崤函古道拾遗珠

2023-06-05 02:04司伟平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寺塔五花光武帝

司伟平

崤函古道遗迹(图片源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官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两京古道,是指古代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其中,洛阳至潼关段被称为崤函古道。崤指古崤山,函即函谷关,崤函古道上同时拥有函谷关与潼关两座关隘,地势险要,有“山河表里”之称。

从西周起,崤函古道作为长安与洛阳两座古都之间的通道,在《诗经》中成为政治清明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这条通道支撑起秦国东出吞并天下之心;汉唐之际,它又一直担负着东西二京的交通,成为帝国的重要轴线,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往来于洛阳与潼关,主要有三条通道。第一条是“周秦古道”,俗称“南崤道”:出洛阳城向西南行,经宜阳县的韩城、三乡,过洛宁县、雁翎关、陕州城,出函谷关,经桃林塞,入潼关。此道開凿较早,有3800年历史。第二条是“曹魏古道”,俗称“北崤道”:从洛阳走新安,出函谷关,经义马、渑池、英豪、观音堂,与周秦古道重合。此道开通于东汉末年,据称是曹操为了西征方便而开通的。第三条是陆路之外的沿黄河漕运古道,水路最晚疏通于秦代,汉唐达到繁盛,是陆上崤函古道运力不足时的补充通道。

三条道中,横贯宜阳全境的南崤道历史最为悠久,地势较为平坦,通行更加频繁。隋唐时期,天子往来于东、西两京,大多是走南崤道。因此,南崤道上分布着多座驿馆及行宫,宜阳境内有三乡驿、连昌宫、柳泉驿、甘棠驿等,也有光武庙、女几山、五花寺塔等历史遗存。

虽然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崤函古道已湮灭于历史尘烟,但这条古道上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光武庙:刘秀降赤眉

位于宜阳县三乡驿北面的汉山,虽然并不巍峨,但因山巅建有东汉光武庙而驰名天下。

据《宜阳县志》载:“建武三年,光武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遂诏立庙。”由于刘秀在此降服了声势浩大的赤眉起义军十万余众,从此奠定了东汉王朝200余年的帝王基业,不但将刘秀端坐受降时的秦岭余脉小熊耳山更名为“汉山”,还修建了光武庙来纪念这一伟大功业。

西汉末年,新莽当朝,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在烽烟中逐渐壮大,数十万大军挥师入关,攻陷长安并短期建立政权,后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被迫撤出长安,引兵向东。此时,已建立政权的光武帝刘秀设伏布阵,大败赤眉军,一支驰骋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军就此土崩瓦解。

赤眉军向光武帝投降时,缴获的盔甲兵器堆放在宜阳城西门外,就像熊耳山一样高,后世文人们依此创造了“积甲如山”“积甲山齐”“堆积如山”等成语。有部分赤眉军将士拒不向光武帝跪拜,光武帝让所有降兵在洛河南岸的一口泉井内,面向北岸的汉山洗去眉上赤色。降兵单膝下跪井前洗眉,“面北跪拜”之意不言而喻。时至今日,当地洛河南岸还有一个村落叫“平泉村”,村中还有一口老井名曰“洗眉井”。

唐代两京驿路示意图(王爱芳/ 翻拍)

永平元年(公元58年),汉明帝刘庄下诏,在当年光武帝受降赤眉军旧址建立了皇家祭祀之所光武庙。作为皇家庙院,光武庙规模宏大,前殿后宫的格局使光武大殿和寝殿(俗称永乐宫)成为整个庙宇的核心。入山门后有东西廊庑、后土祠、舞楼、碑楼等,配殿有龙王庙、二王殿、皇姑殿、子陵殿等建筑,中轴铺设辇道。后经数千年的战乱兵祸、风雨侵蚀,光武庙虽屡毁屡建,如今盛景不再,但庙院里雕刻精美的巨大龙柱华表和子陵殿里栩栩如生的壁画,无不透出昔日殿阁的庄严和皇家傲视天下的威仪。

宜阳五花寺塔也是塔身倾斜,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早200多年,虽经千年风雨,依旧巍然矗立,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

说起子陵殿,还有一个光武帝惜才的小故事。子陵殿西山墙“同衾卧耳”壁画表现的就是这则故事的情景。

子陵殿内供奉的是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严子陵是刘秀太学的同窗。新莽时期,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严子陵不为所动,隐名埋姓避居于富春江畔。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后,连请三次严子陵无果后,亲自致书严子陵,严子陵只得奉诏,后随来使抵达洛阳。光武帝将他请入内宫促膝相谈,竟忘了时辰,聊至深夜同塌而眠。无拘无束的严子陵睡梦中还将腿压在了光武帝的身上,光武帝对此也不介意。

于是,一个君臣同榻而卧的故事便流传开来,为后人津津乐道。

连昌宫:玄宗作《霓裳》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洛阳籍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记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三乡驿创作《霓裳羽衣曲》的故事。

在唐代崤函古道上,驿站众多,其中宜阳境内至少有四个,即三乡驿、韩城驿、柳泉驿、甘棠驿。而三乡驿正是连昌宫的所在地,也是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的地方。

连昌宫又名兰昌宫、玉阳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西十九里三乡驿,即今天的宜阳县三乡镇。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曾到此游玩。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为此写诗。

《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酷爱音乐,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有一次,李隆基梦见游月宫,听到天上有仙乐奏起,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可是怎么都想不起来。后来,李隆基来到三乡驿,他向着远远的女几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竟然使他把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于是立即将谱子记录下来,这就是《霓裳羽衣曲》。

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通过一位老人之口叙述连昌宫的兴废变迁,反映了唐朝自唐玄宗时期至唐宪宗时期的兴衰历程。诗中提到,安史之乱后,连昌宫成了废墟。玄宗又一次路过连昌宫,看到的是玉榻倾斜,香案生菌,珠帘反挂,人去楼颓。玄宗睹物伤情,挥泪离去,从此连昌宫便彻底荒芜了,以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寓示着盛唐时代的结束。

五花寺塔:洛阳比萨塔

比萨斜塔坐落在意大利小城比萨,斜立800多年,仍然屹立不倒,成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宜阳五花寺塔也是塔身倾斜,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早200多年,虽经千年风雨,依旧巍然矗立,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

站在光武庙的山门前,放眼望去,阳光下的洛河如银练蜿蜒东流,对岸的女几山层峦叠嶂,雾霭缭绕。在连昌河畔一片绿树翠竹之中,有一座高耸的古塔拔地而起,静静伫立,这就是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建在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寺名取自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當地流传,达摩祖师曾游历洛阳,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即现在的宜阳县。

五花寺塔的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据称是为了盛放僧人舍利而修建。旧志记载其为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所建,是连昌宫中幸存的建筑。而《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其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3年,五花寺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宜阳县三乡镇的李贺广场(王爱芳/ 摄)

据当地村民介绍,五花寺规模比较大,寺院山门和少林寺的山门造型一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扒庙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中,五花寺被拆毁,连同其他建筑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古塔。

历代名人权贵、文人学士,常常到此游玩,留下许多诗文。当代著名作家李准1984年游历此地,提笔写下“古塔笼烟水,山势寂寞雄,人说光武庙,昔日连昌宫”的诗句,并在塔下留影纪念。

李贺故里:雄鸡一声天下白

在群峰并峙的中唐诗坛上,李贺是位极富特色并对后人产生极大影响的青年诗人。地处崤函古道上的三乡镇,正是李贺的故乡。

李贺一生年促命短,只活了26岁(公元790—816年)。李贺身体瘦弱,史称他“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而且早生白发,人生道路异常坎坷。他虽是个皇族,为陇西郑王李亮之后,但家道早已中落。其父李晋肃是个官卑职微的“边上从事”,晚年当过一段时间陕县县令。李贺在其诗歌中描述了家庭的困苦生活:风雨之夜,伴随着舂声的,是差吏前来收租的敲门声;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求生计,还要送幼弟去江南谋生。他获得过河南府试第一,本可通过科举考试“举进士”,却遭人嫉妒暗算,以避父亲“晋肃”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试,“避讳”使他只能充当个“臣妾气态间”从九品的奉礼郎,郁郁不得志而抱憾终生。

李贺七岁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当时的文章巨公韩愈和皇甫湜联袂前往探访,竟见其“总角荷衣”而出,不胜诧异。少小的李贺整日骑着一匹矮马,带着巴童在三乡的田陌间雕章寻句,被称之为“呕心诗人”。成年后,更是以令人惊叹的想象、奇诡幽冷的风格和极为浓艳、极富张力的语言,使他在中唐诗坛风靡一时。并在唐代诗坛上与一流大家并驾齐驱,与盛唐诗人李白、晚唐诗人李商隐并称“三李”,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被誉“诗鬼”,他的诗歌风格被称为“长吉体”,对后世诗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965年,毛泽东写《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着重提到“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现今存歌诗240余首,毛泽东圈点过其中的83首。有一部分诗,还重复圈批过七八次,并且直接在自己的诗词中化用李贺名句,其中最有名的两句即“天若有情天亦老”和“一唱雄鸡天下白”。

毛泽东为何偏爱李贺的诗呢?明代黄陶庵评《李长吉集》里有一段话,“若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毛泽东在这句评语下圈点断句,表示赞同。

如今,在李贺的故乡三乡镇,建起了汉唐公园,将汉山上的汉光武庙和半山腰的李贺故居以及山下的五花寺塔、三乡驿串连了起来,占地5000多亩。修建了李贺纪念馆、李贺诗苑、李贺碑亭、李贺文化广场等,并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猜你喜欢
寺塔五花光武帝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糟糠之妻”的由来
品读源影寺塔
身份
北寺塔见证苏州发展七十载
游法门寺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仲夏雨后登灵谷寺塔抒怀
五花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