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题画诗”的研究

2023-05-30 10:48胡卉雨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题画气韵山水

胡卉雨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书法艺术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融诗、书、画为一体,并以诗歌点明画意,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研究明末清初的题画诗,需要界定“题画诗”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对题画诗的界定是比较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衣若芬在她的论文《郑板桥题画文学研究》中提出的:“所谓‘题画文学,向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方式,狭义的‘题画文学单指被书写于画幅上的文字;广义的‘题画文学则泛称‘凡以画为题、以画为命意,或赞赏,或寄兴,或议论,或讽喻而出之以诗词歌赋及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题画文学不仅包括诗歌这种形式,还有题画词、题画散文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题画诗,所以还应进一步界定出题画诗的定义。按照上面对题画文学的界定,也可以来界定题画诗:狭义的题画诗主要是指被书写于画面上的诗歌;广义的题画诗则是指以画为命意、赞赏、寄兴、议论、讽喻的诗歌,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后者—广义的题画诗。

一、影响明末清初“题画诗”创作的因素

中国题画诗发展至宋已经逐渐成熟,宋代设立画院,广罗人才,极大地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而题画诗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宋代不但正式把诗题到画面上,而且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也更丰富成熟,产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绘画理论。明清时期的题画诗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走向繁荣。明末清初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题画诗创作不但受前人创作的影响,而且和这一时代政治背景、文化思潮、宫廷风尚等因素相关,从而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这一特殊背景来分析明末清初题画诗的特点。

(一)政治因素

晚明时期,君主昏庸,宦官专权,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社会阶级矛盾激烈,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对当时的诗人有强大的冲击,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这些都反映在他们的题画诗创作中。清朝建立初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统一思想,严禁文人结社,以此来压制人们思想上的反抗,使很多诗人并不能直接抒发自己内心所感,于是便通过题画诗来暗示自己的内心。

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贯穿着整个明代晚期,政治上的斗争也必然会影响或反映在诗人的文学创作中。“东林党争”是对明末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万历三十三年(1605),吏部郎中顾宪成同其好友高攀龙等人设立了东林书院,他们在书院中评议朝政,讽刺奸臣,被其敌对势力称为“东林党人”。东林党人由名士、大儒、致仕官僚组成,他们代表的是市民阶级的利益,试图通过实用思想来拯救腐朽黑暗的国家,而这触碰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利益,因此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到了明末,这种斗争更加惨烈,往往有大批人员在斗争中失去性命。持续不断且残忍的党派斗争对诗人的心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他们或是用诗歌隐晦地抨击时政,或是用诗歌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等,这些思想在题画诗创作中都有所展现。

(二)文化思潮

明代的思想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后期是对传统思想的异变。明朝建立初期,统治阶级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政权,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宣扬程朱理学。在这种思想控制下,“台阁体”诗歌应运而生,台阁体诗歌在内容上主要以歌功颂德为主。正德以降,王阳明讲学于浙江和“两广”,于是“东南景附,书院顿盛”(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程朱理学主张理学,而王阳明则主张心学,“致良知”是他思想的主要概括,他提出“心即理”,强调个体理性的重要,不必以孔子的判断为标准。王阳明的弟子所创立的泰州学派更是彻底否定了传统圣贤偶像。泰州学派强调个人的独立意识,与泰州学派密切联系的李贽,更是大胆地提出了“童心说”和“人必有私说”,批判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观念。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个性解放、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的思想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正是这种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抛弃,使明晚期的一部分诗人在面对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朝代更替的社会现实时,不再积极参与政治以期拯救王朝,而是隐居深山,明哲保身,逃避混乱的政局和激烈的政治纷争,享受闲适的隐居生活,这种心态也反映在他们的题画诗创作中。

(三)宫廷风尚

宋代,统治阶级设立画院,推崇绘画,使宋代绘画艺术极大发展,宋代画家和作品数量也明显增多。元代,统治者停止了科举,废除画院,导致绘画并没有太大发展。明清时期,统治者又重新恢复画院,且明代的宣宗、孝宗、宪宗都喜欢绘画,所以明代的绘画较元代更加繁荣。清初,顺治、康熙、雍正都喜好绘画,且承袭明代,设立如意馆。因为统治阶级喜爱和倡导绘画,所以明清时期是绘画发展的繁荣期,绘画的繁荣也促進了题画诗数量的增加。明清时期,在各种题材绘画中山水画成就最大,且数量丰富,花鸟画次之。由于题画诗与绘画紧密相关,因此明清时期的题画诗也以山水为内容的最多,花鸟画次之,这些题画诗或是借诗来点明画意,或是借诗来阐释画理,或是借诗来表明诗人心境等。

二、明末清初“题画诗”的分类

题画诗发展至明清时期已较繁荣,这时期的题画诗内容和数量都很丰富,要研究明末清初的题画诗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本文根据明末清初题画诗的内容,对这些作品进行粗略的分类,这时期的题画诗可以分为山水类和花鸟类。

(一)山水类题画诗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题材中,以山水画最为发达。明代的山水画家可以分为三派:院派、浙派和吴派,流派众多也表明了山水画的兴盛,与此相对应的山水题画诗也多于其他题材。这些山水题画诗中,有的主要赞赏画中景色,画家技术的高超;有的借助题写山水侧面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如明末陈继儒的《题毕钵山图》:

毕钵罗峰回入霄,不通猿鸟不通樵。

横空独木如飞栈,半月仙人一换桥。

诗的前两句写山高耸直入云霄,没有猿鸟,也没有人居住,后两句提到半月仙人。作者通过题写此画。侧面表现自己隐居思想。有的山水题画诗作者借助诗歌表达对山水绘画技巧的领悟,如明末诗人李日华的《题扇头米山》:

沙水弄夕晖,人家在烟翠。

每于江渚行,悟得米三昧。

诗中所提到的《米山》,是指宋朝米芾和其子米友仁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在宋朝独具一格,且影响深远,人称“米点山水”。诗的后两句大概意思为,每每行走在山水中,才能领悟到米氏山水的要领,强调画家要师法自然,亲身领会。

对山水画理论的阐释一直是历代山水题画诗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古代山水绘画最讲究气韵,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气韵”一说,最早是南齐谢赫提出的,在他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其中“气韵”是放在首位的,“谢赫六法”对后世的绘画和画论都有深远影响。在谢赫之后,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在其著作《山水诀》画论中将“气韵”分开,他的观点是画有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从谢赫明确提出气韵观点后,气韵一直是后代画家所探讨的重要论点。如何使绘画有气韵,也是画家和理论家不断探讨的问题。明末画家董其昌在其著作《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董其昌认为,气韵是画家天生就具有的本领,是不可以学得的,但在后天又可以加以补救,就是多看书学习、多提高自己的眼界、见识,这样画出来的作品仍然可以传神。正是画家理论家对气韵的不断探讨和追求,才使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不断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

(二)花鸟类题画诗

绘画发展到宋朝时,纯粹审美风气大盛,致使花鸟画日渐繁荣,宋初就有黄居寀和徐崇嗣两家并起。此外,神宗、哲宗年代,苏轼、文同等文人多以草草墨笔画梅兰竹菊、树木窠石,往往不加修饰、取其神韵,随意写出,以表作者高尚纯洁之感情思想,这些文人绘画创作也引起了花鸟绘画的风尚。明清两代绘画者继承宋朝传统,创作了大量的花鸟画,花鸟画创作的繁荣也促进了花鸟类题画文学的繁荣,但受明末清初这一动荡的特殊环境的影响,花鸟类题画诗创作也呈现了独特的面貌。明末清初,花鸟类题画诗有一些是单纯赞赏花鸟画而没有别的兴寄,但更多的花鸟画寄托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例如,陈继的诗《王楚玉画兰》,诗人将自己比作兰花,担心樵夫可能看不清楚而误将兰花和野草捆在一起,表面上担心兰花的命运,为兰花惋惜,其实是隐晦地表达诗人在经历晚明清初黑暗的社会时,害怕自己也会遭到迫害,对自己未来感到担忧。又如,钱谦益的《题画四君子图四首》,四首诗分别写了松、竹、梅、兰四种植物,表面赞扬了松、竹、梅、兰,实是以此比自己。钱谦益虽入仕清朝,但内心一直怀念故国,渴望复明。他借这四首诗表达了自己清正高洁的品质,这类借题写花鸟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题画诗在明末清初时期是较多的。

三、明末清初“题画诗”的思想特点

明末清初,特殊的社会背景,激起文人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时期的诗歌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爱国”,如陈瑚的《李映碧廷尉遗地图》:

图画山川感慨多,边陲风景近如何?

入关无复萧丞相,聚米空思马伏波。

两戒一江横似线,九州五岳小于螺。

错疑留守魂归夜,风雨声声唤渡河。

李映碧曾画地图赠予诗人,来帮助诗人“反清复明”,诗人根据此地图作此诗。首联提到的“边陲风景”实际暗指“反清复明”的战争,颔联提到“萧丞相”“马伏波”是历史上辅佐君王的贤臣名将,诗人感慨明朝没有像这两位一样的名将来辅佐君王,导致国破家亡。整首诗,诗人一边痛惜没有英才辅佐君主导致明朝灭亡,一边又渴望“反清复明”成功,仍然对复国抱有希望,充满爱国主义的基调。钱谦益的诗作中常表现怀念故国、抵斥清朝的观点,在《题宋徽宗杏花村图》中,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故国的哀思,对明亡的痛惜。爱国主义诗歌在很多作家作品中都反复出现,也是明末清初题画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动荡的社会必然会使很多文人产生避世的想法以求自保,因此表达自己隐居生活,淡泊心境的題画诗是晚明清初题画诗的另一个特点。这类诗歌也有很多,如被称为“清六家”之一的吴历,他的题画诗大多没有寓意,只是表达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些情趣,如《题湖天春色图》等;也有一些诗人不愿背叛故国,入清后放弃科举,坚决不仕清朝,所以隐居山林。这些诗人的题画诗中往往会表达他们自身高洁的人格,如恽寿平,明亡后以卖画为生,最终贫困病死。他的题画诗中往往表现自己这种高洁的思想,如《丁巳八月题石谷为子鹤所作墙角种梅图》,用梅花比喻自己傲岸高洁的性格;朱耷的《题画菊石》,表达自己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思想。

题画诗因其与绘画之间有紧密关系,所以要研究题画诗就必须结合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且题画诗仍属于诗歌的一种形式,还需将其放在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明末清初这一动荡时期,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随之而来的明王朝覆灭更是沉重地打击了文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他们既痛恨却又无能为力。面对朝代更迭的现实,他们或是重新入仕,一展政治抱负,或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而消极避世,追求闲适生活,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心态。正是这种特殊政治背景,使得明末清初的题画诗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猜你喜欢
题画气韵山水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一处山水一首诗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山水》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