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刚
(祁门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600)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将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1-2]。森林康养作为“林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引起了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是安徽省重点林业大县,林地面积203 666.67 hm2,森林覆盖率88.64%,居全省第一,林木绿化率88.79%,活立木蓄积量1 175.2万m3;空气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5%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3]。该县拥有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燕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其中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被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4]。
祁门县文化产业繁荣。祁门红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该县的“万里茶道”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祁门红茶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戏曲艺术独树一帜。“目连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5]。作为新安医学故里、中国御医之乡,祁门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
祁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较为丰富,已形成以牯牛降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为中心,西塘祁红漫谷、磻村民宿群、桃源风光、燕山森林公园等乡村民俗、休闲养生等全域旅游格局。石舜生态旅游公司、箬坑乡冯家顶民宿获批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历山伴水民宿获评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民宿酒店,“跑遍中国美好安徽”线上马拉松、“黄山168”越野徒步赛等持续开展。以祁红产业、中医药大健康和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已初具成型。
近年来,国家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2019 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安徽省出台了《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大森林康养产业用地支持政策,将森林康养产业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祁门县将森林康养作为绿色生态产业写入《祁门县“十四五”规划》,组织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 年)》《祁门县森林康养总体规划(2023—2030 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总目标,确定中医(药)康养作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力打造一座御医康养名镇和一条百里康养走廊,全力构建以康养为基础、运动为亮点、农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大健康全产业链体系。
祁门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破题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和健康旅游为重点,深挖新安医学传统健康养生文化,加快推进新安康养小镇建设,不断夯实森林康养基础设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运动休闲、健康养生、中医疗养、药食保健为重点的森林康养产业初具规模。2021 年,祁门县荣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2022 年,两处森林康养基地入选为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一处生态旅游示范园获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一户森林康养人家荣获“中国森林康养人家”称号。据统计,2022 年,祁门县森林康养及旅游接待人数122 万人次,综合收入52 400 万元。
目前,祁门县康养基地、康养人家等基础设施大多依赖配套项目内容,全县缺乏统一的康养基础设施规划,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基础设施。发展森林康养所需的休闲公园、专业医院、饮食场所、公厕、运动步道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既要有新思路、新模式,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祁门县虽然制定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中也包含了助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条款,但是为森林康养产业“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强,未能形成吸引社会资本踊跃加入的局面。
祁门县森林康养产品存在元素多、知名品牌少、生态产品宣传普及力度不高等情况,地方特色如中药种植企业、祁红茶叶企业等主动向森林康养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6],森林康养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生态服务价值潜力尚未挖掘到位,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现有康养基地和康养人家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的理念达不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要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急需健康管理、心理教育、营养调配等方面的服务人才严重匮乏[7]。
依托现有林业生产步道、防火道、房舍、建设用地等,建设森林康养中心、场所、浴场及森林氧吧等。将森林康养、健康养老等基础设施纳入地方建设规划,持续完善交通、安全、水电、环保、应急等功能要素,同步推进精品酒店、特色美食、商超等配套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科学改造残次林相,丰富植被种类、色彩、层次等,提升森林景观,着力打造森林景观层次分明、生态环境宜居宜养、康养功能成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统筹兼顾公共利益、社会服务及运营效益,推进森林康养与祁门红茶、中医药、文化、民宿、地产、疗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森林康养产业包含森林资源价值转化、劳动就业提升、服务理念认知、项目融合发展等诸多内容,就其本质而言归属大服务行业范畴,政府和部门在前端积极引导尤其重要。加强规划引领,做好中医药种植、御医文化挖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旅游等专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谋划出台中医药产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和优惠政策,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与森林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围绕“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四张特色名片,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放、管、服”意识,大力开展森林康养“双招双引”。
积极探索森林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大四张特色名片的宣传力度,推进森林康养文化体系建设,传承和挖掘祁门御医文化、食疗文化、民俗故事等,总结本地高寿老人康养经验、创作宣传故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森林康养园区为主体和特色康养基地为重点的森林康养体系,积极完善休闲保健、抱团养老、康复疗养为主体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着力发展森林食品疗养、森林天然浴、中草药医疗、林业产业体验等项目,加强中药材培育、开发、疗养服务等[8]。
按照“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发展要求,提升森林康养元素,打造森林康养品牌,培育康养度假健康生活方式,构筑包括健康养生、运动休闲、健康产品等全产业链条的“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选取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作为发展森林康养品牌建设重点,在产业政策、项目安排、品牌推介、专业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人力、物力、智力上的支持,大力提升红茶、香菇、茶油、灵芝、黄精等本地优势森林食品品牌的知名度,打造具有祁门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建立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价和动态管理制度,对质量发展不高、综合服务性不强的基地及时调整,提高基地整体建设质量,带动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定向培育森林康养产业高端人才,优化调整县域内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增设森林康养产业专业,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开设森林康养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中药材、医疗保健、休闲服务方面的复合型队伍[9]。加强现有医疗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出台相关管理措施,鼓励现有的高级康养师、高级护理师、徽菜大厨等人才到森林康养基地挂职,提升示范基地服务水平。立足森林康养长期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培养一支贯通产品研发、优质服务、宣传销售全过程的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