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翻译技术教学的探索

2023-06-02 07:53:37三亚学院肖芳芳
成才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模式评价

■ 三亚学院 肖芳芳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翻译领域正进行着一场翻译技术的革命。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挑战,以往的翻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无法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翻译人才。因此,教师迫切需要调整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适应技术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开发新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翻译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1.1 时代发展需求与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它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人工智能主要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类智能,在人工智能模仿范围内进行学习、推理等复杂活动,是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器翻译、CAT等工具已成为翻译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工具。机器翻译可以通过自动学习大量的语料库和翻译规则,实现文本的自动翻译。CAT工具则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翻译技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还可以实现声音翻译、图像翻译等多模态翻译。多模态翻译可以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转换和融合,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技术逐渐演变为一个内涵日益丰富的动态系统,并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大大拓展了传统翻译本体研究的范围,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对译者的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要求。以笔者所在的三亚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其办学宗旨为立足三亚、服务海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学校立足海南自贸港,着眼于自贸港未来建设,致力于为自贸港建设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就外语专业而言,需要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掌握现代翻译技术、熟练使用翻译工具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以满足自贸港建设快速增长的语言服务需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2 翻译课程教学要求

2013年,《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首次明确了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等内容。2017年,国务院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线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机器同声传译等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翻译行业、翻译教育和翻译研究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挑战。2019至2020年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和《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相继颁布实施,后者将“翻译技术”课程确立为本科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此外,其他外语专业(如英语专业)虽不同于翻译专业,但长期以来,翻译课程都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就翻译课程本身而言,翻译技术教学是翻译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翻译技术教学是大势所趋。

1.3 翻译技术教学现状

翻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翻译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翻译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的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已经意识到翻译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并配备了语言实验室、辅助翻译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设施。然而,翻译技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技术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足、专业教师缺乏、课程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环境落后、教学评价简单化等。

另外,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向市场,但学校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步伐。当然,许多学校也会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改变,但学校往往倾向于采用成熟的技术,导致教学中使用的工具或软件往往落后于市场。同时,学生在学习Trados、Passolo、Transmate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时,大多停留在课堂演练上,而不是在实际翻译项目中进行应用。如果没有相关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的积累,学生只能学习基本操作,与实际操作相去甚远。此外,由于技术更新相当快,很多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对翻译技术的认识不足,接受的相关培训也较少,导致教师无法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将新技术与翻译教学有效结合。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外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语言服务对翻译人才的职业要求,翻译技术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教学探索

2.1 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翻译理论、文本的翻译和点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译文,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学生在翻译练习后主要依靠教师的点评和修改,而教师的反馈非常有限,相当耗时。学生在课堂内外实际进行的有效翻译实践是不够的,甚至有极少数翻译课堂和十年前无异。许多学生对翻译市场的需求和主流的翻译工具了解甚少,导致学生与市场脱节。就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目前的翻译教学内容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彻底改变了翻译实践的模式,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专业翻译模式的主流。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翻译人员的学习需求,翻译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之改变。Kiraly认为,翻译教学应该是一种基于激发学习者自主性的动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熟悉复杂的翻译过程,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翻译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译者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翻译市场的运作和职业译者的翻译流程;其次,翻译技术的介绍与实际运用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译者的信息素养、搜索技术、文本处理技术、术语和语料库处理技术、机器翻译技术以及翻译质量控制、主流软件的功能介绍与操作演练等。此外,由于单纯的课堂讲解和操练无法真正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教师有必要将真实翻译项目的实践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环境中对翻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在实践中掌握CAT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技巧。同时,通过真实语料的翻译练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真实翻译市场中译者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并拓展相关的知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一凡和管新潮认为,如今语言服务行业内部已经开始提供译后编辑课程,但多数高校因为师资匮乏无法单独开设此类课程,因而将译后编辑的内容模块植入机辅翻译或本地化课程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因此,教师可将译后编辑能力培养纳入到翻译技术教学中。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模式可以提高翻译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全球语言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译后编辑团队。翻译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对译后编辑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机器翻译输出涉及的问题通常是对歧义和非理性语法的处理。为了解决机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译后编辑需要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如语言学知识、跨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等。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可能无法实现上述目标,但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在顺序调整、术语翻译、俚语、习语、多义词、专有名词等方面的译后编辑能力的训练。当学生正确认识到机器翻译的优缺点时,就会更好地知道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译文。通过这样的翻译实践,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提高语言素质、增强自身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人工翻译在处理文学翻译、难以理解的材料或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材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2.2 教学模式

Kiraly提出了翻译教学模式的三个层面:理论层面、方法层面和实践发展层面。其中,理论层面主要强调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跨学科性,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和认知信息加工行为,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互动交际行为。这些关于翻译本质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方法层面,他提出以翻译过程研究成果和翻译能力习得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翻译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模式的实践发展层面包括课堂安排和具体实施。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冲击,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技术并灵活运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互动、模拟、远程交流等新形式与翻译教学有机结合,真实的翻译项目对学生掌握和熟练翻译技术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利用各种线上平台支持课堂教学,可以留出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直接的师生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不同的线上教学和实训平台,如超星、SmartCat智能翻译管理平台、试译宝等,激活学生的课上和课后参与,有效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模式进行设计。在课前,教师可在线上发布学习或练习任务、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实践并完成小组项目任务。同时,设置学生展示、师生点评等环节,将情境互动、学习场景、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融入教学活动中。在课后,教师可在线上实训平台上发布翻译项目实践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机器翻译和CAT工具进行翻译实践。小组以模拟翻译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协作与输出,在模拟真实语料的翻译过程中熟悉CAT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技巧,高效快速地使用软件工具,正确认识机器翻译在翻译中的辅助作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同时,互助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是翻译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诊断学习问题、调控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投入等功能。翻译技术教学的评价宜采取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项目组成员等。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包括考勤、课题作业、小组报告、教学视频学习情况、个人课堂表现、自我评价、个人评价等。在项目翻译任务中,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讲解难点,并借助AI教学工具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或交流平台,如微信、钉钉、QQ、腾讯会议、问卷星等,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是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过程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得到有效的指导。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包括期末实践报告、上机考试、综合测试等。

在传统教学中,在对学生项目或文本的翻译作品评价中,教师的反馈往往不能兼顾质与量的要求,这是影响翻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智能平台,综合运用自动检测、自动评分、同伴评价、教师点评等方法。例如,试译宝等在线平台推出了翻译自动评分,兼具学生翻译的平行比较和同行评价等功能。翻译结果的自动评分和自动反馈功能可以对学生的译文进行即时诊断和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翻译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该平台的功能实现了自动反馈、教师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在翻译评估过程中,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进行比较、点评、修改和润色,使学生认识到机器翻译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识别语言问题和修改译文的能力。经过多次修改润色以及和网络上多个译本的平行对比,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他译本,真正实现以译促学的目的。

3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翻译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翻译教学也需要与之相适应。教师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翻译教学,可以使学生受益于翻译技术的发展,提高翻译能力和效率,以及未来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实践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密切关注翻译技术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将翻译技术作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和创新翻译技术教学实践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