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丽
摘要:新课标对各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最新要求,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及时跟随教育政策发展变化实现思想观念更新,在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其中,教师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层面考虑问题,为推动语文课堂唐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正确把握古诗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周围资源创设多样化情境,学生结合意境理解诗人创作情感,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唐诗教学学生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结合学科性质,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制订计划。在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当前唐诗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在尚未理解唐诗内容的基础上,盲目跟随教师指导展开实践探究。错误的学习节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教师从班级整体发展角度展开探究,选择利用多种手段展现古诗意象,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整体风格,在理解基础上展开深入探究,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一、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语文唐诗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结合最新的教材标准,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多重手段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当下为推动语文课堂唐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主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教师循序渐进,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牢记唐诗中的重点词汇,意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能有效推动后期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度探究,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
(二)有利于学生历史视野的建立
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教师站在班级整体发展层面制订教学计划,围绕古诗主题开发利用周围的历史教育资源。学生在感受古诗情境的基础上,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背景。将古诗的创作意境与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现状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古诗的中心思想,建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视野,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古诗内容展开思考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历史价值观的完善。
(三)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从当前新课标发展角度展开探究分析,教师为推动唐诗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周围数字化资源实现教学手段创新,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围绕诗人的生平经历、古诗创作背景分享故事内容。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唐诗教学产生兴趣,同样间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后期积极跟随教师节奏融入其中展开深度探究,在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完善个人价值观念,对不同古诗主题思想形成正确理解,在文学鉴赏的同时完善自身思想观,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二、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语文唐诗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背景介绍,优化课前预习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为推动语文课堂古诗教学活动的开展,主动开发利用周围数字化资源,围绕古诗主题进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人文素养,通过古诗鉴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活跃学生个人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古诗学习的正确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之〈野望〉》一课的教学时,首先,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推动古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利用预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正确把握古诗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为其安排预习任务,归纳整理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独自完成基本的预习工作。面对能力水平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利用网络途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拓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生平经历,通过该种方式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为让学生更加重视预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当挤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派出代表进行课前预习成果的介绍,例如,《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的王绩辞官下乡,某秋日傍晚遥望山野,看到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象、放牧打猎的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人,诗的整体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评价,恰当的评价间接激发学生自信心,在后期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预习任务。在预习中,学生对基本的词汇、创作背景、诗人经历有了一定了解,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為单位进行古诗朗读,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让学生在掌握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实现深入探究,学生能够站在诗人层面体会当时创作的思想感情,利用该种方式进行唐诗的整体赏析,实现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高效发展。
(二)创设生动情境,优化情感代入
当前为推动语文课堂古诗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主动围绕古诗意象进行情境创设,其中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层面上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利用古诗教学实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学习的同时实现情感带入,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之〈黄鹤楼〉》一课的教学时,新课标背景下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为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教师主动围绕古诗意象创设情境,让学生被意境所吸引,通过该种方式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基于此,首先,教师利用问题设计增强师生互动,例如,询问学生:“大家去过黄鹤楼吗?谁能为我们描述下黄鹤楼的独特之处?”此时教师抛出话题,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展开交流探究。为顺利实现课堂导入,教师结合学生描述内容播放图片,利用该种方式渲染浓厚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其次,生动、真实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跟随教师引导与诗人一同融入其中,感受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绝景。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词汇的含义,教师借助意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推动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为激发学生对古诗情境的深刻体验,教师利用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例如,《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结合古诗中的神话传说、景物描写展开分析,其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现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个人关于岁月流逝、人去楼空以及世事渺茫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对古诗的探究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为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组织合作学习,优化诗句鉴赏
当前,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较为严重,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氛围较为抵触。基于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实现手段创新,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诗句鉴赏,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自身语感,掌握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总而言之,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一定学习默契,逐渐掌握该古诗的主题思想。
例如,教师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时,结合本首古诗展开探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段感悟古诗内容,发展自身审美鉴赏能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发展目标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首先,为充分发挥古诗教学价值,教师课前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在集体的带领下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例如,教师初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朗读,将其中陌生的字词圈画出来,成员间利用教材中的注释展开讨论,尝试进行古诗内容的翻译。此时,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利用该种方式督促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后期古诗鉴赏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结合古诗意境播放西湖的纪录片,渲染浓厚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诗句鉴赏。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询问学生:“最喜欢古诗中的哪个句子?”其中各个小组的喜好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其结合佳句展开讨论,讲述这个句子在古诗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生联系古诗创作背景,从诗人角度展开分析,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选择黄莺、燕子、浅草、春泥等具有春季特征的事物,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西湖游行时强烈的春意之美,让人感受到诗人观赏时的闲情雅致……学生借助其中的意象进行佳句的鉴赏,与白居易一同感受西湖的春景,情感体验丰富,有效实现自身古诗鉴赏能力的发展。
(四)拓展学习范围,优化自主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发展,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让其自行展开实践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后期古诗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之〈使至塞上〉》一课的教学时,当前新课标,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价值,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在正确把握课堂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尝试翻转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广泛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间接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综合发展。基于此,首先,教师课前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添加趣味性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知识学习。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线上进行合作学习,其中微课视频呈现浓缩的重点内容,教师利用动态化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该首古诗是王维奉命慰问边疆士兵所作的,其中详细描述了出使塞上时所看到的风光,复杂的情绪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当时受到排挤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独具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自学过程中将问题内容进行批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展开积极讨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课堂模式的转换让教学效率持续提升,学生初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个人疑问与师生进行分享。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自学情况展開评价,通过该种方式让学生逐渐接受课前自学活动,利用该种方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拓展学习范围,优化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为保证唐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利用多样化创新手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重点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主动进行初中语文唐诗教学策略研究,以此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实现学生文学素养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顺飞.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以刘禹锡《秋词(其一)》的课堂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1):25-27.
[2]林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咏史怀古诗教学策略研究——以《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1(29):67-68.
[3]张秀敏.乐画古诗相通,电教手段相辅——浅谈初中语文的古诗学习[J].中国新通信,2022,24(2):177-178.
[4]秦宝胤.微型诗意,精巧落地——以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为例的微型课设计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9):11-12.
[5]齐艳芳.初中虚拟课堂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7):102-103.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