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带幼儿亲近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实践证明,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与种子、植物、泥土、阳光、空气、水分等多种自然资源接触的机会,是促进幼儿各领域经验发展的一种综合活动,有利于幼儿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深受幼儿的喜爱。而在种植活动中融入“全收获”理念,这是一种突破。“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是把种植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以及幼儿经验获得的来源,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种植过程,重视幼儿的经验所得。因此,教师要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内心需求,让他们在多样化、多方式的四季种植活动中对植物及其生长发展过程、生长条件的了解有所增进,鼓励他们在选种、栽培、管理、收获、制作、品尝等整个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一、注重整体关联,创设种植环境
如果教师对种植活动的理解仅限于植物本身,而没有制定系统的种植计划,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种植过程逐渐丧失兴趣,当新鲜感荡然无存,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成了空中楼阁。在种植活动中融入“全收获”理念,旨在要求教师除了关注活动过程,还要创设整体关联的种植环境,使幼儿从中获得各种能力,受到良好熏陶。为了让幼儿的各种经验更加丰盈,种植的植物要有横向关联,种类丰富的植物可呈现四季变化的效果,尽可能地展现出“四季有花开,年年有果实”的景象。幼儿园既要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种植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蔬菜、花卉和一定数量的果树,同时还要种植一些与当季匹配的农作物;既要有“生菜、空心菜”等生长周期较短的植物,也要有“香菜、辣椒”等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土培的植物要有,水培、沙培的植物也要有所准备……有了四季变化的各类植物,幼儿就能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和欣赏劳动果实中感知自然规律,其中的喜悦不言而喻。以“全收获”理念为指导的种植环境系统化的创设,能使植物之间产生关联,教师也可以整合种植园内的植物和周围事物实现有效衔接,这样幼儿获得的经验会更加完整。如为了让种植环境更具探索價值,种植园添置饲养区,小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是天然肥料,可以供给种植区;户外拓展区的PVC管道可以与水龙头相连,成为种植区的最佳“自动灌溉器”……除此以外,种植方式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尽相同,提供的种植工具也可以丰富多样,在相关联的种植环境中能给幼儿带来多样化的活动、多方面的体验,促进幼儿在整体联动中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注重整体关联给幼儿亲近自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能让幼儿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不一样的自然画面,也能让他们的思维在不同的时间里不断变化着。教师创设一个整体关联的种植环境,能让幼儿将种植活动当成一门课程来享受,不会是短时间的,不会是临时性的。同时,教师在种植活动中创设的游戏,也会因为整体的关联而变得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可以是一样的活动,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不一样了,因为关联的植物发生了变化。比如,春天幼儿可以玩“谁画的豆芽最好看”的游戏;夏天他们可以将不同的叶子编织成美丽的图案;秋天他们可以将南瓜装在袋子里往前搬运,看谁的力气最大;冬天他们可以思考绿萝是需要水更多,还是阳光更多。总之,教师创设完整的种植环境,使“全收获”理念成为了可能。
二、链接家长资源,体验种植意义
现在的家长没有意识让孩子接触体力劳动,他们都希望幼儿进入幼儿园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甚至有些家长潜意识里认为种植活动毫无意义,就是浪费时间。如何润物无声地转变家长的想法,教师可以寻求时机联合家长一起参与种植活动。如园里要开展种植黄瓜的活动,搭建棚子是关键的一步,而大班幼儿年龄尚小,要完成这一任务存在一定难度。于是,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与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形成合力,一起完成黄瓜棚的搭建。家长带来了搭棚所需的竹竿、布条等工具,幼儿叽叽喳喳,疑问一串串接踵而至:“这个竹竿是插到泥土里的吗?”“这个是盖在黄瓜种子上的吗?”……家长将竹竿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在对面稳稳地再插一根,用布条把竹竿顶的两头紧紧固定,用一根竹子横在上面把它再次绑定。在搭建过程中,家长有的插杆子,有的撕布条,有的打结,忙得不亦乐乎,幼儿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对瓜棚的用途、搭建所需的材料和方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亲子关系增进的同时,家长也体验到了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初衷与意义,深切体会到了种植对于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作用,提升了家庭共育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对于“全收获”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来说,教师要将家长的力量纳入其中,没有家长的参与,幼儿的“全收获”只能是愿望,因为家长在幼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家长的参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意识、劳动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另外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全方位了解幼儿,并通过活动掌握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特点与优势。总之,当家长成为种植活动中的一员,幼儿的收获就更趋向全面。
三、鼓励探索发现,积累种植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具备基本的探究未知、寻求答案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亲身实践,在直接感知、亲自探索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青菜园里,大班幼儿发现了菜叶上有洞, “老师,是不是虫子咬了我们的青菜?”“老师,可恶的虫子会在哪里呢?”“老师,你看我找到了一只蜗牛!”“一定是它吃的!”“真的是蜗牛吃的吗?会不会有其他虫子吃呢?”“老师,我发现了一条小青虫!”……面对幼儿的发现与质疑,小组探索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教师鼓励幼儿带着问题进入调查环节,可以申请家长与老师的协助。有的小组采访了种植能手,知道了原来菜叶上的洞可能是小青虫咬的,也可能是蜗牛咬的;有的幼儿去了图书馆,了解到菜叶上的洞还可能是蚜虫吃的;有的小组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到有的洞还有可能是银纹夜蛾吃的……随着探索的有序推进,教师趁热打铁,抛出问题:“孩子们,那我们遇到了虫子该怎么办呢?”有幼儿认为:“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菜地,将侵略者赶走!”有的幼儿认为:“小昆虫也很可爱,它们或许饿了,所以才吃我们的青菜,就让它们吃一点吧!”同一种现象,幼儿会有不同的想法。在“菜叶洞”的研究历程中,幼儿找到了和大自然相处的方法,也感知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欢问各种问题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进一步促进幼儿质疑能力的发展,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去探究、去发现,并对幼儿的探究与发现给出肯定评价。
四、提炼关键问题,巧用种植记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大班幼儿能够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能够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因此,在鼓励幼儿定期给种植物浇水、除草、翻土、施肥、捉虫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持续观察,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并在班级中分享与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以此有效发挥记录应有的价值。教师可以从幼儿的问题中提炼出共性问题,将之与幼儿的种植经验相链接,用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记录。如在玉米园的种植观察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看到玉米,最想知道它的什么?”有的幼儿说:“为什么在一根玉米棒上,有不同的颜色?”有的幼儿说:“老师,你看,我的玉米棒颜色比别人深,为什么?”有的幼儿说:“为什么在同一块玉米地里,有的玉米棒大,有的玉米棒小呢?”通过聚焦问题,“玉米的外形特征”是大多数幼儿想要探索的问题。于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开始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玉米棒上不同颜色的具体信息,探寻色彩排列方式,引导他们对自己调查的“玉米棒颜色的秘密”做好记录。通过研究,他们了解了玉米棒上的籽儿有不同的颜色与土壤、太阳照射等因素有关,这就为幼儿学会建立各种事物间的联系积累了经验。可见,“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记录对于帮助幼儿建立各种事物间的联系大有裨益,它能丰富并梳理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提炼关键问题,在本质上就是借助种植活动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就是说让他们的思考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往纵深发展。当前在种植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幼儿问出不同的问题,但是很少发现他们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追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问题核心引导他们深入。记录是促进深入的有效手段,也是“全收获”理念下对幼儿探究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五、开展小组合作,聚焦集体智慧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当前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大多幼儿的合作意识普遍不强,有孩子就压根不知道要合作。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家庭原因,孩子在家里普遍都是大人围绕着他们转,就没有需要他们合作完成的事。其次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他们在交往、沟通上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这就导致合作困难。最后是教师的原因,教师没有给幼儿更多合作的机会,没能做好充分的引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发展合作能力也能促成“全收获”理念的达成,因为合作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能提升他们彼此的智能,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游戏。种植活动的开展,给幼儿的合作带来了更多可能。在拔萝卜的活动中,一个幼儿怎么拔,就是不能将萝卜拔上来。教师便鼓励他去请别的孩子来帮忙,没有强行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组,而是让他们将合作变成一种需要。两个孩子在合作的过程中,用力过猛,萝卜叶被他们弄断了,萝卜自然就上不来了。这时候,他们就找来更多的孩子一起商讨办法。有孩子就想到一起用铲子挖,因此四五个孩子就将原先收藏起来的塑料铲子再次拿出来,他们对着萝卜周围的泥土进行挖掘,每个人铲土几次,萝卜就被他们挖出来了。一起合作的几个人看到共同的劳动成果,自然很高兴。受他们这组的影响,其他小组也展开了合作。教师给幼儿不一样的种植活动,他们会在自己一个人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自觉进行合作。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合作的意识,让他们开展真正的合作,进而促使他们感知合作带来的快乐。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合作情境,让幼儿主动分享各自的想法,尽管他们年龄小,懂得的东西也少,但是将他们的智慧汇聚在一起,还是能完成一些他们本来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不但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到了种植的过程。
六、收获劳动果实,分享种植喜悦
收获是幼儿、教师、家长最期待的活动。在幼儿的悉心呵护下,植物成熟了,在植物果实采摘、整理、制作、品尝与分享中学到很多的本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对植物的多种认知。如幼儿知道了白萝卜的果实藏在泥土里,与很多蔬菜不一样。拔萝卜时,幼儿发现要抓住萝卜叶,使出浑身力气拔。刚拔出来的萝卜有些脏,幼儿会齐心协力帮它洗个澡。不一会儿,白净的“胖小丫”就出浴了。蘿卜有了好收成,我们又举办了一次亲子萝卜大餐。教师发出邀请函,爸爸妈妈齐参与,“小鬼们当家”,洗、刨、拌,有模有样的。与爸爸妈妈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收获后的喜悦一同感受,不挑食的好习惯也能逐渐养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观察和照料萝卜、拔萝卜、品尝萝卜之后,萝卜还出现在科学区、生活区等区域,幼儿在做一做、玩一玩中充分体会到探索、发现的快乐,经验在悄然无声中不断积累着。各种各样的萝卜也来到了美食屋,幼儿把买回来的萝卜放在生活区,在刨一刨、切一切中他们还发现了很多萝卜的秘密。“有一种萝卜外面是白色的,里边是红色的,经过了解大家把它命名为‘心里美!”“萝卜里还藏着纹路呢!”……这些都成为了幼儿开展丰富多彩创造性活动的材料,他们有了种植的喜悦,收获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设计会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显然,教师要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成就感与获得感。当前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在整个玩的过程中并不开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因此笑容不够灿烂。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要重视种植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幼儿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以此让其获得自信。最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展示自己觉得有获得感的事或物。当幼儿将萝卜洗干净分享出去时,这就是在展示他们的劳动果实;当幼儿将萝卜放在地上滚动,看谁的萝卜“走得更远”时,这就是在展示他们的游戏素养。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幼儿、教师、家长都是收获方。对幼儿而言,在体会劳动艰辛的同时,也能改变他们的情感与对事物的认识;家长也在获得与子女亲情的同时,对种植的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也能在经验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育幼能力。所以,当下教师要深刻理解“全收获”的教育理念,在种植活动中引领幼儿增进对植物及其生长条件、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幼儿携着情感去关注自己的劳动果实,学会呵护种种不一样的生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