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蓉 陈湘红
内容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各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其讲述内容与今相去甚远,部分理论知识晦涩艰深,在较为完备的线上课程资源基础上,为提升教学效果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目的,教学团队积极研究智慧教学新形态,让古汉不“古板”,焕发新意。我们探索的古代汉语三阶“二五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使学生加深对古代汉语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古代汉语 三阶 混合式教学 意义与实践
古代汉语课程是各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其讲述内容与今相去甚远,部分理论知识晦涩艰深,以往的古代汉语传统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在较短的课时内,一味采用单向讲授的方式,会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古代汉语艰涩难懂,知识量大,要让学生在短短一年內实现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不能及的[1]。探讨古代汉语教学困境的文章屡见报道,如宿爱云、程树铭《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及新教学模式的探索》[2],赵家栋在《如何走出古代汉语教学的困境》中建议:“对于文选的教学……老师布置学生在课下先阅读所选篇目,这些篇目可以是今注,也可以是古注,甚至是白文,再向学生介绍几部常用的古代汉语字词典,让学生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答疑,解释重要的字词句和特殊的语法现象,而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古代汉语教学在探索与实践中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然而国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努力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各个学科中。但目前学者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大多注重于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鲜少有学科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运用的论文研究。本项目古代汉语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探讨出基于三阶“二五三”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一.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意义
古代汉语是一门不可速成的课程,它的学习和外语有相似之处,即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较强的语感。然而,教育大环境已经改变,专业课课时一压再压,教师不可能再有充足的课时给学生反复讲授、辅导。加之学生在快餐文化氛围的浸染下成长,已渐渐失去细细品读、涵咏经典的兴趣,很多学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陷入了一定困境。大家都在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探索的三阶“二五三”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诸多意义。
1.可解决古代汉语课时严重不足之窘境
古代汉语课程难度较大,教师在较短的课时内,一味采用单向讲授的方式,会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如果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把部分课程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学习,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辅导和课堂上的答疑,可以把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的教学资料、参考资料和练习等上传至云课堂和微助教等平台,学生利用课下进行自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2.能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多为古代文献典籍,知识内容偏旧,且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且各高校所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风格多为传统的模式。然而古代汉语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关系到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研究,跨度大,难度高,如果采用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调查,高校学生对古代汉语感情一般,大多学生认为古代汉语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其中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该专业的学生约占48%的人认为古代汉语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与此同时,31%的人认为古代汉语学习过程枯燥无味以及31%的人认为该科学习内容艰涩难懂[4]。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玩手机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环节中来,增加了课堂的互动环节,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微视频中,教师把传统的呆板的知识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课堂走进了短视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独特人格魅力,避免了传统视频给人的距离感。
3.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古代汉语学科为学好其他课程,特别是涉及中国古代典籍阅读的课程,例如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古代汉语学不好,就不可能读懂古代文献,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分析就会产生偏差,甚至错误。古代汉语相较于其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知识相对较呆板,学生对其学习的求知欲和自觉性稍弱,在课下自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多数古代汉语教师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互动,教学语言机械刻板,无法把学生的兴趣点牵引到古代汉语知识上,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我们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环节中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全体学生互动,能及时得到学习情况的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古代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与实践制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古代汉语课程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评判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古代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与实践制定,对于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古代汉语课程三阶“二五三”混合式教学实践
本课程拟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对标学校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的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建设标准[5],近五年来,古代汉语教学团队紧密协作,精准发力,全力建设,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阶“二五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达到着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家级“金课”标准。
(一)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目标的设计
秉承“立德树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及古代汉语专业特色,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我们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情感,唤醒学生学习激情,作为本课程教育建设方向和重点,拟达到如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學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古代汉语教育和研究工作等情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与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驾驭中学语文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古代汉语初步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传承弘扬被誉为绝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识遗产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3.知识目标:古代汉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本课程以讲授古代典范的文学作品及古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备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古注、音韵等基础知识。
“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古代汉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古代汉语课程中去,培养学生建构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责任意识,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有担当的师范类素质人才。
(二)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建设
围绕教学目标,按照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对照中学语文新课标及师范专业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智慧教学平台完善线上教学资源。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建设完成古代汉语线上课程70多个PPT文档、50多个音视频、30多个作业库、200多个题库、十多个试卷库。资料库有学生创作的楚辞、格律诗、课本剧表演图片等等。课程任务点分布情况为文档、视频、音频、章节测验各占45%、27%、14%、13%。
在较为完备的线上课程资源基础上,为提升教学效果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目的,教学团队积极研究智慧教学新形态,让古汉不“古板”,焕发新意。我们探索出的三阶“二五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下表所示。
三阶“二五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三阶,主要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二五三”是对应的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指整个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两种形态。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两”种准备
准备一:每期开课前,学习通建班、分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各组设计组徽、口号;订立制度、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教习传统礼节。
准备二:课前,学生线上预学、自测、提问,老师答疑。
第二阶段——课中:“五”步骤
1.课前礼:由学生引领进行“习礼”活动(掌握传统礼仪,静心)。
2.检验“一周一经典”:利用学习通“抢答、选人”等功能,检查学生经典背诵。
3.课堂教学:利用学习通“主题讨论/章节测验/抢答”等检验学生线上重点知识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4.总结:教师对每课时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
5.结课礼:由学生引领进行“习礼”活动(念诵感恩词)。
第三阶段——课后:“三”个任务:巩固:作业;拓展:一周一经典背诵;预习:预习下节知识点(观看视频,发现问题,作业)。
除此以外,本课题组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分组任务(PBL)”功能,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积极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古代汉语专业技能。
1.线上“生僻字”演唱与吟诵
2.线下“汉语言文化周”活动。2007年至今,本课程教学团队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汉语言文化周”活动,本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的专业汇报(过关)与专业能力竞赛相结合,为学生打造提升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平台。
3.线上线下营造古汉学习情境。师生在群聊及网络平台常用古文进行交流,并将古诗词文传统吟诵、课本情景剧等引入教学,营造古代汉语学习情境,建立文化自信,从而热爱古代汉语。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三个阶段的古代汉语“二五三”教学设计,其中线上与线下教学两种形态,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没法子界定哪些教学步骤是单纯的采用线上模式,哪些是采用线下模式。换言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三)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考核方式设计
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要求很高。一般学校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但需要实际应用,还要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对标新时代古代汉语教学目标,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水平在不断下降。同时,现在学生面对各方面巨大的诱惑和压力,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古代汉语仍然得不到新时代学生青睐。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除了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外,为了突出运用,注重平时,动态把握,加强评价时效性,做到动态、综合而全面,我将古代汉语课程考核方式也设计为线下考评与线上考核相结合。近五年的混合式考核方式,我们不断完善系统考评方案,采用形成性考核,重在过程获得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各个阶段。
第一学期期末考核=20%(作业)+40%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语音测试、汉字纠错测试)+5%各级各类语言比赛+35%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期末考核=10%课堂提问及作业+30%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语法纠错测试)+20%语言小论文+40%期末考试。
迄今我们已经建设完成线上考核试卷库15套,为提升学生古代汉语专业能力,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师范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这些各级各类语言比赛的得分纳入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的平时分值,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力度。
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是一个连续、动态、多元的课程考核模式,考核评估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过程。作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考试改革将以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考核评估学生所有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内外学习表现、行为态度等也要进行评估,综合考察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而不是由期末考考试成绩“一锤定音”。
古代汉语课程具有“理论课”和“工具课”两个性质,但受旧的教学观念影响,古代汉语教学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个班可达一百多人,这种仅把古代汉语当做“理论课”来上课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下需求,更不适应新形式下古代汉语教学目标。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日渐充足,但各学校对该课程的课时却在不断压缩。全国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研讨会将古代汉语课时底线定位为两学期,每周四课时,8个学分时,然而大多数高校只有6个学分时,甚至部分学校压缩到4个学分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厚重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混合式教育新形态的运用必将成为古代汉语教育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刘晓蓉,陈湘红.地方本科院校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20(06):22-24.
[2]宿爱云,程树铭.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及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3):124-125.
[3]赵家栋.如何走出古代汉语教学的困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4):132-134.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1.04.016.
[4]宋琤.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05):115-118.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基金支助: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古代汉语课程三阶‘二五三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立项编号:HNJG-2022-0275)。
(作者单位:懷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