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时间伴着许多故事,时间会流逝,故事却永存。
作家阿城请旅美画家木心先生用故事说出纽约的城市性格。木心讲了亲历的地铁所见:一位流浪老妇的票卡掉在月台下,她不慌不忙地从毛衣袖口抽出一根长长的毛线,嚼了片口香糖粘在一端,像钓鱼一样粘起票卡,整个月台上冷漠的纽约人一起鼓掌。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让人仿佛摸到了纽约的脉。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理解的”,爱因斯坦这句话被科幻故事家们奉为圭臬。马斯克说他是从小受骗于科幻小说的人。丘吉尔自诩是“用笔杆子和嘴皮子来谋生”。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陈景润走路总撞电线杆,乔布斯的苹果被上帝咬了一口。就像所有的成语和成人背后都有以叙事为坐标的鲜活故事。人生海海,哪儿都是故事便利店。只要你非零度情感,智商不缺斤短两,就可以成为点燃他人的燧人氏。
讲故事的本质是一种互动冲动。清清嗓子讲点啥,也好过比跺脚喊口号。所谓企业文化,或是组织成员间共享故事的心智模式。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上,才能生成雨。你的演讲比寻常烟火多些筋头巴脑,听者就愿意跟你一起爽。任正非講“我的父亲母亲”,张瑞敏讲“大锤砸冰箱”。讲故事也是一种领导力,淬火的故事会平湖掀气象。故事思维的商业价值,该说是生意人的暗物质。酿在杏花村的汾酒有4000年历史,1915年摘得万国博览会金奖,5次评酒会皆为名酒,是首次国宴用酒,但因故事文案断货而行情一直欠火。你看人家可口可乐,从一棵树讲到配方传奇,从“二战专供”史话讲到“合作双赢”,仅在中国就建了46个工厂。
心理学家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如果“职场巨婴”营养在身边“干将”的好故事里,大概率会减少“跪族精神”存量。伊索笔下那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后来改变了饮食结构,在深山里种起葡萄。古老故事翻新意也有理性的触须。
不是所有故事都适用易受启发体质,比如黄鼠狼熬的嘌呤太高的鸡汤。唯有阳光照射进来的故事才能摆渡成免疫力,可以置顶撇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