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波 许 博
(1、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2、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报告指出,约30%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心脏手术作为临床外科创伤较大、复杂的手术之一,若机体出现贫血,则会引起系列的代偿性生理反应,如心动过速、心脏输出量增加、增加耗氧量,继而增加心脏手术患者心脏缺血风险[1]。故如何降低血制品资源浪费、减少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因贫血引起的生理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异体输血是临床用于因各种疾病、创伤急需输血患者的常用输血方案,尽管血制品储存技术、筛查制度等逐渐完善,异体输血安全性有保障,但每年临床仍有异体输血患者存在溶血反应、过敏等安全隐患[2]。针对目前血制品的资源匮乏,回收式自体输血可避免血资源浪费,有效减少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输血方案[3]。但因其在临床开展不久,部分学者仍怀疑其对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上述两种输血方案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心脏手术患者的基线资料,依据围术期输血方案进行分组,异体组45 例,回收组45 例。纳入患者均需满足如下需求:(1)纳入标准:均首次且成功开展心脏相关手术;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Ⅲ级[5];血红蛋白>110 g/L,血细胞比容>0.33;研究涉及的资料保存完善。(2)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及血液相关疾病,如血常规异常;入组前1 个月内伴血制品输入史;罕见血型;入组前3 个月内合并抗凝药物、血管活性药等用药史;合并感染性、免疫性疾病。
异体组:采用异体输血:术前严格开展交叉配血、输血查对制度等,提前备好异体血制品,术中依据患者失血量进行输血治疗,若体外循环期间血细胞比容不足24%、术后血细胞比容不足21%时需要采用异体红细胞静滴。回收组:采取回收式自体输血:仪器:北京万东BW-8100A 血液回收机,参数设置:负压:800-1000 mmHg,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启动、检查血液回收机,连接一次性管路,回收术区出血至出血罐中,回收至600-800 mL,血液进入回收机进行红细胞自动化洗涤,去除回收血液中激活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剂、组织细胞,将浓缩红细胞泵入血袋,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高效输血。
(1)凝血功能:采用美国沃芬公司生产的ACLTOP750 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术前、输血后1 d、输血后5 d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血液流变学:采用北京利普生公司生产的LBYN6B 型血液流变测定仪检测术前、输血后1 d 高切全血黏度(HSBV)、低切全血黏度(LSB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3)不良反应:对比两组胸闷、皮疹、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性别、年龄、NYHA、ASA 分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术前两组APTT、PT、FIB、D-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输血后1 d、5 d APTT、PT、D-D 表达低于异体组,FIB 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异体组术前、输血后1 d、输血后5 d 比较,FAPTT=9.004,P<0.001,FPT=16.577,P<0.001,FFIB=100.982,P<0.001,FD-D=15.483,P<0.001;观察组术前、输血后1 d、输血后5 d 比较,FAPTT=3.679,P=0.028,FPT=12.700,P<0.001,FFIB=41.455,P<0.001,FD-D=8.610,P<0.001。与术前相比,aP<0.05,与输血后1 d 相比,bP<0.05。
?
术前两组HSBV、LSBV、EAI、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异体组HSBV、LSBV、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HSBV、LSBV、EAI、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异体组术前、输血后1 d 比较,tHSBV=2.247,P=0.027,tLSBV=3.917,P<0.001,tEAI=5.346,P<0.001,t 全血黏度=2.137,P=0.035,t 血细胞比容=11.783,P<0.001;回收组术前、输血后1 d 比较,tHSBV=0.853,P=0.396,tLSBV=1.622,P=0.108,tEAI=1.374,P=0.173,t 全血黏度=0.138,P=0.891,t 血细胞比容=1.342,P=0.183。
?
回收组总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n(%)]
输血包括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两大类,其中异体输血费用高昂,且疾病传播与不良反应风险难以规避,再加上临床血资源紧缺,尤其是特殊血型患者,异体输血开展范围受限,而自体血回输可有效规避异体输血的隐匿风险,确保输血治疗效果的同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对患者治疗后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6]。
回收式自体输血通过借助血液回收装置,经一系列处理后会输给患者自身,其优势明显:(1)规避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避免临床血资源浪费,高效利用血制品;(3)保障稀缺血型患者输血安全、效果;(4)回收式自体输血携氧能力强,血液红细胞活性高,利于减少输血量;(5)缩减输血前配血等步骤,操作简便,利于提高心脏手术患者急救效率[7-9]。本研究结果显示,回收组输血后1 d、5 d APTT、PT、D-D 表达低于异体组,FIB 高于异体组,提示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分析原因可能为回收式自体输血利于降低对血小板抑制作用,术中进行回收,利于缩短血液储存时长,有效缩减因长时间的储存时间引起的血小板损伤,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血小板功能维稳;其次利于确保FIB 表达,可有效确保血液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的稳定[10-11]。血液流变学是指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质及变形规律,因血液作为流体性质,对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尤其是微循环机能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血液粘稠度可直接反映血液内摩擦阻力及流动阻力,当温度恒定时血液黏稠度主要受血浆蛋白表达的干扰,全血黏度受红细胞比容干扰[12]。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1 d,回收组HSBV、LSBV、EAI、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回收组总发生率低于异体组,提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应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利于维持血液流变学稳定,且安全可靠,可在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治疗中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