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历史文化转折时期的一代宗师

2023-05-30 10:48胡正良
秀江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赵孟頫篆刻书法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通经济,善诗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著有《松雪斋文集》《琴原》等文学艺术作品。他创立“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对后世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系中国文艺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

巡天遥看,在中国文学藝术的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位通才,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文化巨匠,他的思想光辉、艺术光芒,照亮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壮阔史河。在宋元文化的转折时期,赵孟頫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全能型官员艺术家,他的儒家理念、文艺理想,光耀了中原文明与草原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天宇。太空横绝,作为历史选择、时代造就的一代宗师,赵孟頫为艺术开辟了广袤原野,为文化铸就了锦绣华章,为后世留下了无穷宝藏。

空尘悠悠,遮不住绚烂的光华;得其环中,道不尽沧桑的厚重。走近赵孟頫,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成就一代宗师的先天基因;他开宗立派的一世,是成全一代巨匠的鲜明烙印。背靠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这个光环,在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当他从浙江湖州出生的那一瞬,就注定了他命运多舛的一幕。

浓尽必枯,历史转弯的地方,常常荆棘密布。赵孟頫扛着皇室后裔、前朝才子那顶衰败的桂冠,开启了他远离红尘之眷恋、置身元朝之官场、痛离权力之漩涡、遍游江南之山水、重回舞台之中央的人生五阶段。正是这五个阶段,浓缩了赵孟頫隐居不仕、忠诚仕元、罪己反思、醉心艺术、飞跃超越的心路历程。有了这样的心路历程,赵孟頫即使无法左右王朝法则的运行,也有足够的勇气从另一个维度为这块土地种上前朝的绿荫。

月明屋华,文化转型的渡口,往往风起云涌。赵孟頫裹着文安天下、艺谐乾坤那副多味的担子,走向了他以诗词立志、以书画立宗、以金石立派、以律吕立论、以鉴赏立据的文艺五部曲。正是这五部之曲,嘹亮了赵孟頫家国情怀、文学情操、艺术情感、文化情缘的浩荡音符。有了这样的豪迈音符,赵孟頫虽然无法全面传承祖宗开创的基业,也有充分的自信从另一片天地为绵远的文明长出赵氏的绿洲。

前路漫漫,人生抉择的街头,时时雷电交加。在朝代更迭的特殊时期,在文化重构的初始阶段,赵孟頫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视野、卓越的见地,成为丰盈历史的文化精英、丰富艺术的勇敢战士、丰厚生活的执着歌手。这些历史基点、文化基准、实践基元相互排列组合,一代宗师所必备的思想引领、精神引导和艺术引航,犹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司空图语),犹似“华顶之云”,光彩夺目。

与雕齐飞,天空的高远和浩渺,容得下任何英雄搏击翱翔。元朝曾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举起弯弓仰天长啸时,半个地球都是他南征北战的疆场;元朝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文明融合最好的王朝,一代文骄赵孟頫拿起笔墨笑傲风云时,半部文学艺术史都是他天马行空的江湖。可以想象,在元朝的开局之时,在文明的碰撞之初,赵孟頫能够与成吉思汗形成“文武二骄”的态势,能够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宗师,这绝非偶然。他的卓越贡献至少为后人提供了五个层面值得深思和深度挖掘的文化课题。

鉴古出新,凝视赵孟頫的翰墨印记

他的书法是“赵体立世”的时空标志

书法入元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汉字与回鹘式蒙古文字双峰对峙;遇到的最大机遇,是成吉思汗的后人选择了宋室正统赵孟頫。赵孟頫没有辜负时代,没有辜负元朝,他用“赵体”为元朝的书法风气开创先河,为元朝的书法创作立起丰碑,为元朝的书法学发展隆起高原。

若要细说,赵孟頫的书法成就在三个方面熠熠生辉。其一,他是营造元朝书法高峰的精神领袖。书法在经历了晋唐的无限辉煌后,到宋朝的后半叶突然沉寂下来。或许是战乱频繁或偏安一隅的原因,南宋的书法走向了失去古风古意、求奇求怪的偏颇幽径。如何将书法的古朴神韵与蒙古文字的垂直意向相结合,如何将书法之风与元太祖开疆拓土的雄浑霸气交融互补,重新恢复魏晋书法之风流潇洒和唐朝书法之豪迈大气,这是赵孟頫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难题。这期间,赵孟頫以重构晋唐古雅韵致和正大气象为先导,以扬弃祖宗创造的瘦金书体和校正书法走向为经纬,以自身的诸体创作和理论引导为示范,走出了书法接续辉煌、回归传统的复兴之路。这条路,使停歇了一个半世纪的书法之旅重新启程,并在元朝初年焕发勃勃生机。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说,赵孟頫起到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的重大作用。这一作用使他无可争议地成为领衔元朝书法前行的伟大舵手。

其二,他是创建“赵体”书法体系的开路先驱。赵孟頫是书法天才,自幼聪慧绝顶、过目不忘,五岁习书后,至死不渝。他一生执着于篆隶真行草的唯美演绎里,达到了诸体皆呈气象、真行草炉火纯青的境界,以至于《元史》本传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与赵孟頫同时期的又一书法大家鲜于枢,在《困学斋集》毫不吝啬地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综观“赵体”书法体系的精髓所在,三大特质需要仔细玩味:在书法本体的传承发展上,赵孟頫直接截取秦篆之古拙、魏晋之飘逸、盛唐之法度等诸多精华,为古鉴新立起标杆;在书法形式美学和表现美学的完美结合上,赵孟頫博采众长、形意共彰、儒道并释,为经世致用形成规矩;在书法风格的集聚和彰显上,赵孟頫以遒媚秀逸为灵魂、以结体严整为躯干、以圆熟笔法为血肉,为“赵体立世”发布宣言。因此,从现实意义来看,这一宣言,再加上赵孟頫小楷的无限荣光,使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从此永垂中华民族的书法史河。

其三,他是拓展书法理论新意蕴的睿智导师。元朝以前的书法理论,可概括为三大阶段:两汉时,强调“书,心画也”,并对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作出界定(以扬雄、崔瑗等为代表);魏晋时,倡导“尚象”的审美倾向,注重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以成公绥、卫恒等为代表);隋唐时,探索楷书的笔法与结体,形成“尚法”的法则标准(以欧阳询、张彦远等为代表);宋朝时,摆脱法度约束,以帖学为基础,崇尚“尚意”书风(以苏轼、姜夔等为代表),渐渐远离魏晋风度。身体进入了元朝的新天地,思想还留在大宋的旧时空。这是赵孟頫所面对的元初书法理论发展需求的最大现实。赵孟頫通过理念上的精神引导、创作上的实践引航,找到了破解书法理论发展难题的灵丹妙药。路径有三:在理论渊源上,接续秦汉和魏晋的理论主旨,恢复古法古意,实现书法创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技法探寻上,以“二王”为典范,注重笔法笔势和结构的完美表达,以中和之美融合元王朝的强悍之美,走出诸体书法创作的新路子;在风格演进上,以阴柔美和婉约美为美学思想的主流,留下了《千字文》《洛神赋》《赤壁赋》等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因此,从理论意义来讲,赵孟頫不仅为元朝的书法走向确立了新的参照系,更是通过其理论的指导和辐射,奠基了元以后中国书法的前行历程。

天地与立,审视赵孟頫的丹青特质,

他的绘画是“元人冠冕”的法则标准

入元后,中国绘画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远古时期,从原始象形符号,到仰韶彩陶、河姆渡刻画、夏商周青铜艺术,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伴随着自然情趣和自发自为意识悄悄登场,并一直绵延到秦汉;魏晋时期,顾恺之的《画评》系统地提出“以形写神”理论后,中国绘画迈入有理论指引、有技法支撑的纪元时代;隋唐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文人画异军突起,交相辉映,进入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和着这一高峰的韵脚,赵孟頫站在绘画的山巅上,尽览前朝风和月,笑傲脚下山和水,走进了元人绘画的崭新天地,并在三个维度超群绝伦。

维度之一:他提出“古意说”,为元代绘画确立审美标准。在这里,赵孟頫从批评宋以来“近世”文人“墨戏”的游戏心态入手,痛陈不求造型严谨、但要意趣自由的时风流弊,为绘画本体正本清源、直追五代奠定思想基础;以变革南宋宫廷画院体浓俗格调为着力点,身体力行摆脱院体绘画过度追求形似、追求色彩艳妍的匠式桎梏,为文骨入画、寻找“第二自然”(康德语)体现天人合一描绘实践蓝图;大力倡导“作画贵有古意”新理念,时刻践行“以云山为师”创作导向,为画家积累写实基本功、寻求“外师造化”开辟坦道通途。

维度之二:他创立“书画本来同”理论,为元代绘画以及书法等艺术的发展设立评价体系。在这里,赵孟頫以书法的笔法笔势笔韵入画,用墨色的浓淡流转、飞白跳跃、意境回旋,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加浓郁、高士情怀更加丰满、雅士底蕴更加醇厚;他以“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来拓展绘画的空间意境,以画寄意、以画寓意的抒情达意手法,不仅深化了绘画的内在功能、精神寄托,而且使绘画语言更加丰富、绘画意蕴更加广泛;他以中原绘画为辐射基地,兼容并蓄汲取蒙古绘画的特色特长特点,把游牧民族的绘画元素引入中原绘画的表现内容,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促进了两大文化体系的交融共进,为实现民族和谐与繁荣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维度之三:他开创文人画新风尚,为元代绘画再造高峰竖立稳固基石。中国文人画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元,王维为起始者,苏轼时呈第一波高峰。赵孟頫接棒后,他在前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为文人画擘画风向之标:在内涵上,延展绘画的包容功能、艺术含量和美学触须,使绘画同时具有诗、书、印、律之美,凸显绘画的文人“士气”和品藻神采;在题材上,力求山水、花鸟、木石、鞍马与人物并列交集,以书法“性灵”再现和舒展个人抱负为主旨,革新王维、苏轼等以诗入画的传统,把文学性、思想性、叙事性合为一体;在审美上,把书法线条、墨色、气韵的美感,与个人的修养、情操、境遇有机结合,以意境缔造和文化蓄积为介质,聚焦文人画“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四大要素(陈衡恪语),为“元人冠冕”定制模型。

沧桑看云,透视赵孟頫的金石底蕴,

他的篆刻是“印宗秦汉”的历史标识

篆刻入元后,尤其是遇到赵孟頫后,中国印章史画上了句号。在经历了赵孟頫大刀阔斧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造后,篆刻由以前的一种辅助书法和点缀绘画的刻字技艺,质变为一门垂青篆刻史河的博大学问,中国篆刻史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中国篆刻学的新起点从此诞生。综观赵孟頫在中国篆刻史上的卓越建树,他的三大功绩卓尔不群。

功绩之一:赵孟頫率先从理论上奠基,为中国篆刻学搭建四梁八柱。赵孟頫十分重视对元以前历代印章艺术发展轨迹、精品案例、代表人物的研究总结,在对其系统梳理后,依据古印印谱《宝章集古》等历史文献,于1287年编写了《印史》二卷。虽然这部篆刻学的开山之作主体已失传,但从赵孟頫在《印史序》中所阐明的观点,可以推断出这部《印史》的核心要义是:对秦汉魏晋时期的印章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对宋以来近世士大夫的流俗之巧和当时印坛刻意追求的形式主义之弊进行批评,对当下篆刻艺术如何“印宗秦汉”、从汉魏之印中取法“典型质朴之意”阐明观点。

功绩之二:赵孟頫第一个以“玉箸”(小篆)入印,创立“圆朱文”印。“圆朱文”印是篆刻艺苑的瑰宝,是篆刻艺术继古玺、汉印之后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第三种印种。其印文内容均由赵孟頫所想所篆所刻,其特点是细笔圆转、工整圆润、姿态柔美、布白均匀,其格调与他的绘画和书法中弥漫的“古意”一脉相承;其学术意义在于,完美体现篆书艺术的婉轉流畅、幽远遒丽之神采,线条运动的圆润柔软、顾盼流连之风姿,视角感受上的静穆庄严、苍辣朴拙之雅韵。他的印“松雪斋”“赵氏子昂”“大雅”“水精宫道人”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篆刻神品。

功绩之三:赵孟頫第一个高举“印宗秦汉”的旗帜,为篆刻学树立新路标。他从改造当时印章艺术表现手法苍白、表现形式单一、意境意蕴不足等弊端切入,从自治篆刻作品中集结汉印的古法古意,在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学和表现美学上蓄积美感效应。他汲取唐宋印章线条表现的优点,强化线条动感、质感和沧桑感的高度集成,宗汉印的风格和气息,承汉印的古雅和质朴,在篆刻艺术的内涵美与格调美上固化审美气息。他放眼文学艺术的百花园,把篆刻的视角放在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布局,用汉印的审美观对接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在篆刻艺术的外延美上凸显文化基因。赵孟頫的篆刻学三部曲,不仅确立了元代印学“汉印审美观”的主流思想,更是对元以后中国篆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余音袅袅,环视赵孟頫的音乐理论,

他的律吕是“古意同构”的演绎标尺

律吕入元后,中国古典音乐已经演奏了三大乐章:上古先人利用音乐呼唤天人感应时的天籁之音,于太虚之间梦想人神共鸣。儒家利用音乐营造出封建道德的“和”的理想境界,于伦理纲常之间寻求“仁”的思想内核。道家利用音乐的“大希之音”(老子语)链接道与人的内在一统,于无为之间探访师法自然的幽深哲理。和着三大乐章,成于西汉的中国最早音乐经典论著《乐记》,对音乐的本源、特点、音律理论等作了精妙阐释。以古琴系列曲目为代表的古典音乐精品饱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隽永之美、浪漫之美、中和之美。

作为被中国音乐史严重忽视、被中国古典音乐研究者一直漠视的音乐家赵孟頫,应该暂时淡忘其身上闪烁的书画艺术大师的灿烂光芒,还原其作为著名音乐理论家的熠熠星辉。赵孟頫所处的元初,中原音乐的和善之声正与蒙古音乐的铿锵之符同台竞技,以赵孟頫在元庭的强大影响力,如何实现音乐思想、理念、技法等方面的统一,是赵孟頫作为艺术总指挥必须拿好的大合唱指挥棒。面对元朝高亢粗犷的金戈铁马之声,感怀大漠孤烟绵远空灵的苍茫旋律,赵孟頫用《乐原》和《琴原》两部论著以及众多的专题文章给出答案,完成了音乐理论和演奏实践在元朝的再启程,并在三个段落余音绕梁。

第一段:从中国古典哲学的视野,解析阴阳学、象数易学、传统律学乐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元王朝继续弘扬儒家思想、理学观念、继续施行“礼乐并举”制度校准校正主基调。第二段,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视野,重申《乐记》《礼记》等传统乐音经典的極端重要性,以恢复“古意”为目标追求,以符合古代律学乐学琴学的制度规定为论述重点,针对“四清混于七音”的现状,提出“五音六律十二旋相为宫”这一著名论断,统筹音乐的和乐之美、秩序之美与礼教功能同频共振。第三段,从中国代表乐器表现美学的视角,解析古琴的起源、演奏的律制、衰微的根源,强调古琴演奏要同律度量衡、律历合一、复八清、坚持琴五调调旋法,以演绎形式的同构之美,与朱熹、姜夔的理学音乐思想形成和声。赵孟頫的这些音乐思想,扬起了恢复律吕优秀传统的大旗,稀释了元王朝乐于征服的雄性个性,找到了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同台齐奏、和和与共的音节音符。

好风相似,巡视赵孟頫的文学足迹,

他的诗文是“松雪道人”的闪亮标记

诗文入元后,唐诗的大气与豪放,宋词的婉约与清丽,连同改朝换代的山河一同远去。在元初南北诗风对流互渗的序曲阶段,文坛上三股力量粉墨登场:元朝开国功臣、契丹族代表诗人耶律楚材紧随成吉思汗的铁蹄征驰万里,他诗中吟咏的北国风光、西域风情,奇瑰壮丽,气象万千,最能体现元太祖和元王朝的雄风霸气。他释放的“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菲”的禅意憧憬,成为元朝本土诗人的翘楚。被誉为“北方文雄”的大文学家元好问,尊杜甫和苏轼、辛弃疾为法师,诗文不离国事民情,以豪放清雅、质朴率真、刚健慷慨的艺术格调,凭借“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浪漫情怀,成为以金入元文人的魁首。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一生视南宋为故园,他的诗文思想深邃、主题深远、气势磅礴,不仅开理学家诗文之先河,更以“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的唯美意境,成为以宋入元雅士的俊彦。此时,在仕途和书画篆刻等领域一枝独秀的赵孟頫,迎着三股浪潮的澎湃气息,加入了元初文坛的四重奏,留下了《松雪斋文集》这部诗文典籍。

《松雪斋文集》辑录了赵孟頫一生最重要的诗文。元初文章大家戴表元在《松雪斋集序》曾不吝美词:“子昂古赋,凌厉顿迅,在楚、汉之间;古诗沉涵鲍、谢;自馀诸,犹傲睨高适、李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为赵孟頫“风流文采,冠绝当时”,诗文成就与赵的后辈文人“元四家”相当。搁置古人的赞誉,走进《松雪斋文集》,四个方面的绵绵文脉启迪着后世:在创作理念的遵循上,以尊古尊六经尊魏晋尊唐诗为要,与其书画篆艺术所持宗旨相衔接,倡导“文不苟作,字不苟置,意深而气直”“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渔父词》句)的高邈空蒙,或许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升华。在体裁风格的流布上,诗词赋兼工、序跋记皆擅,魏晋古诗的脱俗风骨、唐七律的潇洒风韵、宋词体散文的清丽妩媚、序跋记诸文的飞扬文采,尽在字里行间穿梭,“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东城》句)的隽秀,“尽在长空,淡淡鸟飞中”(《虞美人》句)的高远,或许最能释放这些体裁的光焰。在美感效应的蕴藉上,人生阅历是寻美的轴线,心灵隐逸是品美的空间,艺术评点是释美的象限,民生国是是唤美的原点,或许“春风曾见昔人游”(《浪淘沙》句)、“一朵芙蓉满扇秋”(《南乡子》句)最能寄托这种美感的清邃与温厚。

长风寥寥,吹走的是万千浮华;黄沙渺渺,陶冶的是纯正足金。公元1322年7月,赵孟頫融入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赵孟頫逝世后,不仅以庙堂之尊,被朝廷追授崇高地位,更是作为元朝文学艺术的一代宗师,鹤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巅。面对这位宗师,后人给赵孟頫最通用的定论是“通经济、善诗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高度概括了赵孟頫的为官履历和艺术人生,集中彰显了赵孟頫的思想轨迹和卓越贡献,详尽诠释了赵孟頫的涉猎之广和从艺之精。

就为官而言,在宋元历史文化的转折时期,在社会伦理纲常的过渡时段,赵孟頫怀着“经济天下”的宏伟抱负,他所擎起的重任是非凡的,他所面对的环境是严苛的,他所放眼的领域是多元的。然而,选择之路并非理想所能致,一腔热血并非抱负可顺达,这其中的跌宕起伏、筚路蓝缕是数不胜数的。尤其是涉猎元朝仕途的初期,他的每一步前行,历经冰火围堵;他的每一分努力,常致排挤打压。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赵孟頫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官场上“经济天下”走不通的道路,或许在文学艺术的道上有着别样的风景;同时他也明白:一个人只要心底光明,他看到的到处都是阳光;一个人如果心里阴暗,他看到的满眼皆是雾霾。赵孟頫虽然历经挫折和沉浮,但痴心不改、宏图不移、使命不渝,最后走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顶峰,这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一心为国、忠诚为民的入仕情怀,值得每一个为官者对照反思。

就构成一代宗师的核心要件而言,赵孟頫按照自己的选择,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他的历史之路,他的绚丽人生和文艺才华永远定格在元朝的磅礴书页之中。他的书法“赵体立世”后,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书坛七百多年,直到现在仍是被追捧仿效的大网红书家。他的绘画“元人冠冕”后,直接被家人门生、画坛“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和后学者奉为师尊,文人画的最高峰耸入云端后依然高原四起、峰峦不断。他的篆刻“印宗秦汉”后,一直是中国篆刻发展的主流,后世的篆刻大家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和篆刻组织“西泠印社”等无不受其影响。他的律吕“古意同构”后,虽然远没有书画的巨大号召力,但其史诗性音乐的内在价值是不可否认的,这座音乐学的巨大富矿有待进一步开发。他的诗文“别宋入元”后,其深邃的思想、广博的题材、飞扬的文采、唯美的表达,时时被后世文人所尊崇,诗文“元四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或许是继承其衣钵的最忠实的代表。一言以蔽之,面对这位宗师,正如有评论家所言:乱世孕育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英雄,刀光剑影以及万千生命最终成就的是枭雄;乱世也同样会造就匡扶传统、艺以载道的大士,诗书画印以及洪钟大吕最后归一的是文宗。

没有格局,看不清远山;没有理想,看不到彼岸。立足新时代的文化高原回望一代宗师赵孟頫,是为了更好地看清看准他曾经闪耀的文艺光华。现在,属于赵孟頫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源自赵孟頫的影响却丝毫不曾褪色。在走向文化自信自强自立的历史之路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并在新时代重新迸发灿烂华彩,这是民族复兴的呼唤,也是时代音符的浸染。

作者简介:胡正良,男,江苏徐州人,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书法美术评论家,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研究员。现居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赵孟頫篆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篆刻
书法欣赏
赵孟頫《汉汲黯传》
瑩波篆刻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