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秀峰,曹 增,王祥会,胡英华*
(1.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2.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邹城 273500)
黄瓜是大众普遍消费的一种蔬菜,保护地栽培大大提高了黄瓜的产量。根结线虫病是黄瓜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在连续多年保护地栽培黄瓜上发生普遍,导致黄瓜减产受损严重。有数据显示,部分病害较重的保护地黄瓜病株率可达100%,减产超过30%,根结线虫病已成为阻碍黄瓜等蔬菜安全生产的严重问题之一[1]。根结线虫病不仅会对黄瓜造成严重危害,也会对其它茄果类蔬菜造成损失,损失程度一般在10%~60%,严重时近乎绝产[2]。
对于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最为快捷、高效的手段之一。当前,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生物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研究,但往往由于防治效果不如化学药剂快速,种植户不愿应用于农业生产[3-4]。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蔬菜安全问题,一方面克百威、灭线磷等高毒农药被禁止用于蔬菜,另一方面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取代原来的高毒农药,以促进黄瓜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5-6]。为筛选出适合防治温室根结线虫的有效药剂及田间施用技术,本试验选择4 种市场上销售较好的杀线药剂,于2021—2022 年在济宁市邹城市北宿镇开展田间试验,旨在为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41.7 %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15%几糖·噻唑磷颗粒,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0.5%阿维菌素颗粒,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5%辛硫磷颗粒,山东济宁通达化工厂。
试验设置在山东济宁邹城市北宿镇中落村蔬菜大棚内进行。该地块土壤为轻质褐土,有机质含量为2.8%,pH 值为6.6 左右。该蔬菜基地常年种植茄果类蔬菜,前茬作物为黄瓜,2021 年4 月份收获空茬,根结线虫病害较重。
供试黄瓜品种为‘津研4 号’,与黑籽南瓜嫁接栽培。7 月开始育苗,8 月上旬开始起垄种植。
靶标:黄瓜根结线虫。
试验设置5 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设4 次重复,共计20 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 施药方式为灌根,处理2~4 施药方式为穴施。2021 年8 月15 日移栽,当天施药。灌根法根据试验设计剂量量取药剂,先制备母液,然后进行稀释,按照每株300 mL 用药量进行配置后浇注;穴施法根据试验设计剂量称取药剂,按照每株混合后50 g 用量和细沙充分拌匀,栽植时放入穴内与土壤混合均匀进行幼苗定植。整个试验期间不再用其它对线虫有灭杀作用的药剂。
表1 参试药剂用量表Table 1 The pestcide usage amount in this trail
1.5.1 安全性调查
于黄瓜定植后15 d,查看有无叶片萎蔫、边缘黄化、植株畸形和矮化等症状,确保不会因药剂原因影响温室黄瓜生产的安全性。
1.5.2 防效调查
小区采用5 点取样,分别于施药后60 d(线虫病第一个发病高峰)和黄瓜拔秧清棚时进行1 次调查,每点定点挖取5 株进行根系调查,按根结线虫分级标准调查发病情况,统计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见表2(见下页)[6]。按照公式(1)(2)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
表2 黄瓜根结线虫病分级标准Table 2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ucumber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施药15 d 后田间观察,15%几糖·噻唑磷颗粒处理整体出现叶片变小、边缘黄化干枯,植株的生长有钝化现象。移栽后40 d,抑制现象逐渐消失。其余处理没有植株生长异常现象。上述药剂对黄瓜除15%几糖·噻唑磷颗粒处理在用药初期有轻微影响,后期逐渐消失,从黄瓜健康生长的角度来看,均可用于黄瓜生产。
表3 显示,施药60 d 后,四种供试药剂均表现出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处理1、2、3、4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28、8.61、9.29、9.86,对照病情指数为18.86,各药剂处理后的病情均明显低于对照;从相对防效来看,处理1 效果和处理2、3、4 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Table 3 Controll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pestcide against cucumber root-knot nematode
由表3 可知,黄瓜最后一次收获后拔秧清棚时。结果为处理1、2、3、4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29、28.14、36.35、43.86;相对防效分别为77.08%、68.15%、61.15%和50.35%;从最终防治效果来看,各药剂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处理1 的防效最好,处理2 和处理3 的防效次之,处理4 的防效在4 个药剂处理中效果最差。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后60 d,各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处理区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以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效果较好,其它三种药剂处理效果差别不大。在最后一次收获后,拔秧清棚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各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仍以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控制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7.08%;其次是15%几糖·噻唑磷和0.5%阿维菌素颗粒;5%的辛硫磷颗粒效果较差,可能与其持效期较短有关,不建议种植户采用此药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
王宏宝等[7]用藜芦碱、印楝素及其复配制剂探索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控效果,发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陈志杰等[8]对淡紫拟青霉、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开展了研究,发现其防效较低;刘顺晓[9]研究了噻唑膦、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结果防效依次降低,这与本试验结果吻合;林雪等[10]、席先梅等[11]、迟元凯等[12]运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控黄瓜根结线虫病,均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与本试验结果吻合。
在本实验中,各参试药剂在试验期间,除15%几糖·噻唑磷颗粒在定植初期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外,其余药剂均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没有明显的药害现象和抑制生长发育的现象。供试药剂虽然对根结线虫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但还不能完全控制其危害。由于黄瓜根结线虫的生活环境处于地下,防治相对比较困难,可考虑在黄瓜定植前,结合高温闷棚等农艺措施,同时在定植前进行药剂防治,可能防控效果更佳,将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加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