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建构

2023-06-05 00:23杨芸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核酸建构生活化

杨芸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贴近感性世界,更符合儿童成长的需要。”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建构,就是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建构美术活动,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对幼儿园课程有更大的兴趣和更高的热情。

一、基于儿童的视角——从教学活动中延伸建构课程

儿童的视角是将儿童的认知、感受和体验视为一个意义的整体,是幼儿当前最需要去做的,最想去做的。有人说“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于是在幼儿美术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我尝试蹲下来,以孩子的视线看孩子的生活,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他们平时喜欢什么,爱玩什么,从而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是孩子们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延伸教学活动建构新的美术课程也是幼儿生活化美术课程生成的途径之一。

前不久,我们班开展了健康口腔的教育活动,医院的医生阿姨给孩子们组织了别开生面的讲座,孩子们进行了牙齿涂氟,健康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龋齿,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于是我们由此开展一系列延伸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刷牙的画面、想象中的牙膏和细菌战斗的情景用他们的画笔描绘了下来,还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有的孩子了解到牙刷每月都要更换,对废旧的牙刷又有了新的兴趣。他们将牙刷上蘸满自己喜爱的颜料,随意在“口腔”(大纸)里来回刷,留下五颜六色的痕迹,在交叉的痕迹中用各种形状的玩具拓印或手指点画,画面的色彩对比强烈,效果很棒。当看着孩子为自己精彩的作品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也是激动不已。还有的孩子发现牙刷蘸上颜料,用厚纸片一刮,就是喷画的效果了。有趣的牙刷画这一课程就这样渐渐充实,形成了兼具游戏性和趣味性的美术活动。

再如,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在主题“我的身体”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孩子摆动自己的身体,并做出不同的动作,沿着身体边缘描下来,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知道用手和脚也可以印出很漂亮的画。在印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了手掌、脚掌都有一些有趣的手纹和脚纹。幼儿对这些纹路很感兴趣,想知道这些手纹、脚纹有什么用。于是,在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基础上,主题内容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二、依托于儿童的水平——从熟悉的社会场所生成活动

幼儿园、家庭、户外环境等都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生活场所,这些场所里的人、事、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

这个学期,班级种植园生长的植物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这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喜欢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喜欢在大自然中发现、探索。开学时种下去的樱桃、萝卜收获了,孩子们兴奋地讨论萝卜吃完以后,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的样子留下来。有小朋友说,我们可以把它放在纸上,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还有的说,我们可以用黏土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保存;还有小朋友提议,红红的萝卜那么好看,我们给它来个大变身吧;还有的孩子想起这段时间水墨画中经常用到的拓印,想到用萝卜雕刻图案,在宣纸上拓印……孩子们的对话让我欣喜不已,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生成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准备绘画、手工材料,自己商量合作的同伴,自己在美工区进行拓印、添画,自主意识空前高涨。为什么孩子们对这个活动这么有兴趣,就是因为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孩子熟悉的场所、熟悉的过程,是孩子熟悉的事物,也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的过程,这其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不可估量的。幼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多次嘗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操作技能来展现同一物象,又用同一个物象进行了多种创意,不断探索成功的秘诀,这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想象力等的发展和提高。

三、源于儿童的需要——从幼儿浓厚的兴趣中提炼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已经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件事了。有一天,孩子们做完核酸以后,有个小朋友说:“妈妈在社区做完核酸有核酸贴,我们为什么没有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在班上展开了讨论:“你见过核酸贴吗?”“它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吗?”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看到的贴纸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幼儿分享和表达的愿望。他们抢着发言道:“我们也可以有核酸贴吗?”“如果有,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核酸贴?”“核酸贴上必须要有哪些内容呢?我们的核酸贴可以贴在哪里?”通过讨论,给自己和同伴设计核酸贴的创作活动水到渠成地提上了议程。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选择纸张进行裁剪,设计了三款不同形状的核酸贴。选择什么图案呢?孩子们有的画了幼儿园进行核酸采样的医生阿姨,说医生阿姨是最辛苦的了;有的画了自己张大嘴巴“啊”的样子,说张大嘴巴采核酸,医生才最方便;有的画了“七步洗手法”和被打败的病毒;有的画了最厉害的宇航员;有的画了小伙伴们在跑步,说是锻炼身体才能打败病毒。孩子们还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了贴纸上数字的意义,给自己设计的贴纸标上了数字。根据“我的设计为我所用”的理念,我们最后把贴纸制作出来,真正运用到了孩子们的每日核酸采样当中。

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同样是生活化课程建构的来源。班级的表演区更新了一批漂亮的服装,孩子们可喜欢了,顺应孩子们的想法,我们生成了一次手工制作活动。种植区需要标识,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设计,绘画剪贴,作品又投放到区角中去,这既源于孩子们的兴趣,又再次激发孩子们新的兴趣。

四、助力儿童的发展——从家园互动中生成美术活动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开展活动得天独厚的助力之一。在很多活动中,家长们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其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同样,这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各项经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班级的美术课程建构中来,依然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例如,中班年级组决定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一次“赛龙舟”活动。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成了富有童趣、装饰各异的龙舟。有的用剪刀将彩色的纸杯剪开,形成花朵状,剪好之后,再将一朵朵花贴在船身上,做成一只漂亮的龙舟;有的则在废旧光盘上用记号笔画成线条画,画好后贴在船身上;还有的幼儿用一些彩色的纸折成花朵的造型,贴在龙舟上。每组的幼儿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着龙舟。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的兴趣也迟迟未见消退。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用一个大纸箱制作龙舟船身,贴上龙头;形成龙舟的半成品,再投放到美工区,孩子们能将自己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装饰的经验迁移到新的美术活动中来,互相交流和分享。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的建构就是把生活融入美术教育中来,让美术教育走进幼儿生活,再现幼儿生活,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获得艺术智慧的成长、身心的和谐发展,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点亮童心。

猜你喜欢
核酸建构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核酸检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