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峰
摘 要: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机融合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建构、交流和表达,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是直接体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教学方式。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从项目化学习要素、教学特性、学科理解、英语属性四个维度来充分理解其内涵,并采用学习项目选择、驱动性问题凝练、目标任务和成果形式设计、评价量表拟定、项目活动规划、教与学作用平衡这一条路径来实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定义;内涵;实施路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学科实践,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在“教学提示”中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2]。由此可见,基于项目化学习(除原文引用外,本文将“项目式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化学习”统称为“项目化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理解、落实《义教课标》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实现“能参与课内外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并尝试使用多种策略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3]等“学习能力学段目标·三级”的直接抓手。
检索学术期刊数据库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已经对“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作了一些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项目化学习”作了英语教学的分板块实践探索,如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二是围绕“英语项目式学习”“英语项目化学习”“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初中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初中英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主题作了不同维度的实践探索,如主题意义、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等。上述实践探索对初中英语教学基于教材开展体现英语属性的项目化学习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对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作出体现学科理解的、明确的详细定义。在初中英语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明确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的定义以减少对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焦虑,理解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以激发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热情,明晰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以开展基于初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发挥教的指导作用、体现项目化学习优势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真正具有较为普适的操作性,真正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义
作为项目化学习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科实践的一种方式,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义必然是基于对项目化学习和学科项目化学习等关键要义的理解之上的。因此,只有清晰理解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义,才能对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作出既体现项目化学习和学科项目化学习特征,又体现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特点、教学特性及其作为外语的学科属性的界定。
(一)项目化学习
在學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这一定义基于学习素养视角,明确了项目化学习关于学习时间、驱动性问题、探索方式、成果形式、学习目标等维度的界定,提供了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理解要素。
(二)学科项目化学习
牛学文认为,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课标,围绕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性情境中进行持续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的学习方式,具有课标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成果性等特点[5]。这一定义不仅定位了课标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作用,而且明确了项目化学习结合学科理解后的表现特点,使得项目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有了更直接、更具体的描述。
(三)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
不同的学科具有各自不同的学科属性,学科间的教学特点也会大有差异。因此,当学科项目化学习具化到具体学科时,该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只有在体现教学特性、学科理解的同时,结合其特有的学科属性加以理念定位、要素分析、逻辑呈现,才能给出清晰、准确、全面的概念界定。
因此,笔者认为,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课标理念,立足初中英语课程,在主题统领下,聚焦驱动性问题,从学情出发,在真实情境中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并形成项目相关成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的方式。这一定义是立足初中学段要求与对项目化学习要素、教学特性、学科理解、英语属性的整体理解而作出的明确的理念定位、要素分析和逻辑呈现。
二、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要想明确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就必须深入理解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可以从项目化学习要素、教学特性、学科理解和英语属性四个维度加以理解。
(一)项目化学习要素
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化实践。因此,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理解要素必定是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依据教学材料确定项目、有驱动性问题的推动、学生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解决真实问题、形成一定形式的成果、进行多元评价等,都会成为构成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特性
教学特性是学科教学领域中教与学方式的生动表现。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特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恰当体现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主体作用。教师要在结合教材内容确立来自真实情境的特定主题和驱动性问题等活动时恰当发挥主导作用,以确保正向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逐步落实,要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以及确定评价规则等过程中适时进行辅助,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发挥、合作探究能力的协同培养。教学特性是在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中体现平衡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维度。
(三)学科理解
学科理解是指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务必要基于课标理念、立足初中英语课程而展开。不同学科的学科项目化学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英语是一门语言,因而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在驱动性问题凝练、目标任务设计和相关成果形式等方面应符合对作为语言学科的英语在学习、使用上的独有理解。相较而言,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不像初中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那样,项目成果常以物化体现,甚至某种理想的项目成果能产生具体的社会价值,或进行量化生产。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凝练、目标任务设计和相关成果呈现常在准确理解他人与得体表达自己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加以体现,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主题情境、有机融合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过程,是“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自主、合作参与实践和探究,用英语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项目任务”[6]的过程。
(四)英语属性
英语属性是体现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最具学科特性的内涵要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需要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因此,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要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体现主题引领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学生语言能力不足是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例如,学生在围绕驱动性问题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只有先学习新的词汇,即明确新词汇的发音、词义、用法,才能在注重合作、探究的项目完成进程中用语言进行准确表述。这与初中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有区别的,在初中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存在语音、语言表述上的巨大困难。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旨在落实课标理念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途径或方式,其最终目标一定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要想使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走入日常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7]的一大抓手,就需要明晰其既具指导性、操作性,又具自主性、发挥性的实施路径。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的Section B 1a-1d的教学案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李晨涵执教),以基于单位课时的小项目为例,对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进行具体阐述。
(一)基于课标、教材、学情选择学习项目
选择学习项目是进行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首要步骤。理想的项目应是体现课标理念、基于现有教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义教课标》“课程内容”三大主题范畴、十个主题群、二十九个子主题内容的具体指向,梳理七至九年级教材的文本内容,分析个人教学特点及学生生活体验、社会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类型可以依据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分为大项目、中项目、小项目、微项目。大项目可以是围绕同一主题跨单元整合两个或几个单元教材内容而需要多个课时完成的学习项目,中项目可以是聚焦一个单元教材内容而需要几个课时完成的学习项目,小项目可以是聚焦单位课时内容而立足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学习项目,微项目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某一特殊环节的学习活动。具体选择哪种类型的学习项目则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智慧选择。
本单元的主题是“规则”,本课时的文本内容是“谈论家规”,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的“和谐家庭和社区生活”“规则意识”子主题内容。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诸如对家规、校规等规则的再认识及规则意识的再深化是培养学生立身“社会”视角与家人、社会和谐相处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实情,指向“分享家规、感知家规的意义而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用心之爱”主题,将本节课学习项目的类型定位为小项目,并选择“理解家规,创造和谐家庭”作为本课时的学习项目。
(二)依據学情凝练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激发和驱动学生持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关键。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要充分考虑初中学段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已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结合具体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践体验,围绕学习项目所指向的主题,凝练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持续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投入到项目探索中的驱动性问题。
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表述规则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规则的意识、思维,且学校一直聘有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来教授衔接人教版教材的口语拓展课程。因此,基于外籍教师在后一节口语课中想了解中国学生的家规及学生对家规的看法这一班级学习实情,教师凝练出本节课学习项目的驱动性问题为:“如何妥当表述家规和回应对家规的看法?”
(三)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目标任务和成果形式
设计目标任务和成果形式是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具化过程和关键环节。教师要依照学习项目的类型细化分析所凝练的驱动性问题,明晰其指向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各维度要达成的目标,进而结合学生实情,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或独立自主就能完成或需要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听、说、读、看、写任务以及反映这些任务特点的成果形式。这一个或若干个任务可以灵活整合听、说、读、看、写技能,是完成学习项目、解决驱动性问题直接的、具体的体现。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可以是对话、海报、报道、书信、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歌曲、演讲、采访、戏剧表演、各种主题设计等。
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听、说相关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情态动词表述、谈论家规”的语言能力,“感知家规的意义,进而理解父母之爱”的文化意识,“依据所获信息独立思考、评价说话者的观点等”的思维品质,“通过合作对话、注意倾听,积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习能力。因此,基于理解和表达两个维度,教师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即通过活动准确理解Davids and Daves family rules、得体表述家规、回应对其他家规的看法,成果形式为创编基于家庭实情的讨论家规的对话及辅助对话的小海报。
(四)根据目标任务拟定评价量表
以终为始、量出为入。拟定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评价量表是决定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项目的类型与目标任务,组织或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或若干个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应包括聚焦学习文本的内容、语言、思维、文化等内容要素,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体现评价多元性的主体要素,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语言表现要素,以及项目相关成果的展示要求与方法等方式要素。不同维度评价量表的数量和评价量表的要素可以根据目标任务的大小、多少、特点及需要灵活选择。
鉴于本课时采用的是单位课时的小项目,以及成果集中体现为学生创编的基于家庭实情的讨论家规的对话,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一起形成包括能体现内容、语言、思维及文化意识四个维度的三条评价条目的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
评价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展示情况从三个星级作出评价并陈述理由,教师则对学生的评价作出中肯点评并加以说明。
(五)体现学用英语规划项目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践中运用、迁移中创新是教师在规划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时要秉持的基本学习理念,体现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依照目标任务,合理规划综合而有侧重的学习理解、应用實践和迁移创新等三类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自然经历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过程。
本节课是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听说整合课。为实现在主题情境中准确理解听力部分的对话内容,分析其中的意图及话轮逻辑,进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目标,教师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规划了以下五个主要活动:一是通过看、听、说关于Daves 的绘本,学习家规的基本表达及初步理解家规的意义;二是通过精听David和Emily的对话,准确理解、分析和内化听力文本的语言;三是通过问题“Why do Daves and Davids parents make so many rules for them?”内化所学知识并形成迁移,得体表述家规及正面理解家规;四是分小组独立绘制关于家规的小海报,并依据小海报内容与同伴创编谈论关于家规的对话;五是引导和组织学生依据表1进行互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师评。
(六)平衡学习活动过程中教与学作用
在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科学平衡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实施路径中教学特性的最直接体现。简而言之,教师要做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该出手时才出手,该出手时必出手”,既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导向育人、提供脚手架作用,又让学生充分获得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
在本课时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讨论“Why do Daves and Davids parents make so many rules for them?”时,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进行引导,以确保学生最终能正向理解家规,而且要在学生分析、内化David和Emily的语气、语调、语言时,及时引导学生做好体悟、归纳,为创编对话打好基础,还要在评价环节就学生基于表1对其他学生创编展示的对话的评价赋星及其理由作出合理的引导性点评。上述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教师“该出手时必出手”的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分小组绘制关于家规的小海报、依据小海报内容与同伴创编谈论关于家规的对话、倾听同学对话展示并依据表1作出评价时,教师务必保持缄口不语,尽量不作引导,秉持“该出手时才出手”原则,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思考和交流空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义和实施路径是项目化学习落实于初中英语教学“思”和“想”进程的真实体现。本文基于前人关于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思考,结合实践对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义、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教师在落实《义教课标》的课程改革中科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14.
[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1,11,41.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0.
[5]牛学文.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2023(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