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朱琳
众所周知,古诗常常含有各种意象,这些意象经过诗人情感的渲染而具有别样的意味。赏析古诗不能不研究意象,意象不仅有着诗人主观的“意”,而且有着客观的“象”,其包含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象”去揣摩诗人的“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经典作品《春江花月夜》,题目就包含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诗人将“月”串联全诗,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景图,又将缥缈忧伤、跨越时空的情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孤独永恒的诗意世界。古往今来,对《春江花月夜》的研究不胜枚举,笔者也尝试从赏析教学的角度对其做一次诗意的探索,为一线教学的同仁提供些许建议,加强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
一、《春江花月夜》总体介绍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其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横绝全唐”的名号。《春江花月夜》的立意和选材是总结前人经验而来,借由乐府旧题谱写出众人的心声,具备较高审美价值,流传广远。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幽美迷离的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抒发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别情绪以及富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感慨,创造了景、情、思为一体的艺术空间,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深沉、寥静的唯美境界。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春江的美景,而第二部分则是诗人面对江月时所产生的感慨的描写,最后一个部分重点描写的是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二、《春江花月夜》赏析要点
(一)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类工具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好的教学情境更为快速地进入到这首传统诗歌所展现的艺术美和意境美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做到“代入”,让其可以化身为“诗人”,真正感受那月下的静谧和梦幻,让其可以对作者的所思所感进行深度理解,以便有效地达到与乐曲的心灵共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可以先借助视觉上的图片观看,造就出一个想象世界中的诗歌描写场景,让其可以有初步的认识和想象,从而为后续《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聆听创造条件和环境,方便深入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该诗的艺术之美,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此外,教师可以针对音频资料让学生闭眼聆听,更好地进行想象力和思维的拓展。
(二)深度理解古诗的意境之美
在教学中需要从《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的文字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深度理解来构建唯美的月下江河,来想象那场景的美丽,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所展现出的哲理和情感,从而通过古诗的深度理解来对该首乐曲中所具有的意境美、韵律美、藝术美等进行更好的欣赏,让学生的鉴赏、表达、思考等各项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以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作为学生古诗深度理解的引线,让学生进行感悟和深度理解,如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中,诗人在最初就通过“春江潮水连海平”说明了是在长江下游的位置,这样江水和海水才能相连,才能使得那一轮明月随着潮涌而生。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生”而不用“升”呢,使学生更好地对“生”这个字所带来的活力有深刻认识,使其明白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此外,诗中对“江”“月”等字进行了多次运用,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以“江”“月”为主线索进而展开诗句场景的构建,体会诗歌中的景色之美、意境之美,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在月亮的微光下,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原野,而月光洒落在花草之上就像洒了一层洁白的霜,月色与沙滩的白沙颜色相似,使得人只能看到月色而“看不到”白沙,仿佛在这个场景中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以“月”为引导使学生能感受到一个如梦如幻、空灵纯净的月下世界,使其能“看到”梦幻的月下美景,体会意境之美。
(三)结合乐曲赏析,聆听诗作的韵律之美
一首《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为一韵,共分九韵,全诗随着韵脚转换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中,各乐器的演奏与古诗的意境和韵律变化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春江花月夜》声乐作品来体会诗作的韵律之美与意境之美。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声乐作品中,作为引子部分的音乐以琴声、鼓声以及轻柔的人声展示出那月光映照的江面和微风拂起的阵阵涟漪,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空灵幽静的意境进行想象,并写出自己所幻想出的画面。在主题歌中,在古琴悠扬的伴奏陪衬下,丝竹的运用使得乐曲更为优美典雅,让人可以一瞬间回到那静谧、温柔的江南水乡,给人以流畅、委婉的感觉,而通过人声的歌唱又将乐曲以及古诗的韵律之美完全呈现出来,进而通过音乐来描绘月光下江面的微波荡漾,月色下那花团锦簇的唯美世界,造就出一幅良辰美景的画卷。《春江花月夜》乐曲的韵律美感与古诗《春江花月夜》巧妙融合,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好似跨越时空,来到诗人所描述的江边,至此张若虚笔下的“月光世界”有了“声音”。此外,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作品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乐曲来发现月光下事物的变化和诗人思绪的变化。
(四)通过乐曲描绘,深度体验诗歌的图画美
赏析《春江花月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感性的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即将所感受到的美的体验进行内化,进而通过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如学生在听完《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所构建的“春江花月夜”的场景绘画出来,或者写成一篇散文在课堂上朗读,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其间,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以诗歌中最突出的景物和场景为线索来展开绘画,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相关场景。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在绘画时无形中将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切身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诗歌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或者写作成果,形成分享促进的和谐氛围。
《春江花月夜》美在意象、意境、韵律,更美在跨越时空的淡淡伤感,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大有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诗人不满足于只是描摹山水,而是将诗情、画意、哲理糅合在一起,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将游人思归的感情无限拓展,并巧妙融合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没有止境,张若虚笔下的月还将照耀千古,那一抹白月光荡漾在过去、现在、将来无数游子心中,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可以跨越时空,映照在无尽岁月中数不清的江水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