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锡伯族民歌反映了锡伯族热爱国家和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歌颂了锡伯族勤劳勇敢的品格和奋发图强的斗志,展现了锡伯族民族生活风貌,讴歌了新时代、新变化。锡伯族民歌的艺术类型丰富多样,伴奏各有不同,音阶调式多变,节拍节奏灵活,体现了多民族音乐艺术形式的融合。锡伯族民歌丰富了锡伯族民族文化,记忆了民族发展的历史,生动反映了锡伯族的生活状况,展现了锡伯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锡伯族民歌;思想内容;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1-0111-03
锡伯族民歌作为该民族的艺术结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形式,集中而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古老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生活风貌,以及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也因此成为该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艺术成果,在该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梳理锡伯族民歌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发掘其中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在丰富中华民族民歌成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为新时代锡伯族民歌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锡伯族民歌的思想内容
在漫長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一直体现出充满活力、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民族风格,在形成丰富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1]。锡伯族民歌是随着该民族曲折漫长的民族历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该民族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生成的艺术种类,是基于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通过创新和积极吸取多民族民歌成果的艺术体系,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从思想内容上看,锡伯族民歌体现着该民族的独特风格,全面深刻地反映出该民族的生产生活风貌和思想精神。具体说来,锡伯族民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反映了该民族热爱国家和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锡伯族民歌的这一思想内容在该民族古代民歌和当代创作的民歌中都有所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民歌中表现得更为集中和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锡伯族民歌大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该民族对于国家的热爱和为国献身的精神。如《飘飘雪花如蝶飞》这首民歌就表现了伊犁锡伯族群众“男男女女齐心干,誓把边疆建乐园”的欢悦景象,以及献身祖国边疆的热情。民歌《为了祖国》也在雄健豪迈的歌声中凸显了该民族“胸中激荡爱国的热情,要为祖国劳动和斗争”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甘于奉献的精神。锡伯族人民还通过改编古代民歌、创作新民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精神。比如,基于锡伯族萨满歌《乌呀啦伊呀》改编的新民歌《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恩情》和《锡伯族人民唱新歌》都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这些改编出来的新民歌作品,鲜明生动地反映出锡伯族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领袖的真挚热爱,对于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一往情深[2]。
其次,歌颂了勤劳勇敢的民族品格和奋发图强的斗志。锡伯族先后经过了渔猎、游牧、农耕和大迁徙屯垦戍边等历史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该民族形成了勤劳勇敢的民族品格和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尤其是在经过漫长的大西迁和屯垦戍边之后,锡伯族接受了艰苦卓绝的生活考验,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勤劳勇敢成为锡伯族民族品格的标签,奋发图强成为其精神写照。表达和歌颂这一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便成为该民族民歌中最主要的题材和主题。《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等早期民歌则很好地反映了这一主题。这些民歌描述了该民族曾经的渔猎生活,反映了“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回”的生活景象,叙述了他们屯垦戍边二百多年历史中“苦战奋斗求生存,开凿大渠察布查尔”的历史实况,也唱出了他们在农耕生活中“六畜兴旺靠勤劳,五谷丰登汗水浇”的辛苦稼穑。锡伯族民歌将这种民族精神品格运用歌谣、民歌和说唱等方式,以及传统的“萨满神歌”等形式进行了传播和弘扬,实质上是对中华民族品格的赞美和歌唱,也是丰富和深化中华民族民歌的具体表现[3]。
最后,展现了锡伯族民族生活风貌,讴歌新时代、新变化。锡伯族的民歌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民族生活习俗,如反映丧葬习俗的《哭葬歌》,体现婚姻习俗的《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表现生产劳动方面的《四季歌》,描写游乐情景的《叼羊歌》和体现信仰习俗的《喜林妈麽歌》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讴歌新时代、新变化,赞扬改革创新成为锡伯族民歌的新主题,《最幸福的时刻》《我是锡伯族人民的歌手》《歌颂祖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这些民歌立足锡伯族人民生活和生产变化,歌唱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号召,走进新时代的心情和感受,歌唱他们在坚守优秀民族传统的前提下,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的精神风貌。锡伯族民歌体现出,在新时代锡伯族人民把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创新提高生产水平放到重要位置,把增强民族幸福感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努力争取幸福的社会现实。
二、锡伯族民歌的艺术形式
锡伯族民歌不仅全面深刻反映了该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格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也表现出曲调优美婉转、节奏多变、轻快活泼、多姿多彩的民族情调。
首先,民歌类型丰富多样,伴奏各有不同。锡伯族民歌类型较多,每一类型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伴奏方式。锡伯族民歌中萨满歌有20多种。这种民歌融歌、舞、音乐为一体,每首歌都有自己固定的曲调,演唱时用弹拨乐器伴奏。锡伯族民歌中大约有10种叙事歌,它们篇幅较长,在演唱过程中大都有固定曲调和乐器伴奏。以婚礼歌为主的习俗歌也是锡伯族民歌的一种类型,该类歌曲在演唱时也有固定的曲调和特定的乐器伴奏。田野歌,亦称情歌,通常在形式上第一句喻景,句式较短,第二句寓意,句式较长,歌词的首、中、尾押韵,曲调固定,歌手自编自唱,也使用乐器伴奏。此外锡伯族民歌还分格言歌和儿歌,这两类民歌也大都曲调固定,演唱时用乐器伴奏。除此之外,在锡伯族民歌中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即念唱调。这种民歌形式的念唱调,不仅承载了锡伯族的历史沿革,同时还具有联络和巩固民族友谊,愉悦民众精神,教育民众的功能。
其次,音阶调式多变,节拍节奏灵活。锡伯族民歌在音阶调式、节拍节奏以及曲调结构等方面有显著的特点。锡伯族民歌明显具有变幻莫测、自然灵活的节奏特征。街头民歌《塔拉依舞春》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首颇具民族特色的民歌,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音阶调式多变、节拍节奏灵活的特点,赞美了锡伯族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资源。在艺术形式上,这首民歌采用即兴对唱,使用两个不对称乐句组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特色,显得自由欢快。就音阶调式而言,锡伯族民歌除有五声音阶外,四声和六声音阶也多有出现,尤其是作为主体的清羽、清角等偏音,也往往出现在同一首民歌作品中,形成容量极大的八声或者九声音阶。在曲调节奏方面,锡伯族民歌突出体现了优美婉转、节奏多变、活泼多姿等特征。
最后,多民族音乐形式融合。锡伯族是一个有着大迁徙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民族。在历史上,锡伯族在保持民族独立性的同时,也与其他民族有着较广泛的文化交流交融。他们与蒙古族、女真族、满族、朝鲜族和汉族以及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表现在民歌上,就体现出既传承本民族特色,也吸纳融汇其他民族民歌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如锡伯族民歌《敖都之歌》悠长的曲调和赞美生活环境的审美倾向,都体现出汲取了蒙古族民歌粗犷豪迈的艺术风格。《萨满歌》《打猎歌》《摇篮曲》则明显地具有满族民歌的风格。《老人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朝鲜族音乐艺术的借鉴。《劝学歌》则表现出汉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另外,锡伯族民歌在演唱过程中的伴奏乐器,也带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如锡伯族常用的民歌演唱伴奏乐器东布尔,与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蒙古族乐器托布尔秀很相似。
三、锡伯族民歌的文化价值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锡伯族民歌记录了该民族发展历程,反映了该民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精神,也体现了该民族的民歌与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民歌相互交流、彼此交融的轨迹。因此,锡伯族民歌在锡伯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丰富和深化了锡伯族文化。锡伯族民歌与东北和新疆诸少数民族的民歌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和艺术互鉴。锡伯族民歌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融合了诸多民族音乐艺术特征,创新发展了本民族的民歌,并体现出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和风格[4]。从这一点上讲,锡伯族民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突破了单一民族文化的限制,融汇了多民族的音乐艺术。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锡伯族民歌不断创造和更新了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通过讴歌新生活,反映新时代,歌颂改革创新,产生了体现锡伯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的、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和深化了锡伯族文化。
其次,生动地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民族风貌。锡伯族民歌的创作大都源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因而具有明显的生活气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特點体现在锡伯族民歌的演唱中,而尤以该民族的歌伴舞演唱形式最为突出。在锡伯族的民歌演唱中,大都伴随着舞蹈表演。无论是狩猎舞、手鼓舞、踢踏玛赫欣,还是请安舞、荷包舞、扇子舞和手帕舞,还是捡麦穗舞和马舞,都与锡伯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密切相关。其中的舞蹈动作生动夸张,所配的音乐节奏和民歌演唱也大都欢快明朗,反映了锡伯族群众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成为民族群众劳动和生活的艺术再现[5]。
最后,记录了锡伯族的历史发展。锡伯族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为民歌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反过来民歌又记录、反映和展现了该民族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文化的丰富深厚。锡伯族民歌中的渔猎歌《亚其纳》《蝴蝶舞歌》等记录了锡伯族先民在东北地区上山狩猎、下河捕鱼的原始渔猎生活。清代前期锡伯族民歌中的萨满歌、田野歌、习俗歌反映了锡伯族群众的社会生活风貌。清代后期锡伯族民歌以叙事歌为主,如《迁徙歌》等记录了该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民歌则记录了在新的历史阶段锡伯族人民生活的新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锡伯族并没有留下史书典籍和文化典籍,该民族的历史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主要通过民歌被记录下来,所以锡伯族民歌是民族历史的重要记忆载体。
综上所述,锡伯族民歌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和再现了该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从而成为锡伯族颇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通过梳理和分析锡伯族民歌体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可以探寻锡伯族民歌的传承发展及其与其他民族民歌的交流融合,揭示其民族风格和艺术贡献,领略这一民族艺术的发展成果,明确锡伯族民歌在自身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为新时代锡伯族民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参考文献:
〔1〕博雅杰,尹爱青.中国东北、西北锡伯族音乐文化变迁的历史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17(03).
〔2〕丁丽伟.对新疆锡伯族音乐文化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金田,2016(05).
〔3〕刘江峡,尹爱青.东北地区锡伯族音乐文化认同及其音乐文化建构[J].中国音乐,2019(02).
〔4〕柳述.锡伯族音乐风格发展与演变[J].音乐时空,2014(16).
〔5〕吴晓霞.新疆锡伯族“贝伦舞”文化意象及传承机制[J].文学少年,2021(31).
(责任编辑 曹彩霞)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Form of Xibo Folk Songs
LI You
(Departmen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Xibo folk songs reflect the Xibo people's dedication to the country, praise the Xibo people's hardworking and brave character and fighting spirit, show the Xibo people's life style, and eulogize the new era and new changes. The artistic types of Xibo folk songs are rich and diverse, the accompaniment is different, the scale and mode are changeable, and the rhythm is flexible, which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ethnic music art forms. The Xibo folk songs enrich the Xibo national culture, remember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vividly reflec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Xibo people, and show the positive spirit of the Xibo people.
Keywords: Xibo Folk Songs; Ideological Content; Artistic Form
收稿日期:2022-09-12
作者简介:李优(1984-),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