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应聚焦重大问题的思考

2023-06-03 00:00刘海军刘锃一张东康
辽宁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刘海军 刘锃一 张东康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认为我国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偏低、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基础教育短板较多、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组合有待优化等問题。我国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应以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

〔关键词〕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规划

在国家宏观战略体系健全、完整的大背景下,为增强教育强国战略的导向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切实体现其巨大的战略价值,在落实该战略的过程中,应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本身直接面临的重大问题。归纳、提炼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纵向”自我历史实践比较,更需要“横向”国际比较,特别是跟国际公认的教育强国比较。而这种“横向”比较差距较大的领域,应该是重大问题的出处。鉴此,经初步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一、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

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受发展不充分的制约,“不平衡”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侧面均有体现,尤以教育领域更为突出。这种教育方面的不平衡,反过来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

(一)宏观区域间的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间生产力发展程度迥异,加之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使得区域间教育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2021年国内东部、东北“两大板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2.2307亿元和2662万元,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8倍。这种地域教育投入的明显差距,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两大板块”乃至全国各地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的不同。

(二)城乡间的不平衡

在我国疾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教育资源不仅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农村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也在加速流向城市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仍是三大教育弱势群体。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面临多重挑战。

(三)微观地域的校际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尤其表现在市(县、区)域的义务教育阶段。如,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重点校”,在历经不同时期政策强化后近年来已被官方文件所弃用。但这类学校仍背靠传统“光环”稳居当今社会择校、集聚相关教育资源的热点,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同一地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化。

二、教育投入偏低

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我国教育的相对劣势,突出表现在教育投入的不足,尤其表现在教育“投入强度”方面。至少现阶段面临以发展中国家实力应对发达国家教育竞争的挑战。

(一)生均教育支出偏低

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明显低于OECD中发达国家,也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生均教育经费不足不仅制约我国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乃至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还影响到国民学习条件改善和学习资源获得。

(二)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

继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突破4%以来至2022年,一直保持在4%以上,近10年平均下来是4.13%,这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但该指标与同期OECD国家平均值4.9%的水平还有差距,与北美和西欧的5.7%差距明显,与丹麦(8.28%)、瑞典(6.97%)以及芬兰(6.31%)等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差距更大。

三、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

尽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领域,但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乃至国家教学、科研的制高点和“领头羊”,其发展相对不足更值得关注。

(一)优势学科尚有差距

据“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显示,美国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32个学科中拿到了“冠军学科”,上榜高校数达到322所,上榜学科总数4714个。中国内地共有293所高校上榜,14个学科“夺冠”,上榜学科总数2686个,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二)科技创新不足

据“长江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2021年版)》”选取的世界各国中GDP达2000亿美元以上,且全球竞争力排名前50位的38个国家开展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以及科研著作等教育产出性指数较欧美教育强国表现较弱。

(三)大学普及率还不高

我国高等教育于近期才进入普及化阶段,较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此阶段的长期实践积累还有不小距离。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课题组预测,2030年将达到60.2%,受学龄人口增长影响,2030—2035年基本保持在60%以上。而2017年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77.1%,其中美国为88.8%。

(四)国际化水平较低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2020年赴海外留学总人数160万人,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4%。而2015—2016年来华留学生仅20万人左右,占我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约为0.7%。这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甚至也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泰晤士2021年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上榜的172所高校中,我国内地有15所上榜,低于美国的56所。

四、基础教育短板较多

尽管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全国教育体系中又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已经达到77.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欧盟与OECD国家初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57.0%和45.5%;而2020年我国初中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有4.0%。

(二)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受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我国学前教育资金投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基于我国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当地学前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目前看,公办幼儿园配置明显不足,民办普惠园扶持政策也不明朗。

(三)基础教育的“大班额”矛盾突出

受制于教育资源的总体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等,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班级规模过大问题。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当前我国的“大班额”位居全球前列。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30年该“大班额”会有所减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班额仍然明显偏大。而班级规模过大,不仅会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我国教育发展较快,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劳动人口的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基础不够稳固。

(一)受教育年限偏短

202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0.9年,2025年力争达到11.3年。但与美国的13.3年、日本的11.6年、德国的12.2年、俄罗斯的11.7年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本世纪初,OECD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就达到了15.6年。

(二)学历层次偏低

与OECD成员国,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主要表现在:具有中等、高等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比过低,而具有初等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比过大。据2011年OECD统计数据,在其成员国25—64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以上,而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9%。

六、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性错位

由于教育体制乃至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诸如“教育评价”“双一流建设”和“应用型”高校转型等改革举措还不到位,尚在路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一)技能型人才短缺加剧

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每年增加60万以上,2021年总量已突破千万大关,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我国技能型人才总体上供不应求,人才短缺情况加剧,且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占比严重偏低,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大学生就业力国际比较优势不强

据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2022“世界大学生就业力排名”,美国大学表现十分抢眼,在TOP10榜单中有5所美国大学,在TOP20榜单中有11个席位,在TOP100榜单中有30所,占比近1/3,在整个榜单中,美国有90所高校上榜。而中国与之差距明显,仅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前100名,有11所进入世界前200名,在整个榜单中仅有22所高校上榜。

七、公办教育的“缺位”与“越位”矛盾突出

按照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作为重要社会基础建设投入内容之一的教育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但在那些公共性、公益性要求不高的领域或对于那些不会因为私人投入参与而影响到公共性、公益性的领域,私人投入发挥着积极作用。与之比较,我国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组合还有较大优化空间。

(一)私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我国的教育总投入以各级政府支出为主,私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显著影响了我国教育总投入规模、结构以及综合水平。对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财政性经费仍然是宏观教育总投入的主体,但私人投入规模相当可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公办幼儿园短缺

在当今发达国家,公办幼儿园占比较大。如,美国的幼儿园多是公立的;尽管日本的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1/3的公立幼儿园的运行经费由国家来出;丹麦70%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公立的。而在我国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8万所,仅占43%;全国还有4000个左右乡镇只有民办幼儿园。

(三)民辦高中、大学发展尤显不足

受治学环境差、办学质量不高、与公立学校地位不平等诸多问题困扰,与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中、大学教育发展明显不足。据现有趋势预测,到2030年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呈扩大之势。

锚定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基于对我国现阶段乃至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分析,主要通过同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总结出的上述问题,应当成为我国贯彻落实教育兴国战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应围绕破解这些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明确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期使命必达。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2.东北大学团委]

猜你喜欢
教育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介绍
——核心素养与高师院校教学变革(DIA180384)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