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青 董 婳
(1.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南 焦作 454000)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时代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现代化的目标在农业农村领域实现不了或进程太过缓慢,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改革的质量与成效,因为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进度和质量底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的。农业现代化作为“新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必须要缩小城乡差距,填补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塑造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通互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从快速增长的模式迅猛地跃升至更加优秀的状态,这种优秀的状态需要我们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城市和农业的结构性不平衡,造成了各地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不平衡仍然是中国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重要动力,因此,中国的农业仍然拥有巨大的潜能和活力[1]。为了推动农业和乡村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城镇和农业发展的协同配合,充分利用城镇的优势,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开拓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升农耕的现代化程度,推动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的社会化程度,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的改革,消除阻碍其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并让市场成为资源的有效配置者。这样,我们才能够减少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异,弥补农村的基本需求不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全面繁荣的目的。
当今时代,实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城乡地理环境的重塑,以及国家的地理空间布局的重新排列。为了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并实施城乡融合的政策,将工业、经济等各种资源与要素引入农村,以提升其经济效益。通过推动“联姻”,我们希望改变以往以工业为主导、以城镇为主导的城乡分裂状况,使得城镇、农村之间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以及一个更为均衡的经济结构,以此来推动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经济一致性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城乡共赢、共享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许多地区的居民都已经建造了新的居民区,并且拥有自己的私人轿车。这些变化使得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他们的物质需求也得到满足。尽管如此,城乡思想意识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会严重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们的努力,但我们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比如说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理解力和传统观念等。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真正消除社会的分歧。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出台,人、财、物的自由流通被许多因素所阻碍,长期计划经济的局限使得以城带乡的政策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而且仍有部分地区将城市及其产业放在首位,从而导致资源分布、政策实施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撑,从而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进而阻碍了城乡融合的实现。
自脱贫攻坚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以来,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显著增长,但由于长期存在的社会负担过重,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依旧落后,尤其是农田灌溉、电网改造、危旧住宅翻新、道路拓宽、网络连接等,使得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与城镇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快,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城市和农村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尽管如此,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各地的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
近年来,随着产业融合政策的推出,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改善,这一政策既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脱贫工作仍然落后,许多地区的脱贫产业仍然处在萌芽期,而且其自身的生存力较弱,导致脱贫人口的收入增幅有所减慢[2]。一些扶贫公司和组织由于其利润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经营方式不完善,加之缺乏有效的扶贫措施,导致其扶贫效果不理想。另外,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的生产、初级加工、再次加工,甚至是衍生品的开发都相对滞后,导致其产品的附加值很低,难以真正体现出农业的价值,也难以为城镇与农村的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这进一步抑制了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互促互进。
在新的历史阶段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顺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精准战略举措。为了促进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全面缩小城乡差距,重点关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改革,努力消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不仅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润,更可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他们的知识、智慧、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工作中去,以促进农民的健康成长,以期达到提升农民的文明水平,帮助农民提高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方面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大力度开展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精准提高不同农民群体的科学素质,以科技服务带动农民致富。在科普惠农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扩大农民培训范围,融入到农村农业运行及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城市与乡村的分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城市与乡村的分割模式,建立工农相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还能够激活经济的活力,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农业的管控,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我们需要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能力,并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坚持不懈,努力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通过构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农民与其他人之间的合作,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户籍障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镇与农村的地域壁垒,让农民工可以更加便捷地跨越地域边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三权分置”的落地执行,积极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促使其与国家建设用地相互交换,以及加强对四类资金的管理,以期达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通过有效的财政投入,“活血”将成功推动乡村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城乡差距日益明显,这成为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城镇的投资,提升城镇的经济能力,促进农民的收益。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镇与农民的社会互助。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社会事业的投资,促进社会的健康成长。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宜人的农村、改善基础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国家战略规划,以达到城乡繁荣、城乡融合的目的。因此,为确保城乡居民能够最大限度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我们需要抓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这两个重要内容。基于当前的环境,结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的情况,构筑一个基于功能需求的、多元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符合当前发展水平的乡镇公共服务及完善的社会管理设施,并使具有综合性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可靠性强的公共服务得到更好的发挥[4]。
为了进一步保障城乡发展机会公平,使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享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的人才吸引力和人力资本水平,就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的公益事业中来,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维护。
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工农协作机制。为此,我们建议将我们的经济结构扩大到更多的行业,特别关注于高科技和创意行业。将“农业+”作为我们的核心目标,并将其作为我们的支柱。农村是经济发展领域里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态产品的开发,并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来提高其效益。因此,应有效导入城市发展要素、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的利益空间、挖掘农产品的潜在附加价值和提升农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通过深度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不同行业的协调配置,加快构建具有绿色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打造具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构建健康的经济社会。
当前,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中,要推动城市资本、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必须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要健全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在深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要积极探索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共赢、风险可控的有效组织形式,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村属企业,推广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租赁经营稳健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扶贫资产经营发展、“三权分置”所有权分红、共建“飞地”抱团发展等多元发展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增质增效,从而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