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曾在中国肆虐。这种病能让患儿在一夜之间腿脚不能动弹,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27.7%。1955年,这种病毒在中国第一次大流行,仅在江苏南通就收到1680例临床报告,病人大都是0-7岁的儿童。而在不到50年后,中国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这一壮举要归功于一位病毒学家的努力,他就是“中国糖丸之父”——顾方舟。
对于病毒的传播,顾方舟有切肤之痛,他的父亲就是死于一种病毒感染。父亲的病逝,让年少的顾方舟立志做一名医生。1944年,顾方舟如愿考入了北大医学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是医务工作者的顾方舟经常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许多家长背着患病的孩子到城里来寻求救治。当时交通不方便,在没有通车的地方,家长就背着孩子走,带足几天的口粮,憋着一股劲,从一家医院走到另一家医院,不断地看见医生摇头,却一直不愿意放弃治疗。这些孩子患的是同一种病——脊髓灰质炎。顾方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就在这时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对抗这种疾病的疫苗来。
从1957年起,顾方舟开始专门研究脊髓灰质炎。
1959年,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肆虐多年,并从中国东南部逐渐蔓延到了西部的广西南宁,而且此地的发病率与江苏南通相比已爆增了近3倍。
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派,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脊灰研究室的主任,顾方舟率领一个小组踏上了去苏联的火车。
顾方舟在莫斯科考察时,一场关于两种脊灰疫苗的争论正在学术会议上上演。美国研制的“死疫苗”虽然安全,但是需要注射三次,成本高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与之抗衡的另一种疫苗是美苏联合研制的“活疫苗”,还未进行临床实验,所以专家们高度质疑其安全性,尤其担心“活疫苗”使用后有可能出现毒力返祖的现象。
现在,一个重大抉择摆在了顾方舟面前。
在分析了两种疫苗的优缺点后,顾方舟坚定地选择了走“活疫苗”的技术路线。顾方舟的建议也得到了我国卫生部的赞同和支持,在回国前夕,苏联专家还转赠了一些美苏研制的疫苗原液,这些原液让顾方舟如获至宝。但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实验数据。美苏两国对其实验的重要数据严加保密。为了证明“活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和研究室的同事们不惜以身试药,查看自身是否有不良反应。而下一步的问题更加棘手,疫苗必须由小儿亲自进行安全性试验。
于是,顧方舟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子。
那段日子,是顾方舟做父亲最细心的时候,孩子出去玩儿,他会远远望着。晚上孩子睡觉,他也会守在床边,等孩子睡着了,他才会走到书桌前继续工作。
测试期慢慢过去,孩子平安无事,证明疫苗是安全的,顾方舟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测试了“活疫苗”的安全性之后,顾方舟和同事们快马加鞭建成了研究所,研制并大量生产疫苗。
要想完全消灭脊髓灰质炎,就必须让所有孩子都能服用疫苗。可最初的疫苗是液体剂型,需要在低温下保存,非常容易失效,很不方便推广。于是,顾方舟创新性地把疫苗做成了甜甜的“糖丸”。
价廉、安全、充足的“糖丸”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得知消息的那一天,顾方舟激动得一夜未眠。
在顾方舟晚年的生活中,他仍然花大量的时间为中国的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而努力着。虽然脊髓灰质炎已经绝迹多年,但顾方舟深知脊髓灰质炎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维持中国的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顾方舟荣获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然而,他却没有机会亲自去领取这份荣誉。在2019年初,92岁的顾方舟与世长辞。
顾方舟曾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这颗小小的“糖丸”却是顾方舟用一生打造的一艘真正的“方舟”,为千千万万个家庭带去了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