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
为提高教师科学设计与组织数学活动能力,园所采用一课多研的教研形式,年级组围绕目标、材料、教师指导,结合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反思活动目标与环节,及时调整优化教学策略,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
一、从幼儿“学”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
现阶段,小班幼儿已具备“3以内物体点数”“3个以内物体集合的数量感知”的前经验,年级组围绕4的实际意义设计教学活动“瓢虫宝宝的森林舞会”,初设目标为: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理解4的实际意义;学会手口一致点数4个物体,说出总数,在游戏中感受点数及按数取物的乐趣;系统建构数学经验。
二、从幼儿“学”的兴趣设计教学过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为提高幼儿的专注度,年级组选择直观生动的瓢虫、水滴作为操作材料。舞会情境导入,幼儿角色扮演点数不同的瓢虫,激发参与性;根据山洞点数的范例,幼儿分组、点数、选择进入对应数量的山洞探险,获得对4以内物体量的初步感知;身体律动游戏,全体幼儿亲历数量的感知体验;“取水滴”操作,根据口头范例按数取物,巩固并检验幼儿对4实际量的理解。
三、从幼儿“学”的实情调整环节
(一)“学”的目标与环节没有一一呼应
教学环节应围绕教育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初设目标“理解4的实际意义”旨在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量的抽象关系,即数量是4的瓢虫或水滴都可以用4表示;此外4的实际意义中也涵盖数量1~3的包含关系,但材料支持既沒有提供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数量4的共性,也没有通过改变操作材料的数量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数量的变化。
(二)“学”的成效个体差异大
基于幼儿发展目标的评价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确定下一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与进展的重要环节。在“舞会”情境下,幼儿可根据需要完成数学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与集体分享。通过对幼儿点数行为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已具备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物体的能力,但仍有1/3的幼儿点数后无法及时说出总数,或无法准确拿取4个数量的物体,出现拿多或拿少时,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
(三)解析幼儿,优化教学
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调整活动目标,将4的实际意义理解所涉及的“感知4以内数之间量的包含关系”设定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基于幼儿对抽象关系理解的操作性与反复性,增设“给小象戴项链”的投圈操作,巩固幼儿对4的量的感知。强调言语引导、及时追问、示范性操作、小组指导优化教师支持策略。
践行“儿童本位”理念,考虑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与实际需要,设计内容、目标、环节,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不断动态调整活动,优化教育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