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作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授、蒙古国蒙古研究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乐器协会琴行分会甘肃省音乐联盟副主席、兰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兰州市钢琴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迦勒在钢琴演奏与教学、音乐素质教育等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并作为主要编撰人员参加《科勒钢琴左手练习教程》的教材编写。长期从事钢琴演奏教学的学术研究与课程实践,王迦勒不仅多次赴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交流演出,还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成果与学术成果,持续推动着中国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
潜心钢琴演奏教学,学术研究成果颇丰
自2011 年加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以来,王迦勒一直积极投身于钢琴演奏教学及其学术研究,目前担任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钢琴演奏、钢琴艺术史等课程,并分管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在王迦勒加入西北民族大学后,学校也刚好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改革实践。音乐通识课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王迦勒则见证了这一完整过程,并且以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其中。王迦勒指出,“音乐”虽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层次,从理论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理论界定,却很少有人提及。在教学中,他针对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及其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对中国音乐欣赏课程设计的进步与改善有着一定的价值。
作为钢琴教授,王迦勒编写了《俄罗斯钢琴音乐作品的比较与研究》,还参与了《科勒钢琴左手练习教程》的编译。王迦勒认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品格,旨在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完善人格。因此,王迦勒的著作十分注重集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为一体。
针对艺术课程的实施准则,他强调了三个原则:创新原则、自主原則和互动原则。因此,王迦勒提出了新时代大学艺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分别是丰富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完善艺术课程教学内容、改进艺术课程教学评价和建立艺术课程保障体系。他认为,在艺术课程实践当中,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艺术课程,推动艺术教育与时俱进,更要让学生在艺术课程学习当中拥有真实和深刻的体验,所以他提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穿插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多年来,王迦勒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的钢琴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如2013 年获得首届台湾国际菁英钢琴公开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5 年获得兰州国际钢琴公开赛优秀指导教师,2017 年获得第八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得益于长期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丰富的指导工作经验,王迦勒多次受邀担任大型钢琴比赛评审委员,如2013 年“萧邦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2014 年“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2020 年第29 届肖邦国际少年儿童钢琴比赛、2020 年第十八届星海杯、2022 年SIPC 新加坡国际钢琴比赛、2023 年SIPC 新加坡国际钢琴比赛等。
研究钢琴艺术指导,为钢琴伴奏正名
钢琴音域宽广,音色变化丰富,有“乐器之王”之美称,可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艺术要求的乐曲,但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奏技巧,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要求。钢琴伴奏作品的呈现对演奏技巧有着什么样的不同要求呢?在培养钢琴人才时,为何要把钢琴伴奏单独分类和独奏加以区分?是否可由钢琴独奏家来完成钢琴伴奏家的工作?此外,考虑到伴奏钢琴家的表演总是和其他表演者共同完成的,在一场有多种器乐或声乐共同出现的表演中,钢琴伴奏与其他表演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钢琴伴奏又在表演里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王迦勒认为,钢琴“伴奏”这种叫法通常会给人一种钢琴家永远作为一个“陪衬”的角色出现在室内乐或声乐的音乐中。实际上钢琴在一个音乐组合中的作用远远不只是提供和声和衬托独奏这样简单。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钢琴家要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量更近似甚至更甚于指挥家。
王迦勒指出了钢琴在室内乐演奏与钢琴独奏、协奏的区别。他认为,钢琴独奏赋予演奏者最大的展示音乐思想的空间在钢琴独奏的表演过程时,演奏者可以在舞台上随心所欲地体现出本身个性来,表现本身独有的演奏水平,让观众体会到表演者本身对音乐作品所赋予的想象力。但是钢琴室内乐演奏更强调演奏者之间的“和谐”协作和钢琴室内乐演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钢琴独奏有些单调,这是由于钢琴独奏并没有另外的乐器进行伴奏。钢琴室内乐表演总的而言,一方面能够彰显出钢琴音乐本身所独有的丰富多彩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对于钢琴独奏这种方式进行了弥补。这种演奏形式使钢琴演奏在日后音乐艺术取得进展方面具备更大的空间,也能够使钢琴音乐本身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王迦勒还指出,钢琴在钢琴协奏中时常承担“衬托”的作用在进行乐队集体演奏时,钢琴的出场方式往往是“伴奏”,这时的钢琴演奏便是伴奏,通常都会调节钢琴的声部音量。钢琴音量要和乐队的整体音量相平衡,不能过于表现自己。钢琴进行伴奏时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在演奏当中要懂得本身是在烘托。因此,相对于传统的钢琴独奏来说,室内钢琴乐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和其他乐器的演奏者相互协作、配合。而欣赏者在欣赏室内钢琴演奏时产生的感受则直接反映着艺术的融合性与协调性。为此,王迦勒表示,作为演奏者应该通过团队演奏实践来训练和发展自身的协调、配合能力。他还认为在实践训练中,演奏者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其他乐器的演奏特点和效果,并结合室内演奏的效果,在声部和音色上更好地配合整体音乐作品,以此进一步升华室内演奏的效果,从而带给欣赏者不一样的体验感。
助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钢琴艺术走向大众
除了精研教学和钢琴技巧,王迦勒还十分关注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作为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推广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对于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刻意义。
以2019 年原创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为例,由甘肃省歌剧院历时两年创排而成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交响乐《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于2019 年在甘肃黄河剧院精彩上演。交响乐以河西走廊千年历史为背景,通过《祁连山——我们的家园》《萨娜玛——裕固族的歌》《马踏飞燕》《胡杨——缅怀勇士》《永远的绿洲》5 个乐章,以纵横驰骋的思绪,凝重而炙热的情感,深厚而博大的气度,浪漫且写实的手法,着力表现河西走廊这个地理板块在历史变迁中留下的印迹。为全球中文爱好者奉献了一台国际化的除夕大餐。这不仅给民族音乐带来了植根他乡的沃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同时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王迦勒认为:“了解中国民族历史,就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反过来,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神,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中国音乐。”
2020年,王迦勒参与演出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甘肃交响乐团承办的《“春绿陇原”2020新年音乐会》,既有悠扬的西方音乐,也有恢宏的中式经典旋律,更有充满丝路特色的陇上乐曲,整场音乐会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富有浓郁的民族意蕴和国际特色,表达了陇原儿女豪情满怀、喜迎新年的喜悦心情。新年音乐会在《第一交响曲序曲》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拉开序幕,随后上演了男女声四重唱《饮酒歌》、交响曲《加勒比海盗》、钢琴协奏曲《祁连山狂想曲》、二重唱《相约敦煌》等。其中,交响曲《永远的绿洲——马踏飞燕》充满丝绸之路风情的乐曲让现场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演出大获成功。
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多年,王迦勒一直专注于中国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他也将持续创新性教学研究,突破现有的教学现状,继续为钢琴教学和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