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三个关键词

2023-05-30 19:27沈鲁刘鑫婷
中国电影市场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文化传统中国电影

沈鲁 刘鑫婷

【摘要】在当代国际传播语境中,中国电影“走出去”无疑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时代命题。这一命题关系着当前中国电影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其文化与经济影响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全球文化生产与传播的“规则”与“体系”之中。因此,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内涵包括了艺术、文化、商业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张力”与“再生产”,必须从自身文化传统、文化生产与传播机制、文化价值观等关键层面,把握综合创新之道,完成中国文化“软实力”崛起的电影方案。

【关键词】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文化传统 文化生产与传播机制 文化价值观

新时代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在“对内传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当前中国电影的“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之间的落差日益凸显,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方面的裹足不前与国内电影产业的高歌猛进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与新时代中国电影文化实现“软实力”崛起的战略定位有所差距,也不符合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先行示范区的作为与担当。

新时代中国电影如何持续吸引全球电影工业与电影文化的关注目光,如何有效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成为锻造中国电影生产力、消费力与传播力的核心目标。没有这个核心目标的达成,中国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电影传播市场上就难以在中国文化影响力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因此,依据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创意生产与市场表现,特别是新时代近十年以来中国电影已经阶段性取得的国际文化传播成绩,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关键词作为进一步考察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实现其文化生产力与传播力倍增的重要“参考指数”。

中国电影在文化层面的立身之本是自身的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背景和语境在传播中存在,不仅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视角,也影响着内容的生产及其传播[1]。纵观百多年来的世界电影发展史,凡是在电影文化创造与电影文化传播领域有过重要影响的电影国家或地区,无一不与珍视自身文化传统的原则立场密切相关。无论是历史上的好莱坞电影的迅速崛起,还是欧洲电影大国如英国、法国与德国的“新电影运动”或者“文化反思电影”,又或者是曾经亚洲电影在全球的唯一代表日本电影,甚至曾经作为亚洲流行文化重要指征的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输出,以及当今亚洲电影的重要代表韩国电影与印度电影,都无不与文化传统的“温故而知新”有着内在的关联。

中国电影的传统就是中国文化自身历史渊源与文化个性的反映。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与“中国性”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在语言与文化创生方面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极实践者。中国电影在全球的独树一帜是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人文品性与艺术格调相得益彰的。

新时代中国电影无论在哪种商业类型片的创制配方里,除了遵循一般意义上的“类型电影”机制,还总是渗透着挥之不去的中国文化传统情思与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观。《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作为曾经不断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单片票房纪录的“大片”,无不深深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家国叙事”的文化感受与情感写意。

即便是在商业性指标突出的某些类型片中,新时代中国电影也总是不失时机地表露出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立场。例如在《峰爆》《中国机长》这样的“灾难片”中,影片的人物设置将好莱坞的叙事经验运用得充分自如,不同阶层、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物看似是电影编导的随意为之,当灾难来临之际,这些随意埋设下的闲棋散子,却因缘际会,相互撞击出扣人心弦的“生死时速”。在这些影片中,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式样的“孤胆英雄”,有的只是人在极度恐惧之中所迸发出的“中国式”的“舍我”精神。

当前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必须立足于“文化传统”如何进一步在传承的基础上拓展创新这一关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的“国际之旅”首先是一次“寻根之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2]文化传统之根脉所系就是中国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出发地与归宿地。

客观而言,新时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工业之所以能够迅速提高生产力,实现国产电影票房增量的大幅度提升,与我们学习吸收了别国的故事创意与产业发展经验是分不开的。因此,若要实现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新突破,“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尝试学习他者的叙事技巧,调整自身叙事策略,主动弥合‘主我’与‘客我’之间的间性。”[3]继续“师法外域”,依旧不失为成功之道。

新时代十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不乏成功借鉴“好莱坞风格”的“中国式大片”,这些“大片”不断刷新创造新时代中国电影票房成绩的一个又一个历史纪录,使得新时代中国电影渐成品牌效应,不仅占领国内市场,也有可能成为“新亚洲商业电影”的另一种代表。新时代历经改革的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中国故事”总是在时代中孕育,已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当代中国正开启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国际受众对中国电影的接受方式也从“窥视与猎奇”逐步转变为正视与平视,这对中国电影工业在文化传播內容上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电影在创意来源与故事生产方面,急需进一步提升全球视野,更需要面对“民间真实”,积极表现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小人物”“大历史与小历史”,从而进一步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当然组成部分的新时代中国电影,在其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无法回避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交流对话的客观隔阂,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难点。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在规模与效益上的整体提升,这个当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难点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中国电影在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内外认知”差异。这种认知差异又使得中国电影对外传播常常发生情感表达与价值观传递的“内外有别”,从而导致了世界对当前中国电影的文化接受与价值观认同的错位与矛盾。而破解之道正在于对当代中国的“民间真实”的自信表达,“电影的现实性深度及其感知力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文化及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4]走出国家形象包装的低水平重复,真正落实对于“中国人的故事”与“共同价值”的新艺术话语的建设。

中国电影要获得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与价值共识,则必须在书写自身历史文化经验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于现代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与反思。放眼当今之世界电影的艺术标准与产业标准,在全球电影创作已然置身于强大的产业经济语境而鲜有创新精神迸发的现实面前,中国电影的特立独行未尝不是对捍卫电影文化价值的一种慰藉。这不仅表现为中国电影在审美层面上的“现代性”视听魅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性”追求与思考充满了来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对于一种“共同价值”的自觉探索。

“电影不再是最古老幻觉的完美机器,反倒是改善新现实的器官。”[[5]]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已逐步开始着眼于在一个21世纪人类更高的文化思想站位上,用电影作品来观察世界与人类的命运。

新时代电影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产业,也是当代中国展示国家文化形象与文化自信力的重要媒介,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电影同样在全球化的资本与技术浪潮里,为自己找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类型电影创制道路。新时代中国电影既保持了传统的艺术风格,也不拒绝现代电影叙事上的工业化套路;既珍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也乐于参与到对全球文化的价值理性的追求。新时代中国电影凭借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精致的工业化水准、勇于反省的文化自信,这虎虎生风的“三板斧”让中国电影在21世纪已然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影文化格局中的“另一极”。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其国产电影的对外传播如果要谋求电影文化的主体性、自主性与文化主体间性的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对话交往,就必须获得一种更为实在的“传播的权力”,从而有效践行一种基于中国原创的新文化的传播运作逻辑以充分实现对“中国故事”的新的表达与阐释。

在国家和平崛起的“软实力”战略中,如何以电影这种典型的叙事媒介承担起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迫切命题。同时由于当前的中国电影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改革的重要示范领域,它已经在硬件规模与国内市场规模两方面初步具备了支撑起“塑造中国”与“传播中国”的工业力量,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遂成为国家电影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其自身“张力与竞争力”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也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内在需求。自2003年国家启动新一轮更具行动力的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与市场活跃度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在能量,中国电影实现了一波超常规发展。而这种超常规发展不仅提振了国内电影工业的市场扩容热度、艺术创新锐度和受众消费认同度,也提升了中国电影对于在一个更大的传播空间里获得自由市场与多元文化双重肯定的文化自信。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三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的突出表现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一个“复苏”亮点。当前中国电影正紧随国家意志的号召,继续完成着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和时代性的镜像表达。中国电影的文化传达路径,以意涵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为基本立场,以工业化的普遍标准与创制经验为重要媒介,以从强调国家民族身份到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阶为价值观引领,以期真正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建构与传播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需要国内国际“两手抓”。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文化与工业逻辑的双重认知与强调,是中国电影生产、传播与接受的重要支点,中国电影在面对不同的域外受众时,要学会接受价值观念、社会现实、文化历史的相异背景的碰撞与对冲,在此语境下进行的国际传播实践,无论是采取理性传播或是情感传播路线,都需要找到更具柔性与妥协性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打破文化藩篱,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传播。未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靶向认同”也需要从微观的自我认知中出发,探寻更契合实际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新逻辑与新方法。

注释

[1]周勇,周夢雪.叙事视频化与跨文化话语调适:国际传播的“和”“美”破局[J].当代传播, 2022 (3): 4-8.

[2]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奋斗, 2020 (3): 4-7.

[3]陈积银,陈靖怡.以西方视角驳斥西方观点:约翰·皮尔格作品的叙事策略及其国际传播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11): 72-76.

[4]赵越,吴林锡,贾炎.从《北方一片苍茫》看乡村电影的现实感与现实性[J]. 电影文学, 2019 (5): 113-115.

[5] [法]吉尔·德勒兹.运动-影像[M].谢强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13.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文化传统中国电影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