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菲,李巧梅,张亚南,李婷婷,丁国武
1.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甘肃省卫生健康监督保障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妇幼保健院是开展妇女儿童健康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在确保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由于人口结构和生育政策的不断变化,妇幼保健院也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大多数妇幼保健医院存在面积相对较小、基础设施薄弱、保健设备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2]。因此,根据妇幼保健医院的运行特点和现状,如何利用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其合理有效的运作,已成为各地区妇幼保健医院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于妇幼保健院效率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一个决策单元,选取CCR和BCC模型分析201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妇幼保健院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2015—2019年妇幼保健院效率变化情况,以为提高县级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级妇幼保健院作为研究对象(北京、天津和上海没有相应数据,因此不纳入),数据来源于2015—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7—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用于评价决策单元间相对效率的方法[3],通过这种方法可区分有效率和低效率的决策单元,有利于消除能源消耗,并为每个低效的决策单元提出合理的投入量[4]。DEA包括CCR模型,BCC模型及Malmquist 指数模型,其中,CCR模型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模型,该模型得出的效率称为综合效率,主要用于判断决策单元“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是否同时发生[5]。BCC模型是假定规模报酬可变模型,是将综合效率进一步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以判断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6-7],BCC模型可以计算出三种规模报酬状态:即规模报酬不变,表示决策单元的相对规模恰当;规模报酬递增,表示决策单元的相对规模偏小,可适当扩大规模,增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表示决策单元相对规模偏大,可适当缩小规模,减少投入[8]。DEA得分在0~1之间,其中效率值为1即有效,越接近1则有效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有效程度越低[9]。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模型为 DEA方法中一种常见模型,通过计算第t期及第t+1期生产率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衡量投入或产出效率的跨时期变动情况,值大于1表示效率在增长,小于1表示效率下降[10-11]。
本研究运用DEAP2.1软件,选取以投入为导向的CCR和BCC模型分析201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妇幼保健院效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2015—2019年妇幼保健院效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对指标选择的要求,通过查阅整理相关研究的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择机构数、床位数及职工数作为投入指标,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作为产出指标[12-13]。
2019年全国县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86,其中,浙江、广西及海南三个地区的综合效率为1,表明DEA有效,山西、内蒙古、辽宁及吉林等25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小于1,表明非DEA有效。通过BCC模型对综合效率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妇幼保健院纯技术效率水平略高于综合效率水平。其中,浙江、河南、广东等8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为1,河北、山西等20个地区纯技术效率小于1,规模报酬方面,浙江、广西等4个地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河南、四川等3个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1个地区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见表1。
表1 201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级妇幼保健院效率
2.2.1 投入指标分析 我国各地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四川、云南及新疆存在机构数冗余情况,这些地区应当合理减少妇幼保健院数量,以此来减少资源的损耗,四川和新疆两地的冗余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1.25%和34.33%。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及新疆13个地区存在床位数冗余情况,其中福建和新疆两地的冗余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9.87%和31.56%。河北、吉林、江苏、湖南、四川5个地区存在人力资源冗余情况,这些地区应该适当减少人员数量。见表2。
2.2.2 产出指标分析 我国县级妇幼保健院产出不足主要存在于诊疗人次的不足,辽宁、吉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及青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诊疗人次不足情况,其中吉林、陕西和青海三地松弛率较高,分别需要增加287 857、1 042 581、176 846诊疗人数。见表2。
2015—2019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指数、纯技术变化指数、规模变化指数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0.987、0.975、0.987、1.000、0.962,说明除了规模变化指数没有变动外,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指数、纯技术变化指数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除山西、辽宁及浙江等7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外,其他地区均为下降状态。见表3。
2019年我国县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86,有三个地区综合效率为1,分别为浙江、广西及海南,说明这三个地区妇幼保健院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理想状态,有14个地区综合效率小于1,其中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及青海6个地区的综合效率低于0.5,说明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4],总体而言,2019年县妇幼保健院机构数、床位数及职工数的投入与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的产出均衡性相对较弱。通过BCC模型对综合效率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妇幼保健院纯技术效率水平略高于综合效率水平。其中,浙江、河南、广东等8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为1,说明这些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率比较均衡[11],河北、山西等7个地区技术效率低于平均值,说明这些地区的妇幼保健院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规模报酬方面,浙江、广西等4个地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河南、四川等3个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1个地区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对于规模报酬递减地区要适当地缩减规模,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区,应该适当增加规模[15]。
表2 非 DEA 有效省份中县级妇幼保健院松弛量及目标值情况
我国各地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四川、云南及新疆存在机构数冗余情况,这些地区应当合理减少妇幼保健院数量以此来减少资源的损耗,四川和新疆两地的冗余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1.25%和34.33%。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及新疆13个地区存在床位数冗余情况,其中福建和新疆两地的冗余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9.87%和31.56%。河北、吉林、江苏、湖南、四川5个地区存在人力资源冗余情况,这些地区应该适当的控制床位数量,机构数量和职工数量的增速,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改进的关系,注重医院管理队伍层级的质量提升,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我国县级妇幼保健院产出不足主要存在于诊疗人次的不足,辽宁、吉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及青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诊疗人次不足情况,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去医疗状况更好的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医院就医,另一方面,现阶段由于生活环境、生存压力、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制约了人们生育意愿,从而导致诊疗人次的降低[16]。因此,改善医院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创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妇幼保健运营模式[2]是解决县级妇幼保健院当前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5—2019年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0.987)、技术变化指(0.975)、纯技术变化指数(0.987)、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0.962)均呈现下降状态,规模变化指数(1.000)保持原有状态。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由于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和技术的退步所致,而技术效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的降低,2015—2019年,各地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机构数,床位数及职工数在增加,造成投入冗余现象,与此同时规模也在递增,但是当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妇幼保健院的效率会随着规模增大而减小。技术退步意味着基于一定水平的创新输入,t+1期生产前沿的创新输出小于t期生产前沿的创新输出时,要求t+1期需要更多的创新输入才能与t期相同[14],说明县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水平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在降低,因此各地县级妇幼保健院要转变以往的传统诊疗模式,创建智慧医院,让互联网技术在县级妇幼机构落地生根,同时要注重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技术水平,促进妇幼保健院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发展[17]。
表3 2015—2019年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效率变化情况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