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芳 黄佳飞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主题之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利用预学支架,助推课前探究;利用任务支架,助推课中感悟;利用实践支架,助推课后践行”,使学生经历“了解故事、讲好故事、传承故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支架;政治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主题之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实现道德内化。具体而言,教师要以问题探究为导向,设计课前预学支架、课中任务支架和课后实践支架,使学生经历“了解故事、讲好故事、传承故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以中国古代四大科学理论体系为代表,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科学传统,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理论科学体系,激发学生对古代科学家的钦佩之情和对古代科技的自豪之感,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本文以《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二课时“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为例,阐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使用学习支架的策略。
一、利用预学支架,助推课前探究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是“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单元中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上,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沿着独有的路径,创造了伟大的科技成就。围绕本课主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预学作业是预学支架的一种表现方式。笔者围绕“讲什么”“怎么讲”两个问题,设计了两个层级的预学作业(如表1)。
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寻找古代科学成就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例子,想一想怎样将这些成就传承下去。 ]
这一预学作业围绕问题“我国古代科学有哪些辉煌的成就”,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古代科技领域的故事,展开多样化的预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生活出发,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情感和思维的基础,使课堂指向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任务支架,助推课中感悟
如何有效实施教学环节,助力学生讲好整个故事,助推学生在课中深刻感悟?课堂上,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创设了“遨游中华科技园”的情境,提出“担任古代科技讲解员”的任务。学生聚焦“古代科学具有哪些特色”“给世界文化带来怎样的影响”等问题,用多元的学习支架构建课堂框架,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了基础。
(一)巧用情境支架,用故事唤醒经验
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以个人经验的唤醒为基础的。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道德认知。许多学生都接触过中医,基于这一学情,笔者以四大科学成就中的中医药学作为重点探究内容,创设情境支架,带领学生进行专项学习。之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三大科学成就,整体感悟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色。在教学中医药学的内容时,笔者创设了“到中医馆学做小中医”的情境支架(如图1),引导学生体验中医药学的价值与魅力。
当学生进入“中医馆”,看到桌上的中药包和中医器械,其探究兴趣很快得到了激发。他们按照学习单的要求,有模有样地学做“小中医”:有的先观察中药材,再闻一闻中药的气味;有的一边观察中药,一边读介绍中药疗效的资料;有的用经络拍轻轻地拍打颈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到中医馆学做小中医”情境支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讲述自己和家人接触中医疗法的经历,如刮痧、食疗、针灸、拔罐等,由此感悟到中医药学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经历推动学生自主建构对中医药学价值的理解,使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知。学生在活动中层层深入,自然生发对古代科技的自豪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用思维支架,用故事内化经验
思维支架能使学生的思维外显。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生间的互助合作。本课教学中,笔者共使用了三张思维导图:第一张是古代科学领域四大成就思维导图(如图2),让学生据此讲讲科学家的故事,感受古代科技涉及的领域之广、达到的成就之大;第二张是节气思维导图(如图3),让学生据此讲讲传统节气的故事,了解节气对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的影响,感悟古代天文学的无限魅力;第三张是古代农业发展故事思维导图(如图4),让学生据此讲讲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故事,感受古代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
思维支架将特定的情境转化为形象的图片,又用形象的圖片呈现探究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已有经验,建立已有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形成新的经验。
(三)妙用交流支架,用故事升华经验
合作学习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是共享、分析、整理学习收获并对其进行再加工的环节,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环节。许多交流分享往往只停留在学生读资料的层面,学生缺乏对自己认知与情感的表达。如何指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用故事升华经验?适切的交流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时,教师可提供多种表达方式,如提供关键词、图、表等供学生参考,或引导学生使用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使交流更有重点,更具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具、学具,拓宽学生交流的广度。
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在讲述节气故事时,笔者提供了“气候、民俗、俗语、农事”等关键词。学生围绕一个节气多角度进行讲述,俨然成了一个个熟知节气知识的“小博士”。在讲述自己家人接受中医诊疗的故事时,笔者提供了刮痧板、火罐、银针等道具。学生一边利用道具进行比画,一边讲述故事,课堂交流的热情被充分点燃。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语言、思维和经验重塑的过程。交流支架的使用,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了解中国故事,到内化中国故事,最后讲述中国故事”的飞跃。
三、利用实践支架,助推课后践行
通过对古代科技成就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科技文化遗产的珍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中,笔者围绕“你从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我们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等问题,利用两个实践支架,促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搭建作业支架,推动价值体认
教师可以借助作业支架,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实践,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实现价值体认,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笔者设计了拓展性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故事;设计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尝试讲好中国故事,将心中的感悟用宣传演讲等方式呈现,具体如下。
1.拓展性作业:阅读《古代科学家故事》等书籍,观看《本草中华》等纪录片,准备一个故事,在班级“古代科技故事大会”上讲一讲。
2.实践性作业:走进文化馆、博物馆,做“小小宣讲员”,讲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家乡特色技艺;结合课堂所学,用诗歌、海报、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二)巧用评价支架,推动素养发展
搭建评价支架,有助于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现知行合一。评价既可以指向学习活动过程,也可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如在做“小小宣讲员”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同伴、家长、教师的建议准备宣讲的内容,其他同学、家长、教师对学生宣讲的中国故事进行多元评价。在学生宣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过程中,笔者从活动完成度、展示过程的参与度等角度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可随时参考量表进行自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总体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基于学情,立足教材,借助支架,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开展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完成价值体认,尝试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姚国艳.从“思政话语”到“童言童语”: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思政教学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5).
[2]蓝小花.自主学德课堂“思维支架”探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磨课反思[J].中小学德育,2022(1).
[3]洪芳丽.立足科学史,以支架活化科学学习[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4).
[4]魏爱军,王海燕.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德”教学理路:以“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1(5).
[5]朱颖丽.思维导图:激活学生设计思维的新支架: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7]韩震,万俊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1.浙江省余姚市馬渚镇中心小学
2.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