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游记散文教学路径

2023-06-04 12:05余秀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龙洞溪流游览

余秀燕

游记即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作为散文的一种,有着自己的文体特色。游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欣赏景物,还要通过这一类文章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育和智育相结合。在进行游记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惯有的模式中突围出来,紧扣游记类文本的教学核心,推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本文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浅谈如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游记类课文教学。

一、初步整体探究,明游览路线

游记类文章是以作者游览的景色为主要内容的,这些景色之间,会有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游览地点有所转换,作者移步换景地进行介绍,还是就某一处的景色进行详细的描写,在景色变化中暗藏作者的游踪和视野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探究,厘清游览的路线,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记金华的双龙洞》从标题中就可以知道作者游览的地点和文章所记述的事件。文章结构清晰,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览前,描写了在山上时看见的粉色沙土和开得正艳的花;第二部分是重点,进洞过程和洞内景色;第三部分是简明扼要地结束游览,一句话收束全文,行文既按照游览的顺序又按照空间顺序。文章中有一条线索,“出金华城”“入山”“走进去”“登陆”“走了一转”“出了洞”这一类词语表明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直接点明了地点的转变。随着作者所处空间的变化,看到的景色也在改变,移步换景,学生就在阅读课文时与作者一起欣赏风景。在对双龙洞进行描写时,作者先写外洞,再写内洞,从“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到“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作者的视角又经历了从仰视到俯视的转变。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也巧妙地穿插了一条线索——溪流。上山时“一路迎着溪流”,接着又随着溪流来到洞口,发现“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而泉水“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也就是进洞的入口,在最后准备离开时,“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溪流就顺着作者游览的一路贯穿至终。这篇文章的写作逻辑线索十分清楚,描写游览经过的条理也很清晰,用简练的语言,读者就可以进行文章的整体探究和初步把握,明晰了游览路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圈出地点或者表示方位的关键词,从中将文章抽象出要点,画出思维导图,在亲身实践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娓娓道来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在涉及这么多内容的同时依然文脉清晰,丰富而不凌乱。厘清思路,才能在进一步研读文章时抓住关键内容,在品读语言时有所收获。

二、深入文本研读,赏见闻情感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就是细致地分析语言,沉浸于景色之中。游记的核心是展现景物内在的美,对景物的描写应该是真实而细腻的。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在品读语言文字时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能感知到作者在这其中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对景物的感知,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抓住细节,强调重点,丰富教学内容,用语言营造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

《记金华的双龙洞》运用到了多种描写方法,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入山时,作者看见“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让人眼前一片明艳。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山上的景色充满生机,加上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视听结合的描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出游时喜悦而激动的心情。再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样的心理描写和夸张的手法,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别具一格,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些语言让读者有了代入感,与前文中对小船的描写相结合,从侧面突出了孔隙的狭小,更真实可信。洞内的游览是全文的重头戏,但作者并没有用很大的篇幅进行十分详细的介绍,而是着重于双龙。“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为什么要用笔墨专门写这两条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至于其他石钟乳和石笋,作者则一笔带过,但也介绍了其美丽,“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又不会因为面面俱到而显得千篇一律。

深入文本的研读是赏景的重要一步。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文本研读,在加强了师生互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游记类文体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三、开展实践活动,品游记特色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记本身就是以实践为依托的文章。想要学好游记,必须再回归于实践,将游览记叙的风景与实际学习活动相结合,这样游记才不会显得空洞且远离生活,学生也能从此类活动中锻炼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简单易懂,学生在学习之余,仍有自主创作发挥的空间,进行深度学习。本文有着清晰的游览线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文字进行场景的建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洞内其他形状的石钟乳和石笋,学生可以自己发挥创意,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并用文字或画笔描绘出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寻找最佳创意。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手眼脑协调运转,充分利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当学生学习完文章后,对整篇课文的游踪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导游,依据文章重新组织语言,将课文转述出来,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课文为基础的,主要目的还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将所学真正内化于知识。

综上所述,游记的教学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逐步深入,只依靠文本的学习是不能真正体会游记类文章的特色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文章内容层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描写的自然人文景观,也要重视文体特征,发掘游记独特的教学价值,这样学生不仅能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更能获得审美的更深层次品味,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常路学校

猜你喜欢
双龙洞溪流游览
溪流
游金华双龙洞
溪流到了大海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溪流到了大海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担当
美术馆游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