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峰 冯秋菊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课程实施方式,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就语文学科而言,长期以来都是实施单篇教学,那么如何打破单篇教学惯例,转变为单元教学呢?单元教学强调整合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學秩序,基于核心概念进阶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认为运用大概念能实现知识的整合与重构,为单元教学提供基点。
一、大概念及其教学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首次提及“大概念”一词:“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里第一次提及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大概念”,因此,对大概念的界定和探析其教学意义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综合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可知,大概念是指处于语文学科中心的核心位置概念,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是最精华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转化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知识,具有中心性、联结性、持久性、生成性、迁移性等基本特征。
基于大概念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以下意义:一是大概念为单元教学提供实施基点。利用大概念设计单元教学,能将碎片化知识有机联结成为有逻辑的系统化的知识,组织知识由零散走向关联,有利于学生树立知识整体观念,促进知识结构化,助力单元教学的实施。二是超越“知道”,走向“理解”。大概念的“大”在于它具有深度和广度,更在于它能够发展思维的品质,拓宽思维的广度,延伸思维的深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最终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持久的知识理解力。三是促进语文深度学习和创造性迁移。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将授之以鱼教学转化为授之以渔,突破对知识的表层认知记忆,使学生走入深度学习,对所学知识能够创造性迁移新情境,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运用大概念能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一条明晰的路径。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路径为:整合教材单元核心知识,厘定单元教学的大概念—以大概念为统帅,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转化大概念,化大为小—围绕问题,任务驱动。由浅入深,横向搭建,纵向深入,逐渐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桥架。下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大概念视域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构思。
(一)精准厘定大概念
大概念可依据语文教材编写特色、单元教学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及课程标准等路径来聚焦厘定,其梳理和提取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自上而下”是从抽象程度较高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炼“现成”的单元大概念,接着根据统编版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概念转化细化,进一步分析出下位的主要概念。“自下而上”的方式是从统编版语文教材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依次向上推导,对相关的内容范围、认知要求、问题情境或隐含的发展区域分析比较,抽象出互相呼应、匹配的单元大概念。
依据“自下而上”的方式可对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进行单元大概念的提炼厘定。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设置上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框架,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呈现文体异质、古今互见、读写通融的编排新特点,这对单元大概念的提取厘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选文是八首古诗词,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八首诗词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主题都指向社会和人生。或吟忧或乐归或吟梦游仙境或登高凭眺唱悲凉,或叙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音相逢,或是临故地思故人抒己怀,抑或是写景诉愁,八首诗词作者都是将自己的人生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抱负融入诗词中,诗词作品的创作与个人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根据单元要求及其教材特质,可以抽象出相关概念:古诗词中表达的关于人生理想、人生选择与人生价值等生命意蕴,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不同的审美倾向,诗词意象和意境中折射出的作者的心性志趣、情感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选文的点的分析,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再将上述概念上升抽象化,精准聚焦,提炼厘定出本单元的大概念为:把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多维度赏析古诗词文化,获得多种生命感悟和多元的审美体验。
(二)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里的各个单元都包含多重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之间,有的联系比较松散,有的联系相对比较紧密,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要寻找多重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核心素养为本进行有机整合,以单元大概念为基点,兼顾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教学目标更聚焦,更集中,统领单元的情境、任务等设计,自然高效地实现单元的多重教育价值。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对应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其中的学习目标第二、三点分别表明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一般创作规律。依据课标要求和单元学习任务,基于单元大概念,为此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文学史的时间脉络梳理诗词发展的演变,掌握诗词的基本特征及体式;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词的大意;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分析诗词的意象,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对比阅读,类化学习方式,感受诗词中的多种生命意蕴,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增强文化品位,提高思想修养;在学习本单元的诗词作品的基础上,联系以往古诗词的学习,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学短评。
(三)转化大概念,化大为小
基本问题是通向大概念理解的航标,也就是对本质的核心的知识的推敲、触碰和深挖。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积极探究关于某领域核心知识的问题。大概念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抽象朦胧的,宏观宽泛的,或不相关的。以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还不能对大概念进行直接理解吸收,欲速则不达,对单元大概念的获取需要有组织有次序地持续探究。因此,我们要将大概念分解转化,化大为小,抽丝剥茧,逐层攻破,将大概念转化成若干个基本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核心知识。
在设置基本问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基本问题”要与“大概念”互涉。基本问题是对大概念的问题化呈现,是单元中会重复提出的重要问题,指向学科的核心内容。二是“基本问题”要能关联单元内部的知识、情境、项目、任务等,搭建结构化思维,有效勾连起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
由此,我们综合分析考量,可以将单元教学的基本问题初步设定为:这八首诗词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为什么写这首诗词呢,诗词里蕴含着哪些人生世界?新课标倡导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课文内容为载体,整合相关的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多种朗读感悟、表达与交流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基本问题要融入真实的情境中才更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化有形于无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靠拢“大概念”。
(四)围绕问题,任务驱动
确立基本问题后,要围绕问题创设与基本问题和大概念相适应相匹配的学习任务,这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单篇文本与单元整体设计的关系,精心设计,合理取舍、恰当剪裁最佳的教学要点。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及基本问题,可设计四个大任务。
1寻根探源,知人论世
首先寻根探源古诗词史,教师在正式教学该文本内容前,可以从文学史的角度,以时间轴形式展示古诗词发展演变历程,从诗歌的起源、基本体式、语言特点、艺术风格等角度简单介绍古诗词的发展,并在时间轴上标出本单元八首古诗词所在的大体位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古典诗歌发展的线索脉络。然后开展“知人论世识诗意”学习探究活动,请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结合教材配套资料和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中八首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创作风格、代表作品、写作背景和诗词大意。
2朗诵比赛,吟咏诗韵
首先是初读感知,诵读感知诗词。其次是朗诵指导,可通过播放优秀朗诵视频音频或教师示范朗读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詩词的节奏、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朗读方法,注意划分节奏、轻重、语气、语调等。最后举办以“以声传情,诵响生命”为主题的古诗词朗诵大会,营造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讨古诗词内容和情感,从不同的诗词中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
3多维探究,赏析诗韵
该任务将安排四个维度的合作探究活动,分别是一诗一世界、意象与意境、巧用表达技巧、生命的流向。在一诗一世界的维度中主要是进入文本,品味文本语言,抓住八首诗词各自的特点,去分析诗词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在意象与意境维度,分析选取的意象和赏析营造的意境。巧用表达技巧是从诗词创作的技巧方面鉴赏作品。生命的流向便是基于前面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品味鉴赏诗词,理解作者不同的价值选择、人生际遇和心灵世界。
4综合运用,文学点评
学以致用,请学生从学过的八首诗词中,寻找可以评论的点,以“生命的诗意表达”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文学短评。诗词中的生命价值追求,或诗词中感人的艺术境界,或某种幽深主题情感,或精妙表达技巧,或独特的语言风格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视角。通过文学短评的写作以读带写,读写通融,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本质的理解,即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美的表达。巩固古诗词单元的学习,同时也能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的单元知识体系的习得情况,由此也可以评估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的质量。
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提供一个重要支点,它是认知核心点、素养发展点,具有超越课堂的可持续性发展价值。对教师而言,要基于大概念设计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发挥大概念的认知导向功能,促进教和学的最优化,实现有效高质教学。对学生而言,大概念下的学习能够遵循知识的内在逻辑,在宏观上把握核心知识,微观下构建知识网络,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的理解力和迁移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人本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SJGY20200710)的成果。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