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露
【摘要】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核心,其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叙事手法的相互交织,刻画塑造了新基层农村干部形象与新农民形象,深刻展现了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彰显了人民美学与乡村美学叙事创作理念。同时,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播出推动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繁荣,推进了中国乡村的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了中国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中国理念的全球推广。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实主义;人民美学;乡村美学
新时期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辉煌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影视剧创作领域也陆续推出大量优秀乡村振兴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青春化的叙事语态,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新时期乡村干部群众的新风貌,奏响了新时代乡村巨变的主旋律,传达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分享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农村影视剧创作的标杆。因此,对新时期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的叙事进行总结和研究,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落实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知。
一、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不再是贫穷的、落后的地区,也不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城乡和谐共生的地域共同体。因此,在当下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城市与乡村不再是割裂的,而是逐步融合的,即表现为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
(一)农民自身意识的转变
在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农民意识的转变主要分为:观念意识的自觉转变与被动转变。观念自觉转变主要是农民主动接受城市现代文明意识,把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相结合,逐渐地具有了法律、环保、新媒体意识等先进的城市文明意识,走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之路。如电视剧《幸福到万家》的主人公何幸福,最初因为老公被村支书踢伤后,也像以往农村电影中秋菊一样去讨说法,这时她只是想找回丢了的面子,还不懂得用法律手段讨回公道的真正含义。后来在城里打工的过程中,她敢于接受城市文明新思想和新观念,不断成长,在打工的律师事务所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明白了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想观念的被动转变主要是通过驻村干部的扶贫教育和农村先进典型的带动,自身主体意识觉醒,农民边接受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文化观念,边进行自身的艰苦奋斗,从而走上致富道路。主体意识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即一个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觉醒意识。只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农民的主体意识觉醒和明晰后,就充分认识到自己就是世界的主人,积极主动地谋求幸福生活。如在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正是在驻村干部的带领和影响下,村民麻常顺自我主体意识觉醒之后,实现了从村里远近闻名的坐等靠的懒汉到靠自己的双手养蜂发家的致富能手。
(二)基层驻村干部的意识转变
在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乡土礼治等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治理“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1]在乡村振兴影视叙事中,往往一开始驻村干部们在工作初期不懂得风土人情,忽视了传统的乡土礼治秩序,一味用现代文明意识与法治手段来开展农村工作,从而难以获得村民的信任,开展工作时遇到较多挫折。当驻村干部了解民情后,开始转变思想,改变工作方法,把现代文明治理意识与当地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和乡村礼治相融合,逐渐获得当地村民的信任和爱戴,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以开展。如在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驻村干部濮泉生一开始因为观念意识问题与村民产生冲突,但通过一系列行动,他在磨合中与村民达到共情。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不仅在物质上脱了贫,而且在精神上也脱了贫。
二、新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与新农民形象的刻画塑造
當下的乡村振兴影视剧与以往乡村题材影视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刻画塑造了新基层干部与新农民形象。这种“新”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青春化。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演员阵容主要以青年演员为主,青春化的叙事语态和青春叙述元素的融入让此类影视剧与时俱进、有较强的代入感,且富有青春时尚气息。在内容上的“新”主要体现为——新的精神风貌。其主要表现为新时代驻村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啃硬骨头”的新精神风貌与新精神境界,进而影响和带动新时期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创业激情的新精神风貌和精神境界的新农民。
(一)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驻村基层干部形象之新主要体现为:首先是青春时尚的人物形象设置,聚焦年轻人群。目前,乡村振兴影视剧中基层干部演员阵容多为青年,年龄集中在20到40岁左右,“90后”占了很大比重,相比以往的农村剧中的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影视剧人物年龄设置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具有青春时尚的形象、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及青年的自我成长经历,显示了积极向上的当代青年形象。通过新时代青年人形象设置表现当代青年的乡村振兴的行动,进而书写乡村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其次是角色设置去脸谱化,个性鲜明而接地气。乡村振兴影视剧中的基层干部在剧中的角色形象真实而接地气,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体现生活原本的真面貌。如电视剧《经山历海》主人公吴小蒿没有被塑造成因公忘私牺牲家庭的高大人民公仆形象,而是有着鲜明的青年人特色,充分展现了一个新时代年轻女性基层干部在多元环境中磨砺成长的历程。再次是基层驻村干部自愿投身农村建设,竭尽全力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与以往农村影视剧中选派基层驻村干部相比,当下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较多的基层驻村干部属于主动请缨回到农村,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扶贫二代”主人公濮泉生主动回到农村就是完成其父亲未完成的遗愿——带领乡亲们致富。
(二)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农民的新形象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农民新形象主要表现为:第一类是“返乡青年”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民。这些返乡青年往往是在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或者掌握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自发回到家乡建设美丽乡村。返乡青年作为新农民用新观念新技术为乡村振兴作贡献,搞服务、上项目,在广阔农村寻找商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第二类是接受了新思想新技术创造新生活的新时代农民。通过驻村干部的思想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当地农民接受了新思想,学习了新技术,成为新农民。不少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出现了农民学习互联网知识,利用网络直播、电商直播带货的方式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等场景。第三类是新时期独立农村精英女性形象。在新时期乡村振兴影视作品中出现了一批批具有革新精神、勤劳肯干的农村精英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坚韧、要强和独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脱掉男性附属品的外衣,她们用自尊自爱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敬佩。
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叙事手法的相互交织
在乡村振兴题材叙事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不是相互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融合共生的。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现实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基础,现实记录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呈现国家想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视剧中的理想主义是渗透在现实主义之中的,“理想主义需要融入现实生活的点滴中去,从而才能实现从现实矛盾的感受中形成超越现实的理想”。[3]
(一)现实主义叙事手法的呈现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现实主义手法主要体现为:第一,取材于现实生活,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如《大山的女儿》根据“时代楷模”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第二,真实反映当下农民的生存状态。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影视剧中的农民往往在困惑中前进、在矛盾中成长、在冲突中蜕变,反映了农民在农村社会转型发展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同时也昭示他们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幸福生活与希望的美好。第三,深刻地揭露当下农村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在乡村振兴影视叙事中没有回避当下农村转型发展中遇到的产业升级转型、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痛点和难点等问题,而是深刻剖析问题的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些现实主义叙事手法的铺垫为理想主义的升华提供了基础。
(二)理想主义叙事手法在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的主要表现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的理想主义叙事手法中融入了国家对未来农村美好生活的规划、当下年轻人热血理想与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与人民情怀,饱含了热烈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方面,影视剧中塑造了一批批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驻村干部。当下,青年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影视剧中塑造了一批批有责任、富含理想主义情怀的当代优秀年轻人形象。他们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踏实肯干、低调务实而又葆有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感染、引领着农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他们把格调激昂的理想主义融进低调的务实主义之中,融进农村的烟火与泥土芬芳的现实之中。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书写了一个个新时代青年扎根农村基层奋斗创业的青春激情故事。在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的青年愿意将青春和热血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怀揣梦想已在基层生根发芽和成长壮大,在农村大地上书写他们激情创业的故事,也真实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
四、人民美学与乡村美学的叙事理念的呈现
乡村振兴影视剧中描绘的人物是普通人,讲述的是接地气的乡村故事,呈现的是美丽乡村景象,这些彰显了人民美学和乡村美学的叙事创作理念。
(一)人民美学的核心创作价值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以“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创作导向,讲述平凡而感人的中国农村故事,彰显了人民美学的巨大力量。鄉村振兴影视叙事中聚焦的是普通人,此类影视作品中主人公不是“白富美”“高富帅”城市职场丽人,不是无忧无虑的中产阶层或城市小资,而是把镜头对准最基层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剧中的驻村基层干部不是脱离生活的悬浮人物,而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用自己的真心换农民真情、真做实干的基层人民公仆。影视剧中的农民人物形象不再是被边缘化的、受人欺负的,而是在基层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普通农民大众。乡村振兴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贫困的普通人努力与奋斗的故事。基层驻村干部和农民不仅是实际乡村振兴建设主体,也是人民美学叙事理念生成所依托的主体。
(二)乡村美学的呈现与复兴
在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面对城市千城一面的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乡村则成了许多城市人的精神归宿和理想生活状态,所以乡村美学也呈现了全面复兴之态。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对于乡村美学的呈现不仅包括生态美,还包括产业美、民生美和人文美。第一,生态美是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美丽影像来呈现的。如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之《神笔马亮》中,在第一书记马亮的帮助下,村民建成的旅游项目稻田画,在镜头中令人心旷神怡。第二,产业美主要是叙事情节中设计因地制宜的乡村产地属性、品类属性的特色产业来进行体现。如电影《一点就到家》中的咖啡产业,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的农家乐旅游产业,等等。第三,民生之美在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中主要是通过村民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大幅度改善来表现。如,电视剧《山海情》中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绘就了一幅温暖祥和幸福的民生画卷。第四,人文美主要是通过影视叙事中民俗、节庆活动来彰显。如《江山如此多娇》中展现的苗族斗牛节、苗族鼓、土家族结婚风俗等民俗活动彰显了少数民族人文之美。
利用影视作品创作助力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出发点,而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核心,其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叙事手法的相互交织,刻画塑造了新基层农村干部形象与新农民形象,深刻展现了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彰显了人民美学与乡村美学叙事的创作理念。讲好了乡村振兴故事,有助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21CYS064);商丘师范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项(项目编号:SQSYJDBN2021002);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20GGJS201);商丘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GGJS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EB/OL].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906/t20190604_132083.shtml.
[2]黄贞.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这些优质剧集闪耀荧屏[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72224699360957&wfr=spider&for=pc.
[3]李都,彭勃.主旋律电视剧的现实与理想主义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22(4):29-33.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视频研究室研究员)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