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通 张兰 陈曙
摘要: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且已对部分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毒·赤眼蜂是携带杀虫病毒的活体赤眼蜂,是水稻螟虫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控方法。为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农药减量,在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进行毒·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并对防效进行评价。示范结果表明,连续3次投放毒·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的寄生率达70%,防治效果达64.03%,说明毒·赤眼蜂能有效防治二化螟的危害。
关键词:赤眼蜂;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1005-6114(2023)02-025-02
荆门市沙洋县地处鄂中腹地,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北端,兼具南北气候和地理特点,十分适合动植物多样性生长,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沙洋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8.67万hm2,二化螟是沙洋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水稻分蘖期易造成枯鞘和枯心,在穗期易造成虫伤株和白穗[1]。多年来,随着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二化螟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二化螟难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2]。已有研究表明,赤眼蜂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虫,是水稻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技术[3-6]。毒·赤眼蜂是携带杀虫病毒的活体赤眼蜂,寄生害虫的同时传播杀虫病毒,俗称“生物导弹”。为明确毒·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农药减量,本文于2022年在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进行毒·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以期为大面积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毒·蜂杀虫卡,由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卡含活体赤眼蜂不低于3 600头,出蜂率90%以上,每卡含2亿个多角体病毒。
二化螟性诱捕器和诱芯,均由湖北绿生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由美國富美实公司生产。
1.2示范地点
示范地点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4组的沙洋县欣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水稻田,示范面积6.67 hm2。各处理田在同一区域内,水稻品种为荃两优丝苗,4月20日播种,5月10日移栽,不同处理田农事操作一致。
1.3示范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赤眼蜂防治田、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赤眼蜂防治田面积6.67 hm2,于6月15日在赤眼蜂防治田中均匀安装10个二化螟性诱捕器,用于监测二化螟蛾的发育进度。6月22日首次诱到二化螟成虫,并投放毒·蜂杀虫卡,每667m2田投放4张毒·蜂杀虫卡,放蜂量为13 000头/667m2。6月27日第二次投放毒·蜂杀虫卡,7月4日第三次投放毒·蜂杀虫卡,后两次投放方法和第一次相同。农民自防田667 m2,于7月5日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防治一次,7月12日再次防治一次。空白对照田667 m2,距离赤眼蜂防治田200 m。
1.4效果调查
1.4.1赤眼蜂寄生率调查
在不同处理田分别查找二化螟卵块10处,并做定点标记,分别在投放第二批毒·蜂杀虫卡7、15 d后,调查标记的卵块赤眼蜂寄生率,并持续观察卵块孵化情况。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做相同调查。
寄生率(%)=(被寄生卵块数/标记卵块数)×100
1.4.2虫害危害率调查
在赤眼蜂防治田、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均按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丛稻株,调查水稻总株数、螟害株数,计算螟害率、防治效果。
螟害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田螟害率-处理田螟害率)/空白对照田螟害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赤眼蜂对二化螟的卵寄生效果
由表1和表2可见,投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时,卵寄生率分别为40%和70%;表明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有着较高的卵寄生率,且随着放蜂时间的延长,卵寄生率相应提高,能够有效减少田间二化螟的下一代幼虫基数。而第二次调查空白对照田也有1块二化螟卵被寄生,说明赤眼蜂在自然环境中具备良好的扩散定殖能力。
2.2防治效果
由表3可见,赤眼蜂防治田和农民自防田的螟害率分别为2.09%和1.51%,均低于空白对照田的螟害率5.81%,说明投放赤眼蜂和农户化学农药自防对水稻二化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赤眼蜂防治田防治效果略低于农户化学农药自防田。
3小结
毒·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控方法,可作为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应用。赤眼蜂在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是第1年示范推广,如果连续多年放蜂推广,赤眼蜂的子代还能继续寄生二化螟的卵,长此以往,防治效果可能会更佳,水稻品质和产量能有所提高。但在二化螟大发生年份,运用毒·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能否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陈红,卢依灵,许剑锋,等.临海市不同栽培制度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危害[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7):1384-1386.
[2]张凯,曹凯歌,周长勇,等.稻田二化螟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3):564-568,572.
[3]王淑艳,王艳梅,刘广晶,等.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1):130-131,140.
[4]任奎升,张欧,刘卫国,等.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J].湖北植保,2020(2):39-40,46.
[5]奚艳侠,张龙枝,黄丽君,等.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4):87-89.
[6]张振铎,陈俸,常志龙,等.两种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比较[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4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