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邵叶鑫
艺术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类特殊群体,一般泛指高校中学习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并通过艺术加试进入大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喜爱和追求也在不断上升,艺术专业由此也成为热门报考专业,同时国家及艺术行业也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针对当前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法及规律,有的放矢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先进技术、优良制度被引入的同时,也传播着多种文化思潮。为促进大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文化体系,我国鼓励大学生积极了解外来文化知识,理解并尊重各国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同时主动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然而,由于一些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被置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那些认知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来说,这不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汲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通过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由于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实力还有待提升,文化理论的内容过于高深、小众,使得我国文化在传播上处于劣势地位,进而表现出文化内容与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这不利于我国主流价值观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塑造上的内化。此外,经济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直接受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尽管我国经济处于较为良好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但是整个经济市场的环境较为复杂,其中还存在有待改进提升之处。
当前,我国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提升方面还面临较大的挑战,比如,部分高校还在实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其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过分追求一致性,而对大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化特征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类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发展,他们或多或少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倘若教师只追求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那么就会导致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难以为社会培养出道德素质水平高、艺术创造能力强的优质复合型艺术人才。此外,尽管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和运用率很高,但实际的网络环境纷繁复杂,而与网络环境管理相关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一些网络负面信息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价值观偏离正轨、是非观念淡薄、诚信缺失、价值观混乱以及社会正义感缺乏等现象,由此也干扰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教育理论基础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教育背景的。而艺术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艺术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道德素养将直接影响未来艺术行业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性,创新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同时,高校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艺术专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促使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能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最大程度地激发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潜力与艺术创造力。
首先,学生家长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树立良好的家风,保证家庭教育理念、态度以及方式的一致性,同时还要提高各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感化,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保障作用。
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高校要在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基本内容。此外,高校还应该充分发挥在教育网络机制中的纽带作用,打通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外部的连接渠道,汇集起各方教育资源和力量,为高校所利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正常公共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公德规范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促进道德规范形成系统性和约束力,最终实现道德规范体系的全覆盖。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素质的规范,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以此为大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健康良好的社会道德及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大学生能在社会大环境中接触到更多积极、健康、正向的思想道德文化。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培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对“知、情、意、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体系的优化,高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知”是指高校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此加强学生对艺术专业的深层次认知。高校已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认识、探索艺术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未来从事艺术工作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艺术职业的认知,促进其形成社会服务的意识,有利于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情”是指高校要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与榜样示范教育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经典、优秀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体会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并学习优秀艺术从业者、艺术家身上具有的优良思想道德品质,这能使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行业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艺术创作习惯。
再次,“意”是指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教育载体,使得学生形成强大的意志力。这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活动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完成单独艺术创作或者参与集体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团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等,这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行”是要将教育体制与舆论监管体系相结合,打造出一支兼教学和管理双重作用的教育工作队伍,以此提高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队伍的监管机制。一方面,高校应鼓励教育队伍主动开展自治自管,加强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配合高校领导层、其他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的监督管理,通过充分实施自管和他管,促进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德艺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存在一些制约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因此,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质量及水平,培养艺术专业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要对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建立起家庭、高校、社会合一的教育网络机制,同时还需要构建起“知、情、意、行”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