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阳
(金陵科技学院纪委,江苏 南京 211169)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用“四个任重道远”对当前反腐败斗争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最新判断,警示全党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要求全党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继续打好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①聂新鑫.深刻认识“四个任重道远”打好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 -03 -29(3).大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未来的生力军,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廉洁素养以及拒腐防变的政治定力,既关系到时代新人自身的成长成才,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内容之一,是“阻断腐败恶性循环”的重要路径,②高来举,闫文浩.论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从严治党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46 -49.也是培育时代新人未来走进社会立业修身基本素养的重要举措。作为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的高校,要具有“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使命感”,③田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政策和措施调整及动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44 -54.“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始终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微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廉洁自律,以贪为耻、以廉为荣、以勤为标,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是高校廉洁教育实践所面临的现实课题。
学界研究认为,“微时代”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狭义上,“‘微时代’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传播方式,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④李智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价值工程,2014(2):269 -270.广义上,“微时代并非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⑤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8 -30.以上主要是从信息技术、信息传播与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化来界定的。总体来说,作为信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微时代”重塑了社会生活,其特征表现在移动生活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不再受时空限制,其生活方式和行为呈现出场景的流动性和选择的随意性。①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70 -72.在这样的背景下衍生出与传统教育不尽相同的特殊教育形式—“微教育”。“微教育”常常以“微媒体”为载体展开,是碎片化、渗透式、虚拟化的教育。②赵家寅.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也有学者认为,微时代促进了“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局面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界限淡化,削弱了教育者的话语权,③刘丽琴.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9(4):40 -42.强调师生互动,主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主人。
新技术催生了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介,进而把人们带入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的微时代。首先,微时代以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为媒介,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传播/接受信息方式、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信息传播即时、便捷,信息内容多元。其次,微时代对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从思维、内容、传播技术到模式都呈现出“微”的表征,其信息含量更强调简明,内容更讲究精致,传播更追求即时、便捷。同时打破了单向传播的瓶颈,改变教育的“一言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微时代教育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与课堂知识,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扩容、扩面与增效。基于此,“微时代”更应把握信息传播规律与“微媒介”的使用方式、技巧,拓宽教育手段与形式,注重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打造符合时代、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的微教育,确保大学生廉洁教育能够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不仅是工具和渠道,而且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④沈杰.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2(8):5 -13.当代大学生对信息接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增强,加之微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信息更新快捷,这些优势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微时代对人们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对于创新廉洁教育载体,丰富其形式,增强实效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新了廉洁教育的载体。微信、微博、微视频、B站等微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通了教师与学生线上互动交流的壁垒,为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当前,不少高校通过新媒体已经启用了微课堂、微会议、微活动、微宣讲等形式的廉洁教育,这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廉洁知识,接受价值引领、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驱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廉洁教育的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校正人生坐标,进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丰富了廉洁教育的形式。如今,新媒体已深深地嵌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拓展多种形式提供了可能。把一些抽象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微平台推送给大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同时,多种线上活动的开辟,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活动开展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型塑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与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增强了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微时代新技术和微平台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一言堂”的教育主体逐渐向师生互动转变,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廉洁教育的内容也从“高大上”向“烟火气”转变,传播也开始注重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这些变化都将大大提升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微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在给人们带来信息选择便利的同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消解着主流价值的话语权,这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一是微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加大了廉洁教育的难度。当代大学生成长历程与互联网高速发展重合,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虚拟世界”,尽可能规避线下“带有某种规训意味”的社会要求,①王水雄.社交模式变革下的青年文化建设[J].青年研究,2021(2):9 -16 +94.呈现出线上学习、线上社交、线上消费的“全天候”在线的生存图景,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交流空间。②施颖婕,等.网络媒介“茧房效应”的类型化、机制及其影响——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网络媒体(2020)”的中介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43 -59 +126 -127.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只是来自老师,多信源、多渠道传播,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加大,给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而基于算法画像、算法推荐和算法预判等功能是一把双刃剑,实现了用户感兴趣内容的精准性和个性化的推送与“投喂”,也“使用户坠入‘信息茧房’困境,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用户抵达”,③蒋博,李明.人工智能助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建设[J].理论视野,2021(2):69 -74.受资本逻辑驱使,算法推送与“投喂”的信息中有不少是泛娱乐化、享乐主义等内容,呈现出思想形态复杂化、价值观多元化等特点,作为社会主流意识之一的廉洁意识势必受到挑战。二是微时代师生之间“数字鸿沟”④沈杰.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2(8)::5 -13.造成信息传播力衰减。在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原住民与互联网移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生俱来的数字鸿沟”。当代大学生更习惯于“指尖上的生活”,习惯于碎片化时间学习,习惯于使用各种新媒体表达和展示自我,且偏爱话语的长度“越来越短”,“偏好使用网络流行语形成独特的‘暗语文化’”⑤富旭.“05 后”青年的网络行为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青年学报,2023(2):16 -21.,从而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新媒体风格。这些变化也带来了“圈层”的变化,大学生关系缔结基于个性偏好及兴趣需求,逐渐呈现出“趣缘化”互动的特征,并在“趣缘化”社交中塑造自我、收获认同。⑥王肖,赵彦明.“Z世代”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的审视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2(3):90 -95.而作为互联网“移民”的教师喜欢填鸭式的教学,习惯于书本知识,⑦李志民.迎接与适应信息社会教育新形态[N].中国教育报,2022 -05 -26(07).甚至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仍然采取高高在上“规训”姿态,而不是交互式平等沟通交流,这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方法、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代际鸿沟”,使教师传播的信息抵达受阻,传播力衰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针对微时代教育场域的变化,高校要以微传播形式为依托,突破时空限制,“盘活”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法,促进“滴灌式”廉洁教育的开展,传播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擦亮他们的清廉底色。
微课堂是微时代一种重要的教育传播方式,它是以教学短视频为载体,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传播的一种微教育形式,时长一般在10 分钟以内,具有微而精、小而新,内容实、蕴意深等特点,充分体现精细化取向,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感染力,启发其深度思考,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微课堂可以从多角度打造,比如思政微课、微团课、微党课等,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廉洁教育微课堂。
坚持微课堂创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廉洁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是根据不同年级的成长成才需要,打造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微课,充分体现分众化、差异化。比如,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节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党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理论,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廉洁认知、道德修养、廉洁操守等方面的微课建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廉尚廉品质。二、三年级则根据专业特色,深化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理念,挖掘廉洁教育元素建设微课。比如师范类、医学类、警察、政法类等专业特色鲜明,应以行业职业道德标准来建设廉洁教育微课;大学四年级正值毕业阶段,也是一个关键节点,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从就业和从业的角度建设廉洁教育微课,教育引导毕业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系好廉洁入职“第一粒扣子”。二是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围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微课建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廉洁自律、廉洁处世、廉洁办事的行为习惯。
聚焦内容,优化育人供给。微课堂是以发挥滴水穿石效应见长。在打造微课堂时要注重从语言、场景、媒介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和体系化规划,把碎片化知识整合成系统化和体系化的知识链。比如,廉洁教育微课应在每堂课中都聚焦一两个知识点,每个微课之间又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进而形成一个基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下包含廉洁理论知识、廉洁思想、廉洁风尚、话语呈现的内容体系。在廉洁教育微课内容具体设计中,还要注重突出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使课堂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同时,内容要紧扣时代进行议题设置,并把“宏大议题”和“细分议题”结合起来,以社会重大热点问题设置宏大议题,以学生现实困惑与问题设置细分议题,满足学生共性与个性的不同需求,并以“有料有用有情有趣”的内容优化育人供给,使廉洁教育微课堂“活”起来。
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微课教学大多是以教师宣讲为主,这种形式容易落入“一言堂”的窠臼,且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新媒体上开展廉洁教育,要求讲授者眼中有“人”,摒弃“规训”,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讲授。新媒体微课堂一般属于录播后推送,难以实现即时交互。比如微信公众号虽有留言功能,但需要后台筛选后才能显示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微课堂变成了单向线性课堂,削弱了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廉洁教育微课设计者要认真研究学情,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注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导,将廉洁知识训练游戏、比赛积分等趣味活动融入微课教学之中,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内化。同时,廉洁教育微课更需要借数字化的东风进一步技术赋能,在优化交互体验、拓展应用场景,特别是个性化教育等方面提供最优质的体验。
当然,趣味性不仅在于游戏化,更需要讲授的质量,讲授者应该讲得通俗生动、有理有据,且金句频出,甚至将很多词语变成网络热梗,让学生听得欲罢不能,这样才能受到青年人的热捧。
创新廉洁教育内容供给,为学生提供“需求侧”,以“两微一端”为抓手,充分体现其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校园线上线下廉洁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廉洁教育文化环境熏陶,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热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优质内容。从目前高校廉洁教育微信公众号来看,推文内容大多是资讯转发,原创性不高,缺乏新意;推文形式往往是“文字+图片”,呈现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因此,以内容建设为本,为学生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的高品质内容,是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廉洁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廉洁教育新媒体建设要注意从知识、价值的维度出发,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反腐倡廉新举措,廉洁知识、反腐案例等,更要注重聚焦学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班干部选拔“拉票”问题、部分学生干部以权谋私,学生中考试作弊、消费问题、不诚信问题,等等,重视以“身边事”教育引导学生守好本分、担好主业,增强敬廉崇廉的社会责任感,强化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自觉抵御不良社会习气和思想,形成清正踏实严谨的品质,永远绷紧道德准绳,促进自身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丰富新媒体形式,努力创建优质专栏。高校廉洁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在探索“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借助微课、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支撑实现优质栏目建设。一是依据新媒体的不同特点来创建优质专栏。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并以精品博文、漫画、短视频、音频、H5 等多种传播形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途径,不断提升传播力。比如,以短视频讲述廉洁故事,以直播方式歌颂廉洁英雄、模范,讲述时代楷模的故事,呈现身边同学自立自强发奋读书、勤俭生活的故事,还可以围绕廉洁话题举行直播辩论赛等;借助音频设置每日廉洁格言、广播剧,以此精心塑造有吸引力、有传播力、有辐射力的新媒体育人品牌,吸引学生悦纳廉洁教育内容。二是根据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品牌专栏。围绕专业、行业的廉洁故事专栏,如“新生廉洁第一课”,毕业季“说‘清廉’”等廉洁教育专栏创设情景短剧、广播剧等品牌专栏,以多角度展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打造系列传递正能量高质量育人精品专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此外,也可以创建学习助手栏目,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由专业教师提供复习辅导,处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客观上解决诸如考试作弊等问题。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内涵有趣味有流量的廉洁教育微活动。高校要以理想信念、尚俭戒奢、诚实守信、清正廉洁、校纪校规等为主题精心设计有内涵、有趣味、有流量的线上微教育活动,让正能量、高质量的内容嵌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廉洁主题成为活跃在大学生朋友圈的“好友”。一是开展“听说看做”的线上活动。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应用能力水平高的特点,从第二课堂的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弥补代际鸿沟的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听”就是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新媒体音频功能,通过“1 分钟廉洁故事”、“1 分钟聊人生”等活动扩展廉洁教育渗透的深度和广度。“说”即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反腐倡廉等网络热门话题,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上交流讨论,激发他们廉洁教育的内生动力,引导其明辨是非,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廉洁观。“看”是通过微电影或短视频资源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可以将“看”与“说”相结合,“看”中以弹幕形式参与评论,“看”后则以“说”参与评论,加强师生的微互动。“做”则是举行各种线上廉洁教育,诸如微朗诵、微广播作品、微电影或短视频等比赛活动,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交互性和实践性。二是开展线上线下交互活动。以线上廉洁教育活动吸引学生们“入圈”、以线下廉洁教育活动“融圈”,“打通微传播的现实与虚拟链接环,形成动态圈层一体化”,①李晓娟,李颖.Z 世代国风文化短视频传播策略建构[J].全媒体探索,2023(1):80 -81.这对于取得廉洁教育的最佳传播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还要注重拓展廉洁教育微实践主题活动,把廉洁教育落在实处。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集政治性、思想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一支有思想、懂知识、会技术的队伍作为保障,微时代尤其如此。这是实现廉洁教育目标的关键之举。但现实中高校廉洁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距离实现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也不太现实。微时代智能化技术可跨越时空,为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提供了可能。高校可以打破校际岗位局限,组建高校廉洁教育特色教师团队。
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建设优秀宣讲团队,形成协同发力的态势。教育部在2007年3月印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其他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高校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构建以纪检监察部门、教务处、学工、团委为领导小组,以思政教师、党团干部和优秀辅导员为宣讲师的廉洁教育机制。同时,还可以邀请品学兼优、宣讲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宣讲团队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增强廉洁教育的整体效能。
发挥“大思政课”作用,建设特色宣讲团队。高校还可以吸纳校外纪委、公检法等专家或党政企事业单位一线优秀干部承担宣讲工作,特别是要结合专业特色注重与校企联手,精心打造廉洁教育特色精品微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并善于以案为鉴,打好“预防针”,切实帮助学生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提高崇廉尚廉意识,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观念,推动反腐倡廉关口前移,提升育人实效。此外,还可以吸纳当代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优秀校友、身边的朋辈榜样等担任微课宣讲员,邀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弘扬时代新风尚,增强学生道德素养,使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