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6-01 20:43:29孙秀芳聂雪婷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传统

孙秀芳,聂雪婷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侧重讲解西方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传授极少[1];其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2]。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严重缺失。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唤起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加深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入深度。

1 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文化素养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Byram and Feng提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不是塑造听者的价值观,而是使跨文化说话者认识到自己的立场[3]。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家Banks 指出,多元文化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跨文化视角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4]。大学英语教学在引导学生尊重和鉴赏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以“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为关键词,以2000年至2023年为时间段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论文4845篇,根据知网对全部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分析数据可见:相关研究著作数量逐年递增且研究对象大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学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例如,张为民和朱红梅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26名本科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8.75%的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5]。还有一些研究者,如崔刚,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

虽然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相关学者和高校教师的重视,但受到语言教学大环境的影响,其具体实施现状还有待改善。为了加强高校英语教师以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本文将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屡见不鲜

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指出,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直以来都注重输入西方文化而轻视中国传统文化[7]。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过度重视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2019 年6 月四级翻译中的“春节团圆饭”,2019 年12 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姓”、“名”等表达难倒了很多考生。从表面上看,是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积累,但究其实质,是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直接体现,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缺失的表现。

不可否认,西方文化的传入,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之对英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很多大学生愈来愈倾向过“洋节”,听英文歌,看好莱坞大片,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文化素养的缺失也是“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西方文化,却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偏低,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正确表达母语文化。

2.2 教材内容中东西方文化失衡

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都围绕英美文化展开,几乎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从英语教学角度分析,这样的教材编排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去审视,这样的内容安排是不科学的。由于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缺失,加之教师课上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匮乏,学生在如何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

应试教育则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学习者都是为了获取相应证书或达到特定目标而学习英语。在这种功利性学习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往往也只注重教授学生应试所需的英语语言知识,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教学。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存在感极为缺乏。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3.1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方面的中国的主张,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了更充足的底气。英语作为使用率极高的国际性语言,担负着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合作、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践行“走出去”战略,实现将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是个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

3.2 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徐锦芬教授(2021)提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能够促使尊敬师长、尊重人性以及热爱真理的氛围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8]。然而,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逆差现象依然存在,单纯给学生输入西方文化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更阻碍了建设中国一流高等教育的进程。因此,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文化,夯实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文化根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双重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9]。其中,人文性方面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积极承担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当学生面临文化冲突时,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就容易在文化碰撞中会迷失自我。故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4.1 开发地方特色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发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材料。由此一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同时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发扬地方文化、丰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开发校本课程要遵循系统化、多样化、真实化等原则。首先,课程内容要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文化主题的形式编排教材内容不仅让教学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避免破碎化学习。再者,课程内容要多样化。例如,当地的生态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最后,校本课程的内容要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加强学科沟通,实现跨学科教学

刘天伦曾指出,外语的使用范围极广,其学习内容并不一定只落在外国语言文学或语言学等一些较为单一的专业上[9]。英语学习与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与各学科进行融合。首先,大学英语可与汉语言文学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赏析或翻译中国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鲜活的学习素材,也让学生更深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大学英语可与历史学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途径让学生先了解相应的中西方历史背景,再去学习课文。最后,大学英语可与民族学相融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中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3 活用信息技术,实现立体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实施线下基础学习和线上延伸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操作并应用信息技术。在线下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将传统文化内容通过PPT、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线上学习,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学习通、云课堂等线上平台开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在线课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微格视频,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用英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4.4 更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

作为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测试与评价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的大学英语测评主要以书面测试为主,且测试内容与测试标准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除了翻译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之外,其他题型均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虽然试题的翻译部分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但分值只占了15%,这并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鉴于此,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应增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在评价标准中也应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利用考评的导向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首先,教师不仅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如对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翻译等方面的掌握定期测试,还可以有效利用终结性评价,如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翻译、作文等题型。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性评价,如鼓励开展情景对话、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基于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开放式、互动式评价。最后,测评的机制要公正、科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外文化的平等交流。高校英语课堂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依托课程思政、利用信息技术以及更新评价方式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这不仅是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课堂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传统
“留白”是个大学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