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业大学 阿尔法特·阿布力孜
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是影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其就业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使得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从而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各种社会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加之企业招聘制度的日益严格,高校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也需要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提高。因此,高校需要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创新,避免大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要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建立与用人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基地,高校学生就业情况不仅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民生改善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今高校学生对未来规划有多种选择,如考研深造、自主创业、就业上岗等,但受高校教育环境、社会具体情况、家庭条件以及个人能力等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逃避就业、“毕业即失业”、盲目入热点企业以及“啃老”等现象,使得高校学生在陌生的就业环境中显得手足无措。然而,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进行,高校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人才数量与社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逐渐失衡。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要以人为本,在就业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使高校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高校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足。当今社会用人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但在校期间,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对专业课知识草草应付,对办公软件等工作辅助工具了解及掌握不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多以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为主,与实际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没有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高校学生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只能机械性地投简历,被动接收企业的招聘,而只有极少数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发展有良好规划。
其次,高校学生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今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依托专业水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据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由于自身思想及行为习惯的懒散,加上作息不规律、学习不主动等问题,从而错失了学习时间,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精神状态及价值观,导致其缺乏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难以培养创新能力。高校学生还对新事物、新思维以及新知识等缺乏关注及研究,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很难有自身的想法,从而加重高校学生的就业困难。
最后,高校就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高校会组织学生到单位中进行实习,并以此作为学生就业前的实践环节,如果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会大大提升实习质量,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经验。但是,大多数校企合作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太关注,不愿意在就业指导中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在就业实习中,大多数合作企业也仅是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些基础工作岗位,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不到培养。综上所述,高校合作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功利性较强,加上其合作深度不足,其传授的就业经验十分有限。
培养及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让高校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对此,高校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中进行实习,并对学生的实践技术进行指导;还可以在企业中对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考核,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政府支持”指的是政府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允许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制订人力计划,高校按照政策规定设置课程体系。在节省企业人力成本的同时,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例如,辽宁大连金普新区针对2022年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公开从高校学生中招募社区工作见习人员,并以6个月时间为实习期限,在实习期间,根据大连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助,见习期满后,直接录用考核合格、表现优异的学生,与正式的金普新区社区工作人员享受同等薪酬待遇,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的培养模式,全面、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并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指引。高校通过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其找准自身定位,打好就业基础能力,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避免学生迷失就业方向。同时,高校要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其就业技能以及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多数高校通常会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了使高校学生更好地找准自身就业定位,对学生的就业及人生发展进行规划,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可定期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讨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引发高校学生关注及思考;其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高校还需要定期安排职业发展座谈会,记录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目标以及职业发展变化情况,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教育;最后,高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及优秀毕业生到校园中分享就业经验,并模拟具体的工作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进一步助力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并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实际的就业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的调整,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融合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演讲式+评价式”的就业教育教学方式,在就业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告知授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学生围绕某一个教学内容或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教师还要说明演讲时间和演讲重点,最后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综合点评,使高校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身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存在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足、创新能力较为缺乏以及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采取“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的培养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创新就业能力。高校还要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人为本,在就业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