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柯文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发展也迎来新的突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保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与自主学习,使学生构建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语文認知体系,切实做到“提质”“增效”,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全方位落实“减负”“提质”“增效”。具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政策的解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须设定必要的教学质量跟踪策略。从观察的情况来看,一味地让学生在校内“减负”,容易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此,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心理压力,学校和教师就要全面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是教育主阵地”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育人水平。“双减”政策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行为受限
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逐渐暴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陈旧教育理念的束缚,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从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虽然明确了“双减”政策的理念,但是教学行为依然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限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部分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追求创新,关注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因此,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同步更新,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从而完善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成长过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校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弱。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只关注教材内部的知识点,而无法结合时代背景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补充,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优势得不到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在深度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挖知识的内涵,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要,使学生爱学、愿学、乐学,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目标,实现“减负”
随着“双减”政策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改革是必然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效益,根据教学内容和“双减”政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课后活动中,教师也要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目标,保证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空间,从而让“减负”工作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文,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飞机的夜间飞行安全与蝙蝠探路原理的关联,认识飞机飞行的原理。对学生来说,这种单纯性的知识教学较为枯燥,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双减”政策的要求,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为:自主阅读文章,整理并归纳知识点,再结合课文内容,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学目标的改革能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探究、自我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自我认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学习。
(二)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提质”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讲究“提质增效、减负创优”。因此,教师应明确“减负提质”的方向,做到“减负不盲目,减负够精准、够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兼顾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强化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吸收能力、抗压能力等;最后,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领域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价值。
(三)改革作业设计,实现“增效”
作业设计既是“双减”政策关注的焦点,也是“减负”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的实效性,设计个性化作业与分层作业。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得到差异化的发展,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落在认识和理解词语方面,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强、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深入感知课文内涵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能突破现有的发展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泽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减负增效探究[J].教育艺术,2023(1):70.
[2]陈青.“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1):60-61.
[3]李广林.“双减”政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1):10-12.
[4]秦红.“双减”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1):32-35.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