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云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智能会计、财务管理。
摘要:全电发票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开展试点,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全电发票的基本特征、优点、与原有发票的区别,探讨了全电发票推行对企业的挑战,以及企业面对全电发票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全电发票 全电发票挑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5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智能化。2021年12月,全电发票在广东、上海、内蒙3地开展试点,明确自2021年12月1日起,依托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试点开展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2021年6月21日起,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江蘇省、山东省(不含青岛市)等5地正式纳入全电发票受票试点地区。不到半年的时间,国家紧密的政策和国税局对全电发票推广进度的高度关注,无疑表明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时代已近在眼前。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工程的上线,税务数据作为税务管理链条的核心地位逐渐凸显。在“互联网+税务”“专票电子化”等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以下简称“全电发票”)试点范围的扩大也势在必行,全电发票推广后,我国将正式从“以票管税”迈入“以数治税”的新阶段。
一、 全电发票的概述
(一)什么是全电发票
全电发票是全面数字化的发票,是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全新发票,不以纸质形式存在、不用介质支撑、不需申请领用。电子发票将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全面数字化,通过标签管理将多个票种集成归并为电子发票单一票种,设立税务数字账户,实现全国统一赋码、智能赋予发票开具金额总额度、自动流转交付。
(二)全电发票的票面信息包括基本内容和特定内容
全电发票票面信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动态二维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购买方信息、销售方信息、项目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税率/征收率、税额、合计、价税合计(大写、小写)、备注、开票人。全电发票的基本内容,为了符合纳税人开具发票的习惯,对现行增值税发票进行了优化。
全电发票票面信息的特定内容是为了满足从事经营特殊商品服务、特定行业以及特定应用场景业务(以下简称特定业务)的纳税人对发票开具的个性化需求。依据现行发票开具的有关规定和特定业务的开票场景,在全电发票中增加了相应的特定内容设计。特定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稀土、卷烟、建筑服务、旅客运输服务、货物运输服务、不动产销售、不动产经营租赁、农产品收购、光伏收购、代收车船税、自产农产品销售、差额征税等。全电发票开具时,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开展情况,选择特定业务,填写在特定内容栏次。将原本按规定应填写在发票备注等栏次的信息,设置了专门的栏次,进一步规范发票票面内容,便于纳税人使用。特定业务的全电发票在票面按照特定内容展示相应信息的同时,在票面左上角也展示了该业务类型的字样。
二、 全电发票与现有发票的区别
(一)全电发票样式与现有发票样式区别
一是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业务本质的要求,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要求。从样票来看,购买方和销售方信息简化了,只保留开票人,不再有开票人、收款人、复核人要求。其背后就是简化外在形式,注重发票实质,强调发票主要内容。二是全电发票票样将原有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变为20位发票号码;取消了校验码、收款人、复核人、销售方(章);取消了发票密码区。三是全电发票特定业务会影响发票展示内容,不同的特定业务展示的发票票面内容不同。四是全电发票将原备注栏中手工填列、无法采集的内容,设置为固定可采集、可使用的数据项,并展示于票面上。
(二)全电发票和使用税控设备开具的电子发票区别
1.管理方式不同。对于全电发票,纳税人开业后,不再需要使用税控专用设备、办理发票票种核定和领用全电发票,系统将自动赋予开具额度,并根据纳税人行为,动态调整开具金额总额度,实现开业即可开票。对于使用税控设备开具的电子发票(以下简称“纸电发票”),纳税人开业后,需先申领税控专用设备并进行票种核定,发票数量和票面限额管理同纸质发票一样,纳税人需要依申请才能对发票增版增量,是纸质发票管理模式下的电子化。
2.发票交付手段不同。全电发票开具后,发票数据文件自动发送至开票方和受票方的税务数字账户,便利交付入账,减少人工收发。同时,依托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税务数字账户,纳税人可对各类发票数据进行自动归集,发票数据使用更高效便捷。而“纸电”发票开具后,需要通过发票版式文件进行交付。即开票方将发票版式文件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交付给受票方;受票方人工下载后,仍需对发票的版式文件进行归集、整理、入账等操作。
三、全电发票的基本特征
(一)全电发票具有去介质的特征
全电发票以数据电文形式交付,企业直接在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电子税务局)即可下载相对方开具的发票。
(二)全电发票具有去版式的特征
全电发票不再以普通发票、专用发票、电子发票等统一的版式。而是根据不同业务进行差异展示。
(三)全电发票具有赋码制的特征
全电发票是全国唯一发票编码。根据发票开具时间,自动生成唯一编码。
(四)全电发票具有标签化特征
全电发票系统自动添加的标签有纳税人类型标签、纳税人信用等级标签等;人工可添加的标签有差额征税标签等。
(五)全电发票具有要素化的特征
全电发票以不同业务类型区分发票样式,同时将不同业务需要的不同要求都添加到票面,限制开票方填写相关信息。如开具运输费时,开票方需要在备注栏填写起始地与终点地,以及运输的货物,这些在全电发票上将体现在发票明细栏目,强制填写。要素可区分为基本要素、特定要素、附加要素等,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名称、商品名称及代码、规格型号、单价、金额、税额等;特定要素指开具特定行业、特定品目的电子发票所必须填开的要素,例如运输服务需要填写运输起始地等;附加要素指纳税人可根据所属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自行填开的发票要素。
(六)全电发票具有授信制的特征
全电发票依托动态“信用+风险”的体系,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开票和申报行为,自动为纳税人赋予可开具发票总金额的信用额度并动态调整,实现“以系统授信为主,人工调整为辅”的授信制管理。
四、全电发票的优点
(一)助力企业降本提效
发票电子化能有效减少企业与机构之间发票邮寄及打印成本。我国每年发票消耗量多达数百亿张,电子发票的出现大大节约了纸张消耗,高度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二)领票流程更简化
开业开票“无缝衔接”。全电发票实现“去介质”,纳税人不再需要预先领取专用税控设备;通过“赋码制”,取消了特定发票号段申领,而是在发票信息生成后,系统将会自动分配唯一的发票号码;通过“授信制”,系统会自动赋予纳税人开具金额的总额度,实现开票“零前置”。基于上述,新办纳税人可实现“开业即可开票”。
(三)发票开具更便捷
1.发票开具渠道更多元。目前,纳税人可通过电脑网页端开具全电发票,等到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全部功能上线以后,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过客户端、移动端手机App开具全电发票。
2.“一站式”的发票服务更便捷。纳税人在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后,发票的开具、交付、查验和用途勾选等一系列操作,不再需要登录多个平台才能完成相关操作,均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1]。
3.发票数据应用更广泛。通过“一户式”“一人式”发票数据归集,加强各税费数据联动,为实现“一表集成”式税费申报预填服务奠定数据基础。
4.“去版式”满足个性业务需求。全电发票可以选择以数据电文形式交付,破除PDF、OFD等特定版式要求,降低发票使用成本,提升纳税人用票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全电发票样式根据不同业务进行差异化展示,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5.纳税服务渠道更畅通。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提供了诸多征纳互动相关功能,譬如,增加了智能咨询功能实现了纳税人在开票、受票等过程中,平台可以自动接收纳税人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智能答疑;增设了异议提交功能,这一功能实现了纳税人对开具金额总额度有异议时,纳税人可以通过发票服务平台向税务机关提出异议[2]。
(四)入账归档一体化
1.通过制发电子发票数据规范、出台电子发票国家标准,实现全电发票全流程数字化流转,进一步推进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化。全电发票帮助企业将业务、财务信息转化为数据资产,为企业财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下数字基础。
2.发布电子发票接口标准和数据规范,将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接口方案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业改造ERP等财务软件直接对接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发票报销、记账、归档的一体化操作。全电发票在开票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帮助财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进行更深层次的财税分析及管理转型提供了机遇。
3.全电发票存档更加便捷。相对于纸质发票的易丢失、易损毁等,电子发票安全有保障,且可直接采用电子票存档。
五、企业面临的全电发票挑战
(一)层次更深的税务监管风险
目前,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推行,税务机关可使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对企业税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监控,企业将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税务监管风险。而在全电发票新政策下,纳税人的开票额度要受其税务风险和信用等级的影响。企业如若触犯了税务机关相关指标警戒线,可能会被处以降低开票额度或者临时性中断开票权限等各类管控手段,这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难度更大的财税管理挑战
数字化和智能化不是一个简单地将业务内容转化为电子数据的过程,而是要求能够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真正将数据变成能获益的资产。全电发票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加集中和齐全的电子化信息,但是这些信息能否发挥数据资产价值依赖于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面对税务机关愈加精准和细致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需要利用掌握的数据资产和大数据分析技巧实现智能税收筹划,这对纳税人财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难度的挑战。
(三)速度更快的财务数字化建设
“全电发票”的出现不到半年时间,并且只是在几个省市试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全电发票依然是“新鲜”的,但“全电发票”的优势是巨大的。根据全电发票的政策,纳税人需在内部系统中准确记录并反映发票入账情况,并与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保持同步更新,这一要求迫使企业加速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企业若要利用好全电发票,并将其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依赖数字化的财务报销费控管理系统。此外,有机构预测,2年内,全电发票增专票电子发票将超过50%,增普票电子发票超过80%,如此多电子发票入账归档将成为企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广泛开放发票服务平台接口后,企业围绕发票的集中管理将会更加快捷,围绕电子发票的直接入账、电子档案管理等财务应用,将会大大加速我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进程。
六、全电发票的积极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全电发票”的基础知识培训,做好工作准备
对相关人员开展全电发票培训,对全电发票开具与纳税申报等业务进行解读,使其了解“全电发票”与其他发票的区别,以及工作注意事项,全面实现涉税相关人员懂业务、会操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全电发票”配套工作机制。
(二)做好税务风险的管控
企业应更加重视内控与合规问题,建立起多维度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设置风险控制点和监控方案,对企业经营、财务、税务等多个方面设立数据监测、异常警示、问题溯因、跟踪反馈,用积极的态度与措施提升企业税务合规程度,实现企业税务风险动态监控。针对动态授信额度对企业税务合规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将税务管理思维延伸至发票合规机制的前端,结合风险指标、风险方案和风险预警等,把原来对开票、用票风险滞后的被动管控,彻底转变为前置、可掌控的主动管控,切实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挖掘發票池的数据价值
企业做好分多个维度的数据分类采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统筹发票数据、合同数据、会计数据、纳税申报数据等不同口径数据,建立从采集、存储、加工到应用的数据利用机制。基于不同维度执行多类相关统计和趋势变化、对比分析,实现税务数据智能化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四)建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企业应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财会〔2020〕6号)等相关规定要求, 建立起完善的电子会计资料管理制度,构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会计档案无纸化。放弃过去仅将电子发票打印件作为唯一入账依据的做法。
(五)加快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
全电发票的试点和推行无疑是对企业进行财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持,企业应抓住全电发票的契机推进财税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合规、更高效的业财税融合,将财务在服务业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价值推向新的战略高地。财务人员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全电发票”特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做好风险应对机制。并借助“全电发票”的推广,建立起全套的发票入账、报销、归档系统,进而实现“无缝连接、生态融合、无忧存储”,尽快完成财务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的公告》的解读,2022-04-17.
[2]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开展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告2021年第3号),2021-11-30.
责任编辑:田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