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在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04 10:00吴紫玉邱小波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

吴紫玉 邱小波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产业学院的出现对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各个地域行业企业、地方产业学院、政府部门等共管共建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推动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关键助力。本文针对产业学院在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中的探索与实践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学院;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产业学院的建设始于2020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颁布,其建设与形成是契合我国教育教学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证我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有效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实际探索之中,产业学院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我国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阶段的发展中,我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学院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做出了积极探索,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学院、相关企业都积极投身到产业学院的规划建设之中,并明确指出产业学院是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平台,着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企业与学校合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逐步形成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态势,是各地产业学院建设的共识。需要明确的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学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1]。近年来,各地学校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明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建设任务,通过行业企业支持办学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办学过程、行业企业检验办学成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2]。这种办学模式的构建既推动了我国产业学院的高水平建设,同时也为企业、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各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有力带动[3]。

2 产业学院在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中的探索与实践

2.1 多项机制的规划与有效落实

以某市为例,在该市的探索中,确定了以下四种机制的建设规划,并着重于推进其有效落实。其一,课题研究和成果引领机制。当地先后启动37项产教融合重点课题、26项青年专项课题、13项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和3项歌尔产业学院教师教育素养提升课题等立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同时,对成果及时登记注册,先后对一系列成果进行了版权登记,率先用法律的形式把产教融合标准固定下来,为今后同行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研发、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二,督导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综合督导的杠杆作用,采取“互联网+教育督导”的模式,在校企对话活动开展及效果、平台建设使用、产业学院培育建设等方面,细化工作指标,加强过程性督导,全面调动教育资源为工作服务。其三,市县联动机制。扎实落实加快产业学院发展和联席会议等制度,目前建立起市县两级工作专班联动和周调度、月通报、两月一次向市政府常务会汇报的工作机制。其四,政策激励机制。采取加快产业学院发展、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评议和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的专项行动等激励措施,激发和调动企业、高校主动参与校企对话活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开展。

2.2 相关组织体系的有效建设与完善

某市2020年经市编办批准成立市产教融合研究院,明确一个中心(区域产教融合理论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和机制优化的研究中心)、三大平台(推动产业学院创新发展平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平台)、四大基地(政策咨询服务基地、高新技术推广基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的建设目标;确定联席会议和学术委员会是研究院的运行机制。这是一种保证当地产业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组织体系建设的具象化表现。而这种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规划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2.2.1 相应年度评议制度通知的印发

为保证产业学院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当地进行了产业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评议制度通知的印发,建立起高校服务地方的评议制度。根据本地多项文件规定,将学校党建、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列入对当地产业学院年度评议重要指标,规定每年评议一次,注重过程评议,采取学校自评和市级复评方式进行,评议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议结果上报的同时,也作为教育系统评先树优、经费安排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导高校加强与地方的对接、联系和服务。

2.2.2 相关部门对于本地毕业生留于本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试行

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本地毕业生留于本地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4]。通过开展校地对接,举办“对接交流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等活动,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落实“百校万企”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青年人才政策等,激励大学生对口就业。其中,需要深入关注的重点就在于校企融合的深度,把控主要模式的構建与形成,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在毕业之后,主动留在本地。重点需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学交替模式。对于工学交替这种模式的实行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全日的劳动,在工余上课。指的就是学生被企业完全雇佣,顶班劳动,在工余的时间才能够去上课,然后通过讨论、讲课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学校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到企业内部去进行实践。第二种就是工读轮换制,这种模式指的是将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去企业实践、劳动、接受培训等,另一半则是留在学校学习,在每一学期或者每一学季时,再进行轮换。

第二,学校引进企业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学校将企业引进学校,并将企业的某些生产线也一同建设在校园内部,这样就能够在学校内部推广顶岗实训、知识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所具备的优势是既能够解决学校缺乏实训设备的问题,又能够解决企业场地有限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实行,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产、学、研的结合也能够发展得更为顺利[5]。

第三,双方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由企业进行实习基地、原料、设备等的提供,同时企业也会直接参与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并派遣专人到学校内部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促进双方互聘的手段。在企业人员走进校园进行专业课程讲授时,校方也需要给这些职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以此来促进其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通过这种互聘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这个过程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够为企业生产产品、创造价值,也能够彻底解决实训材料费用紧张的问题。此外,校企互动的模式能够使学生收获专业技能、学校获得迅速发展、企业得到专业人才,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2.3 产教融合的落实

某市教育局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细化落实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的通知》,助力产教融合政策落地。通过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激励政策,保障建设用地支持政策,用好信用体系支持政策等措施,在山东省率先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有效激发和调动企业高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目前,金融系统提出一校一方案的支持政策;全市3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累计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达878万元;解决了2所学校长期的土地纠纷;明确了诚信作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重要条件。其中,需要明确的是,人才培养效果决定企业经济、地域经济发展,而产教融合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产教融合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产教整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当前阶段,产业学院的许多教师都是从高校直接调用的,这些教师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有限,这不符合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向。因此,产业学院内部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理念的推行,兴办专业产业,为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提供机会。在实践中,教师能够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产业学院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建设。

其次,产教整合对促进产业学院教育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我国产业学院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就业是产业学院教育的重要导向,所培养的是符合我国管理、服务、建设要求的综合性技能人才,他们所具有的实用性、职业性特征应是极为明显的。因此,院校内专业的设置应按照岗位需求来开设,在院校内部渗透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思想,不断开发企业所需的技术,保证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三,产教整合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院校内兴办专业产业,并加强产业与教学的融合,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有更加切身的体会,这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有极强的推进意义,能够调动学生不断探索的热情。

最后,产教融合有利于地方经济繁荣。产业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所设置的专业科目都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学校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依靠科技来兴办产业,并将其与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强、懂管理的人才,当这些人才進入实际工作岗位上,就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

2.3 “岗课赛证”的深入融合

“岗”指的是岗位,任何企业都是具有岗位设置的,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较为复杂的,往往包括了多个学科专业的内容。所谓的岗课对接,指的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课程转化为工作内容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课程体系的改变与革新。“课”指的是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的划分是十分多样的,岗课之间的对接指的是岗位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对接。“赛”有广义与狭义上的划分,广义的“赛”包含社会上的各类比赛,而狭义的“赛”指的是全国性的产业学院技能比赛。“证”也有广义、狭义的划分,广义的“证”指的是各类水平评价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而狭义的“证”指的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四方面的深度融合,对于产业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地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产业学院对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值赋能作用也能够由此体现。

在推进其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各个产业学院、技工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注重根据岗位能力完善课程体系,保证岗课的对接。首先,要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群,并依据工作内容、职业成长规律等,确定基本能力、前沿能力、核心能力,按照整个过程的学习以及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判断,提炼技能指标,按照前期基础、中期核心、后期发展层次结构,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相关的“1+X”技能证书等级培训以及大赛中凸显新型课程体系的优势;其次,以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产业院校内部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行业产业链中管理、生产、服务建设等的需求相契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市场调研细分不同岗位的职责;最后,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课岗对接,形成课程体系标准,通过岗课赛证四个系统资源的整合和育人标准的说明,来构建各类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打造出全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各方在产业学院方面的共建。

3 结语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产业学院在技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某市相关部门、学校、企业等对于产业学院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探究为例,对产业学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各个地域的相关工作建设开展提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仲君. 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的研究——以无锡市技工院校为例[J]. 职业,2022(13):61-63.

[2]杨秀华. 打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库”——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发展小记[J]. 湖南教育(C版),2022(5):72.

[3]高哲,李鄂. 区域产业调整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以襄阳技师学院为例[J]. 职业,2021(22):50-51.

[4]张少华,陈治.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识别与异质性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11):14-27.

[5]刘筠烨.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设计[J]. 现代职业教育,2020(5):164-165.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