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有一年春天,应朋友之邀,到其乡下老家踏青赏春。午饭时,朋友从厨房端出一盘绿莹莹的蔬菜,一上桌,大家便纷纷动箸品尝,不禁赞道:鲜美!于是,问道:此为何菜?友人指向房前梯田,瞧!就长在这梯田里。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这是:苜蓿。
苜蓿,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原产中亚,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自后内地开始栽培。《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述异记》:“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于西国得之。”苜蓿一般分紫苜蓿、南苜蓿两类,紫苜蓿多有蔓茎,茎高30至100厘米,直立或匍匐,多分枝,小叶倒卵状长圆形,花冠紫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又名黄花草子、金花菜、草头,茎高20至60厘米,茎伏卧或斜向生长,多分枝,小叶倒卵形至菱形,花冠黄色,分布于我国中、南部,以长江下游栽培为多。
我的家乡地处浙南,当地历来有在冬闲田栽培苜蓿的习惯,其品种多南苜蓿,乡亲们称它为黄花草子,每年冬天种植,到翌年春耕时节,苜蓿已长得相当旺盛。此时,苜蓿往往当作绿肥,随着农田耕作而被埋进泥土,以培肥土壤。不过,有的苜蓿作为牲口的饲料,如耕牛就喜欢吃苜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过去农业机械化不发达时代,春耕主要依靠牛来完成,在长有苜蓿农田里,耕牛翻耕土壤时,不忘吃着脚下的苜蓿,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当然,老百姓懂得苜蓿可作为人们食用的食材,每当春天总喜欢取苜蓿的嫩茎嫩芽进行烹制菜肴,尤其是如今的一些农家乐,更是将苜蓿作为春天特色菜列入菜谱,好让客人尝鲜。
苜蓿于春季或夏初采集其幼苗及嫩茎叶供食用,尤以春天为佳,春天的苜蓿绿油油,水灵灵,嫩而不脆,甚为鲜美,口感颇佳。在烹调中,可炒食、做湯、做馅,也可烫后凉拌,或作火锅用料等。以苜蓿为主料烹制的菜肴众多,每当苜蓿上市之时,我喜欢在家里下厨,变着花样烹制苜蓿菜肴,如苜蓿炒肉丝、凉拌苜蓿、苜蓿烧豆腐、苜蓿鱼圆汤、苜蓿炒河虾、虾皮炒苜蓿、苜蓿炒年糕等等,皆为我家餐桌上的美味,令家人常食不厌。有时候,我喜欢将苜蓿切碎,佐以肉末、香菇末等配料,作为包子、饺子、汤圆、春卷等的馅料,以此为馅制作出来的饺子、汤圆等早餐点心,食之鲜香味美,回味悠长。有趣的是,普通的苜蓿一经烹调,还成为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菜,如上海的“酒香草头”、“草头圈子”,江苏的“河蚌肉炒金花菜”,浙江的“草籽香干”等等,其主料皆为苜蓿。
苜蓿营养丰富,尤以蛋白质高而著称。据分析,苜蓿每100克嫩茎叶含蛋白质5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8克、粗纤维2.4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和维生素。同时,它还是一种上佳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
苜蓿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苜蓿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唐代医学家孟诜认为苜蓿“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日华子本草》称苜蓿“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便。”《现代实用中药》说苜蓿“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春天的苜蓿,带给人们的是春的味道。谁不喜欢趁此品味春天苜蓿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