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2023-05-31 12:49:47武雨璠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文化

武雨璠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目标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新时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更加看重学生艺术方面的发展。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工作者对民族音乐教学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文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深入研究小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以期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爱国主义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更是五彩斑斓、百花齐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民族精神、有民族灵魂的华夏少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全面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能够以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充实学生的音乐心灵,更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民族音乐之美,深刻感受到祖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

一、小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当下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网络音乐传唱度高,使得小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对一些民族乐器、民族表演方式、民族音乐文化闻所未闻。长此以往,对于我國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产生阻碍作用。我国民族音乐蕴含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涵盖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活特色等方方面面。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心灵感受,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能力;在多民族的音乐文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力,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文化理解,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到我国各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通过教学实践以及与身边音乐教师的交流沟通发现,老师们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新的理念和具体的指导思想,缺少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教学实例。在音乐教材中,对于大部分熟知的民族音乐都只作欣赏要求,所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只是让学生泛泛而听,没有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无趣、难以理解,认为民族音乐比较土,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生关于民族音乐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校园内的音乐课程,很多教师按照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依旧采用读歌词、唱歌谱等方法,没有重点强调民族音乐特有的节奏和旋律,未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对于民族音乐的相关文化背景只是做简单的概念性介绍,没有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及背后的故事,没有将民族音乐带入生活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这样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较低。

(三)教师文化底蕴不厚

许多音乐教师较为年轻,大多为80后、90后,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兴趣不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导者,首先自己要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讲授。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不够,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认知度较低。

(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兴趣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成为主流,流行音乐曲风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加之各种软件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而民族音乐文化深厚,曲调比较老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较低,不容易理解,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没有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去了解。

三、小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科学结合音乐教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在大部分的音乐教材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民族音乐内容。基于小学时期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教师必须联系实际,科学地结合音乐教材展开教学,从音乐教材中合理地提取和选择不同的民族音乐曲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利用教学资源展开民族音乐教学。

在现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人音版音乐教材加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篇目,教师在利用该版教材展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时,需要适当提取其中的民族音乐资源,从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出发,形成一个阶段化、系统化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并且通过教学材料的配置、音乐教学设备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课堂。

例如,在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利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动画视频,为学生介绍《杨柳青》这一江苏扬州地区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民族音乐的由来。在播放《杨柳青》这一歌曲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节奏的相似处、旋律的走向等,融合教材中对《杨柳青》的细分介绍,配上拍手、拍腿的手势,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落在感受方言,播放扬州方言版本的《杨柳青》,问学生能听懂唱的是什么吗?用方言演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找一找扬州方言的特点,如前鼻音相对较多,声音位置比较靠前,方言演唱中没有“zh、ch、sh”,都发音成z、c、s。学生对方言特别感兴趣,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很容易就找到了高位置的演唱状态。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民族音乐教学资源

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民族音乐内容,不仅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更能够使学生的身心真正融入整个小学民族音乐课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引领下,高效地学习民族音乐。

例如,教师在进行河南民歌《编花篮》的教学时,可以在网络上找一找河南民歌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源。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丰富的音乐视频和花卉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在《编花篮》的背景音乐中,对学生进行提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地方的民歌吗?”“对!是河南著名民歌《编花篮》。”

随后,为学生播放河南人民编花篮的视频。学生在百花盛宴中,看到河南人民利用一双双灵巧的手,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视频观看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听完《编花篮》这首民歌,你的心情怎么样?歌词表达了什么含义?鼓励学生大胆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哼唱旋律,并与河南豫剧元素相结合,带领学生学唱甩腔,感受豫剧的韵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创作背景,分析河南民歌的特色,帮助学生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带领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体会河南民歌和豫剧的韵味和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设备录制这一演唱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整个小学民族音乐课堂。

(三)创设具体音乐情境,体验民族音乐之美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抽象的,往往没有亲身感受来得实在。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体验民族音乐之美,让学生的身体能够随着音乐一起舞动,充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时,由于内蒙古大草原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无法感受草原的辽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草原风景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放松身体,深呼吸,发挥想象,感受草原的一望无际。随后教师身着蒙古族的服饰,化身草原牧民,随着《我是草原小牧民》的伴奏跳一段蒙古族的舞蹈,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跳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手拉手围成圈,像蒙古族人民一样跳舞唱歌,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模仿蒙古族人民赛舞或对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更收获了丰富的民族知识。在拓展环节,结合蒙古族的压腕,让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律动,还加入了两个简单的蒙古舞动作:在“啊哈哈哈”的地方借助蒙古族笑肩的动作,表达开心、得意的心情;在“手拿着扬鞭多自豪”处运用蒙古舞中扬鞭手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民族音乐之美,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民族文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音乐交流合作,开展民族音乐活动

在小学民族音乐课堂中,学生彼此之间都是音乐学习好伙伴。良好的民族音乐课堂合作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更能够引导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思维碰撞,让学生能够在彼此的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成长。

例如,教师在开展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音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展开交流,分享自己对茉莉花的了解,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在小组中畅谈自己对茉莉花的感受。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茉莉花》音乐,在音乐的带领下与学生一起走进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之后向学生简单分析《茉莉花》这一首民族音乐中旋律的走向、骨干音、落音等基本知识,开展歌曲合唱活动。各小组根据本小组对《茉莉花》的理解,即兴对《茉莉花》的舞蹈动作和合唱唱法进行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演唱《茉莉花》。小组互相学习、探讨,使合作演唱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五)合理打造生活场景,结合民族音乐学习

民族的元素源自日常生活,民族音乐是在老百姓生活和劳作中产生的。比如劳工号子,就是一种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音乐,用于统一步伐、统一动作,释放身体的压力。劳动者在劳动时常常发出吆喝声,这些吆喝声逐渐被勤劳的劳动人民美化,最终成为一种音乐的形式。所以说民族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融合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逐渐培养学生情感想象和情景代入的能力,加强其对周围事物感知和共鸣的能力。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静静的夜”这一单元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相处的情形,让学生感知歌曲中安静和谐的意境,感受尊老爱幼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人音版六年级下册“月下踏歌”这一单元歌曲《转圆圈》的教学中,教师化身导游,带领同学们来到美丽的彝家小山村,通过领唱喊月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夜晚的意境中,再提问:月亮出来了,大家拉起手、围圈圈,想要干什么呢?随后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分享等形式介绍民族风土人情。

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要通过科学融合音乐教材、创设音乐情境、开设音乐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种类丰富、充满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民族音乐,从而全面丰富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学习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体验到民族音乐之美,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保持我国民族音乐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明珍.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8):146-147.

[2]齐增.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J].新课程(小学版),2019(3):59.

[3]孙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5):80.

[4]豐思.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才智创新教育,2017(1):74.

[5]刘燕.传承民族音乐,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发展[J].北方音乐,2014(13):114.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谁远谁近?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