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2016-06-08 08:21汪小琴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4期

汪小琴

摘 要:陶渊明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历来论诗的人都把他看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钟嵘更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卓立于诗坛,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田园的诗句,如《诗经·载芟》中“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后来至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诗中语言接近口语,近似歌谣,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他的田园诗来自自然,与自然一体,又高于自然,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他把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一一融入到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中,看似平淡的诗句,却流动着一种浓浓的情韵。下面从几个方面,略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其一、把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官场的黑暗形成对比,充满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纯洁恬静田园生活的热爱。归隐后陶渊明在诗歌中大量描写田园的幽静和自己徜徉其中的愉悦心境,与他悲叹行役、描写官场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归园田居》之一,这首诗写于诗人归隐后初期。诗人把隐居田园和官场对立起来,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自己回归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是飞回山林的鸟,重返深潭的鱼。在他心目中,恬静的农村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净土,是污浊官场的对立场,这表现出诗人对污浊不堪官场的鄙视及自然谐和、恬静优美农村生活的喜爱。诗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的白描,是诗人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这平凡的事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至真至淳的境界里,诗人可以饮酒、可以采菊、可以劳作,可以漫步。这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官场的令人窒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如《饮酒》之五,是《饮酒》二十首中的名篇,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摆脱世俗官场隐居闲适生活中的悠然自得的真实心情。诗中描绘自然景色倾注诗人的思想感情,展现广阔意境,情真景切,情景交融,归隐后以酒为乐,以酒远世,以洒为隐,以酒化千愁,借醉后的“悠然”,苦中作乐,暂时忘忧。此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描写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唱。

其二、描写农村生产劳动生活的情景。因为诗人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歌颂劳动,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归园田居》之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诗人主要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初回农村参加农田劳动的情景,并由衷地喜爱劳动,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 “衣沾不足惜”这句看似平淡,但正好映射出了“但使愿无违。”其中所说的“愿”更蕴含了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不失去自我的意思,显示出诗人终于脱离尘网,复归于自然,是他作为一个自食其力者对劳动成果的期望。《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旬潠田舍获》这首诗是诗人五十多岁时写的。此时在农村已度过了十二年的躬耕生活,诗人感其劳作是勤苦艰辛的,对农民生活的困苦已有深刻的认识,但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安慰,感受劳动的甘苦,对农业收成,与普通的农民一样,既报希望,也有忧虑。

其三、反映农民和诗人自己田园生活的贫穷困苦状况。深刻地描述了农民生活疾苦状况,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劳动者温饱得不到解决的愤慨,怨怒之情充满全诗。《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乞食》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杂诗》之八中:“代耕本非望……且为陶一觞。”这些诗大多数描述诗人晚年每逢天灾屡受饥寒的境遇,从中可见在战乱和灾害中农民们的悲惨生活情景,用饱含泪水血水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贫穷饥饿。可见诗人此时的田园生活过得困顿辛酸。

其四、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生活。诗人生活在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诗人历经坎坷、遭受贫穷饥饿,但对人类社会仍抱有希望。现状他无法改变,只好借助于笔墨虚构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在这块自食其力无为而治的乐土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陶然自乐的悠闲生活。《桃花源诗》及其附记就寄托诗人的这种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用浪漫主义手法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勾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风景画,来编绘自己的理想蓝图,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农民的思想愿望,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但桃源世界只能存在幻想,不能成为现实,只有田园才是他的生活现实,于是他努力把他的田园变成寻求理想生活境界的王国。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把理与情相统一,把古朴与淡雅相融合,以深沉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为底蕴,以诗歌展现了一种明净而单纯的自然之美,从总体上感染读者。

参考文献:

[1]林语涵编著.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9.

[2]陈玉刚著.中国文学通史简编[J].大众文艺出版社.

[3]乔力编著.话题中国文学史[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