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都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月是劳动月。在我们身边,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敬业、专业和乐于奉献的劳动模范,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在动物界也有这样一群“劳模”,它们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了生存与种族繁衍努力“工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动物界的“劳动模范”!
一生辛勤的工作者:工蜂
工蜂的一生都在辛勤的工作中度过,不曾停歇。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工蜂担任不同的工作。
进入青年阶段,工蜂就会具备较强的泌蜡能力、清巢能力和哺育能力。这时,它们主要负责筑巢,兼顾蜂巢的清理和蜂巢脾上幼虫的喂养。
壮年蜂工作能力更强,特别是采集能力。它们主要负责外出采蜜,采蜜时,用吻舐吸花蜜,吸完一朵花再去吸另外一朵。每次采蜜,工蜂都要探访数百朵花,直到把蜜囊装满才飞回蜂巢。
老年蜂的采集能力下降,但由于它们具有丰富的采集经验,可以作为“侦察蜂”寻找蜜源和水源。老年蜂还能在蜂巢内从事“守卫蜂”的工作,保护蜂巢,维护蜂群的稳定。
工蜂的劳作不仅为人类产出了新鲜的蜂蜜,还为自己及植物的繁衍贡献了力量。
懂得种植的“农民”:切叶蚁
蚂蚁是强壮和顽强的劳动者,切叶蚁更是蚂蚁家族中的“楷模”。切叶蚁具有独特的技能——切割新鲜植物,并用它们进行种植。早在人类诞生前,切叶蚁就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它们会采集一些叶片,为“地下真菌农场”的菌类提供营养。为了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运到地下农场,切叶蚁会组成一支分工明确、防御功能强大的军团。
坐在树上的是专门切割叶片的“收获蚁”,它们将叶梗割开,把叶片往下抛。底下的“运输工蚁”接收扔下来的叶片,并将其切块,这些叶块比它们自己还要大、重。它们用后腿扣住叶片的边缘,以头长为半径,用钳子将叶片割出美丽的弧形。
负责种植真菌的是迷你型“园丁蚁”。它们从体型较大的工蚁“手”中接过叶片后,把叶片嚼碎,将其与附近的蚂蚁粪便混合,然后在菌床中培育真菌。这些真菌产生的实体就是切叶蚁幼虫的食物。
真菌的培育需要细心呵护,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真菌园就会在一周内发霉、腐烂或长出杂菌,变得无法食用。有时候真菌会遭到森林虱子以及蠹虫的破坏,这些生物不像蚂蚁只食用子实体,它们还会吃掉所有的菌丝,因此切叶蚁需要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些真菌,利用身上分泌的抗生素防止腐败和细菌滋生,避免虫害发生。
能干的“建筑工程师”:河狸
河狸干起活来不知道累,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喜欢用河狸来形容那些辛勤工作的人。当河狸移居到一条河中时,它们会先筑坝。河狸在建房筑坝方面有独特的本领,它们会寻找符合工程学的木材,用锋利的门齿啃断它,混以石块、软泥,垒成坚固的蓄水堤坝。这堤坝会堵住水流,小则形成池塘,大则可形成湖泊。
勤劳的河狸在“垒坝”这件事情上从不偷懒,有时为了将岸上筑坝用的建筑材料搬运至截流坝里,不惜开挖长达百米的运河。凡是河狸栖息或是栖息过的地方,都有池塘、湖泊或沼泽。河狸如此执着地垒坝,是为了改善栖息环境。它们会在池塘中央建造巢穴以躲避天敌的侵扰,从而安稳地繁衍生息。
聪明又能干的河狸是当之无愧的资深“建筑师”!
飞行距离超长的迁徙者: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是燕鸥属的一种海鸟,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成群活动,以鱼、甲壳动物等为食。同时它还有另一种象征勤劳的身份:候鸟。
北极燕鸥在北半球的春季北上繁殖,又在秋季南迁越冬,每一年都往返南北两极,一年行程超过四万千米,相当于绕赤道一圈。很难想象北极燕鸥不足120克的娇小身躯,却创造了鸟类迁徙史上的奇迹。
在一生30余年的时光里,北极燕鸥的总迁徙路程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多。可以说,北极燕鸥几乎一生都在旅行途中,是名副其实的“迁徙之王”。
千里洄游的鱼: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属鲑科鱼类,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洄游鱼类。它们都是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海洋中长大,成年后重返故乡生殖后代。
大马哈鱼的祖辈原本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河流中,但是那里食物匮乏,为了觅食,它们不得不顺河而下,一直游到海洋中去觅食成长。但当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大马哈鱼要历尽千辛万苦从外海游向内海,进入江河,溯河而上到产卵场。
长途的洄游对于鱼类来说可不容易。大马哈鱼在江河中逆流而上,可能会遇到浅滩峡谷或急流瀑布。遇到落差大的瀑布时,大马哈鱼会一跃而起。它们必须毫不退却,冲破重重阻扰,直到抵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大马哈鱼在洄游途中还要面对各类捕食者,包括棕熊、狼、白头海雕等。大部分大马哈鱼在洄游途中成了各类捕食者口中的美味佳肴,只有一小部分大马哈鱼可以回到家鄉。
这少数的幸运儿从海入江后,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水中,突然接触淡水,肾脏和其他器官一时难以适应缺盐的环境。为了能完成这趟远行,这个时候它们是不摄食的,仅依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因此,到达目的地的大马哈鱼大多瘦弱多病,而产卵后的大马哈鱼会因在繁殖期间消耗了大量体力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