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优化教育电视传播矩阵策略浅析

2023-05-31 13:45李文英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矩阵

李文英

【内容摘要】本文从做强教育电视民生公共服务大平台、构建教育电视立体传播大课堂、开创教育媒体传播新赛道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电视传播矩阵展开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教育电视;矩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9月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清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新路径,构建泛在、互动、智能的广播电视协同覆盖体系,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传播力和公共服务承载力。”2022年8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新时代,面对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做好媒体深度融合工作、优化适合新技术需要的传播矩阵、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教育电视媒体面前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作为国家级专业电视媒体,中国教育电视台近年来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设多元传播渠道、打造多种平台终端、发展多样传播形态,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立体快捷、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一、以“教育+广电”,做强教育电视民生公共服务大平台

广播电视是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6%,基本覆盖我国偏远地区,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人口仅达60%。日前,国家广电部门又在推进广播电视“人人通”“终端通”“移动通”等工作,努力让全国人民无盲点、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同时在应急时期也能确保“人无我有,人断我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教育部所属的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立足教育、服务教育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使命和职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委的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广播卫星、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等广电网络将优质课程覆盖全国。目前,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广播卫星、有线电视网覆盖12.1亿人口,通过直播星覆盖1.4亿偏远、民族地区直播星用户。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教育电视台立即按照教育部部署,推出“同上一堂课”名师同步直播课程。②节目汇集了国内顶尖教育名师、同步学校教学进度进行课程直播、为全国1.8亿中小学生提供“送课到家”的居家教学服务。同时,为确保边远、民族地区的孩子能及时收看到直播课程,国家广电总局还开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星服务,使得偏远、民族地区的师生能便捷收看到稳定的高清课程直播,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二、以“教育+新媒体”,构建教育电视立体传播大课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电视媒体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其传播更加立体、服务更加智慧。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探索专业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推进新媒体和传统电视频道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了包括IPTV、移动App、网络电视台、新媒体MCN等在内的立体传播模式。

(一)利用寬带网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近年来,国内IPTV发展迅猛,截至到2022年7月用户已达3.68亿用户,尤其在发达地区,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与IPTV集成平台开展合作,通过IPTV运营商拓展传播渠道,使其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网覆盖的最有利补充。目前在国内已有IPTV平台上,均能看见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直播频道和节目专区。

(二)大力发展移动App业务。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官方App“长安书院”,除了拥有教育新闻、专题节目、电视直播等内容,还是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国家教育信息交流平台;除此之外,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先后在学习强国、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开设专区和直播平台。

(三)深耕互联网主阵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NTV)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开办,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传播载体的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弘扬先进文化、传递权威声音、传播教育资讯、引导网上舆论、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是唯一的国家级教育专业网络电视台。目前包括直播、新闻、分台、社区、纪录、我传等版块,为用户提供内容聚合、直播、点播、上传、分享、学习、交易等服务。

(四)以电视栏目为核心,通过新媒体MCN的专业化运营,打造专业教育MCN。围绕专业教育频道(早期教育频道、职业教育频道、空中课堂频道)打造的新媒体账号,累计粉丝量达千万。如融媒体家庭教育栏目《家长朋友圈》,采用融合传播思路,在新媒体端互动征集家庭教育难点、痛点、热点问题,再网络直播、短视频发酵话题,精准服务节目核心受众。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期受众互动问题,精准锁定热点话题,精心打磨适应观众需要的电视大屏端节目。2022年8月29日,《家长朋友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官微发起的“社恐的孩子如何交朋友”话题,获得4832.8万的点击量,上了新浪热搜榜,同期《害羞宝贝如何交朋友》电视节目在早教频道上线播出,短视频《害羞不等于社交障碍》《一起解锁害羞宝宝的沟通密码》不断在网络端发酵,实现了大屏小屏互动,直播、短视频、长视频联动的效果。

三、以“教育+新技术”,开创教育媒体传播新赛道

5G、VR等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媒介生态,提升了受众的传播体验,也为专业教育媒体开创了服务教育的新赛道。③中国教育电视台融合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等技术能力,打造“电视+线上线下互动课堂”模式,具有双师教学、家校共育、教师教研培训、学习效果评价等多种服务应用场景,用户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各司局等群体。

(一)双师教学应用场景中,班级任课教师依托具有收录、回看功能的教育专用机顶盒,与名校名师共同组成“双师教学”的协作模式。当地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直播课程或回看机顶盒收录课程,与学生同步听课,并在课后做好课程回顾、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等工作。线下师生可通过低流量的扫码留言方式对学习内容的疑问进行反馈,由平台集中处理后,通过直播课堂答疑、线上名师通过定期开设答疑课等形式进行反馈互动。后续平台迭代后,还可通过PC端及App智能AI答疑,提高反馈互动效率和便捷性。

(二)家校共育应用场景中,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依靠直播卫星机顶盒复习“同上一堂课”课程内容并收看习题讲解,并通过较低流量获得配套教辅资料,巩固学习效果。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配套网站或App上获取更加丰富的课程及教学辅导资源。在后续平台迭代升级后,还会陆续开发互动论坛及线上公开课等功能,有效减轻家庭教育开支,充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进一步推进五育并举。

(三)教師教研培训应用场景中,学校教师可通过线下回看学习“同上一堂课”范本课、线上集中学习研讨和收看“同上一堂课”教师培训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研究及学习提升。在网络条件难以支持多人实时在线研讨的地区,当地教师可利用直播卫星机顶盒,学习教师培训配套课程、自行或组织同校教师以直播课程为样本课进行线下教研,反复回看学习。

(四)学习效果评价应用场景中,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新技术重新定义在线教育,转变在线教育依赖互联网的固有思路,将在线教育平台由网络拓展为“互联网+电视”平台,将在线教育使用场景从网络空间拓展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虚拟+现实”混合空间。这种全媒体空中课堂模式为建立及完善在线教育内容标准、技术标准、效果评价标准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四、小结

面对竞争白热化的融媒体时代,作为专业教育媒体,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传播策略上既应创造性转化广电网络传播渠道已有的覆盖人口优势、做强教育电视民生公共服务大平台,又应创新性运用新兴媒体的特点、构建教育电视立体传播大课堂,更应积极主动地拥抱新技术、开创教育媒体传播新赛道。只有打造更好的服务产品,才能让教育电视面向未来之际不止于“电视”而大有可为。

注释:

①袁小平:《“电视+教育”开启划时代的教育革命》,《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4日。

②郝月芬、王小涵、梁思思、寇璇、逯真真:《浅谈中国教育电视台对课程录制的追求》,《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1期。

③张平:《内容为王 多屏并举 提升教育新闻引导力——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传播实践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特约编辑:张志君;责任编辑:韩 勇】

猜你喜欢
融媒体矩阵
关于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注记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