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
摘 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新中国外交的一贯方针和立场,也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而复杂,国家领导人近期的一系列出访和重要讲话,再次反映出中国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在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时,始终注重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聚焦发展。在实践中,加强南南合作的工作重心及主要路径,包括加强南南合作机制建设、致力于全球减贫事业、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深化与各国的人文交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加强同發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也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对推进现行国际秩序的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1 - 0037 - 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1]61把继续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加以明确。2022年5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在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中,指出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强调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中国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给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目标走向,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发展合力。
一、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立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将会使这个世界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稳定。而这也是几十年来中国外交的努力方向。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遭遇和经历,曾经为摆脱殖民统治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要求”[2]261。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根据这些原则同许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这个地区的和平。”[2]261同时,我们和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又都面临着维护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要真正完全独立,光政治独立不够,还要经济独立、文化独立。”[3]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联合起来,抵制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往,共同发展。20世纪60年代,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刘少奇频繁出访亚洲国家,与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领导人就维护主权、发展民族经济进行深入交流,表达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立场。[4]在非洲地区,中国也在积极援助中小国家,自己勒紧裤腰带,为非洲兄弟修建铁路,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是站在一起的。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也让更多国家感受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于1974年2月正式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该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深刻分析国际局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变了以往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创造性地从世界政治经济的力量分布对“三个世界”加以阐释,从而对“三个世界”作出了合乎国际战略形势的判断。邓小平在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时,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一个新的战略规定,重点阐述。“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有利于加强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打开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中国与第二世界国家关系的改善,这对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打开对外关系的大门意义重大,起到了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把“三个世界”的划分视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指导我们外交路线的重要依据。在邓小平全方位开放的外交方针指导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方式多样化,高层互访频繁,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协调和支持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给中国的国际关系定位是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5]邓小平在会见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时,不断传导加强南南合作、改变国际旧秩序的战略思想,申明我们同第三世界国家永远保持团结与合作的外交立场。这一立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产生重要影响。
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基点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推动和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承袭邓小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务实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清晰地表明中国立场,提出中国方案。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在各种风险与挑战面前,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视中国的发展为其主要威胁。面对这一局势,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我国全面谋划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尤其高度重视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62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向,是我们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多边主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伙伴。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尤其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是平等相待。中国是礼仪之邦,对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向来以礼相待。我们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习近平强调,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6]2018年,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在合作中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同12亿多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尊重和支持非洲,并提出“五不”原则,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7]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的真诚、友好、平等立场。2022年是中国与马尔代夫建交50周年,习近平在与马尔代夫总统萨利赫互致贺电时指出,建交50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典范。[8]2022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时又讲到,中国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也没有兴趣搞地缘争夺。[9]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平等相待的外交立场,推动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大,也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其次是互帮互助。邓小平当年就主张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实力相对弱小,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相对有限。因此,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正当权利,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协调合作、互帮互助,要协调和强化我们的共同立场。习近平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过程中,常常讲到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理念,并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表达中国人民的诚挚和友善。在2021年中国—東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再次表示,我们要守望相助,互帮互助。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重情义,讲信义,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10]。在南南合作框架内,中国愿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通过加大对外援助、减免债务等务实措施,帮助改善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环境。
再次是聚焦发展。发展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首要任务。2021年9月,习近平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11]他在此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还郑重提出,“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11]中国愿意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多领域合作,在对外开放中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多赢和共赢。2022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双方就多个发展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光伏等新能源合作,以及农业、科技、民生等领域合作都是中巴合作的重点。中方强调,愿同巴方深化发展战略对接,以更高效率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工程。[12]2022年11月3日,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哈桑是二十大后来华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帮助修筑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已经成为中坦和中非友好关系的象征。在此次元首会谈时中方表示,愿同坦方交流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支持坦桑尼亚民生发展。两国宣布将中坦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3]总之,在与发展中国家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致力于不断深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缓解债务压力,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14]
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新时代的实践指向
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深化相互合作的必要性。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挑战,只有坚持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各种危机和困难。我国外事工作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强化顶层设计,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不但有利于我国在发展中国家里影响力的不断上升,更有利于我国外事工作在当前复杂局势下保持平稳发展,从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展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开辟了新局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也逐步发生变化。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注重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及对外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形象。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给予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和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在此方面,我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坚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的外交立场,不断传递出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信息,展示中国在国内与国际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例如,我国于2020年,共历时八年完成了将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积累了减贫良方,为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这些国家减贫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在国际社会,中国践行正确的“义利观”,讲情谊、讲道义,表达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情怀,展示我国外交既讲原则,也讲情谊、重道义的一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支持。从当年的“坦赞铁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15],并通过扩大投资、文化技术交流等,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实践合作发展理念。
(二)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世界呈现多样性的力量组合,这有助于制衡单边主义霸权,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利益的平衡化、发展的多样化,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将产生积极作用。发展和安全是各国的共同关切,发展中国家有许多相似的利益诉求,需要在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共识。在全球发展进程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要合作办大事。“要加强粮食、能源合作,提高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16]其中,绿色能源转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合作潜力就很大,回报率也高,中国可以加强绿色投资,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在发展进程中不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世界和平的维护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否则便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和平。只有同舟共济,不断缩小南北鸿沟,才能真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长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坚持我国外交的一贯立场,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形势下,走出一条与“你输我赢”“零和博弈”完全不同的道路。
(三)推进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现有全球治理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西方大国维护其利益的价值选择,对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影响深刻。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中,中国不会做旁观者、被动的跟随者,而是主动成为参与者、引导者。我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加入一系列国际组织,参与相关国际法规的制定。我国已经成为能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更多地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坚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合作,有利于我们对外多交朋友。新中国发展历史证明,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我们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结下患难之交。每当我国面临来自国际强权势力的巨大压力时,都是发展中国家给予我们支持和信心。我们也从不会忘记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帮助。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大会上,再次对曾经支持我们重返联合国的兄弟国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愿意以自身能力,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国际秩序提供有益经验和内在动力。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思路,愿意与世界各国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在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进程中,推进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倡导的重要理念。中国对“命运共同体”概念有一个不断延伸和完善的过程。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祖国和平統一大业时就说,“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17]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8]2014年7月,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时表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19]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倡导“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至此,“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使用,已经从国内延伸至国际社会,从双边关系拓展到多边关系中。此后,习近平多次在国际社会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历史和哲学角度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等重大问题,对“世界之问”给出了中国答案,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成为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所在。该理念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上得到广泛认同,也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大多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在今天世界复杂多变、传统与非传统的各种威胁持续干扰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状态下,能力相对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更希望在合理的规则和体制下,加强南南合作,南北沟通对话,携手共同应对挑战。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着眼于各国利益的共同维护,超越了国家层面。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中,我国迅速采取行动,对在疫情中陷入困境的国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许多受益国家深受感动。在欧洲国家自顾不暇之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经冒着严寒,亲赴机场迎接中国送来的首批新冠疫苗。他表示,他在任何场合都不会掩饰对中国的热爱。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场疫情再次昭示我们,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21]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卫生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各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都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重大的全球性挑战对于各国而言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大事,需要从人类休戚相关的视角思考应对之策,中国愿意为世界发展与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主要路径
世界是一个整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同世界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以及持续贫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掣肘。中国对这个道理早已看得十分透彻:“南方要改变贫困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还有什么市场?”[22]1011发展中国家自身需要改变经济落后状态,世界其他国家也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作为经济再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其中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南南合作。[22]1011中国是发展中大国,长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往来,积极探索南南合作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得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更加灵活和注重实效地处理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机制上呈现双边与多边关系并行不悖、多边外交制度化的态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南南合作机制建设
南南合作的加强需要依托有效的合作机制,推进南南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深层次发展。中国将充分运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交流平台,借助开放性的多边机制,开展广泛的经济、政治、外交合作。上合组织是国际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也是国家间开展多边合作的典范。习近平在2019年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倡议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经过多年多领域中的有效实践,上合组织机制不断完善。习近平在2022年的撒马尔罕峰会上总结了上合组织机制不断发展的五点成功经验,这就是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这五点经验“充分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62南南合作机制的加强涉及诸多区域组织,中国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其区域组织保持沟通对话,充分发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的积极作用,积极运用10+1、10+3合作机制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等多边架构,同亚、非、拉美等南方国家一道,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利益。
(二)推进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
习近平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应对全球发展中面临的极端贫困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的减贫经验是能够分享给发展中国家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农村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对全球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在2022年11月召开的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愿与地区各国分享减贫经验,持续推进东亚减贫合作项目,助力地区减贫发展。中国主张在粮食安全、卫生安全、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致力于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并支持联合国在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11月,习近平在“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上表示,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复杂严峻,中方愿意“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24]
(三)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怀。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讲到,“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25]2022年,中国一方面努力战胜疫情给国内发展带来的严重干扰,另一方面我国领导人于6月24日向世界宣布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26]2022年11月我国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这个世界上唯一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展会的成功举办,让我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机遇,也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中国展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窗口和平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也为带动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9“一带一路”的拓展,使沿线诸多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交流等方面深受其益。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积极推动设立新的金融机构,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金融产品,让各国分享中国经验,看到中国的大国担当。众所周知,疫情期间中国还坚持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发展中国家,至2022年4月,我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抗疫能力。“中国还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27]
(四)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当今国际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多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交流主体包括个人、社会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内的诸多国际关系行为体。一个国家的对外人文交流往往能够体现其软实力的一面,并对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军事交流的拓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人文交流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李克强在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进一步拓展人文交流的计划。包括中方将举办10+3移民政策研讨会、实施10+3执法菁英奖学金项目,加强各国移民和执法部门交流合作。中方还将优化疫情防控举措,以便为东盟和日韩留学生返回中国继续学业提供便利。同时我们可以利用10+3文化城市网络平台,开展东亚、东盟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并通过“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的落实,加强文化旅游务实合作。[28]我国将持续办好青年交流营、妇女论坛、民间友好论坛,以及传统医学论坛等活动,并计划于2023年举办友好城市论坛。通过频繁、友好的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了解,密切民间往来。
(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1]60。中国基于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权益考虑,选择以负责任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多边主义的立场,以应对新的挑战。这与美国主动放弃大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对外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倡导开放包容,积极争取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更大空间,支持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世界朝着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一直把联合国视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机构,是实施多边主义的核心机构,践行多边主义就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实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构建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
总之,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改变。发展中国家数量多,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差异大,中国主张求同存異、开放包容,通过交流互鉴,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利益共生、权利共享,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1.
[4]刘源.梦回千古 少奇永在:下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0-23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58.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9.
[7]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8-09-03)[2022-11-2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23084.htm.
[8]习近平同马尔代夫总统萨利赫就中马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N].人民日报,2022-10-15(1)
[9]孙广勇.习近平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N].人民日报,2022-11-19(2)
[10]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N].人民日报,2021-11-23(1).
[11]习近平.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6-25(2).
[12]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N].人民日报,2022-11-03(1).
[13]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22-11-04(1).
[14]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N].人民日报,2021-01-26(2).
[15]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26(2).
[16]习近平.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2-06-23(2).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18.
[18]中国的和平发展[N].光明日报,2011-09-07(10).
[19]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N].人民日报,2014-07-18(2).
[20]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
[21]习近平.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2(2).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3]习近平.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9-17(2).
[24]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N].人民日报,2022-11-13(1).
[25]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3).
[26]习近平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6-25(1).
[27]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2-04-22(2).
[28]李克强在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2-11-12)[2022-11-25].http://www.gov.cn/premier/2022-11/13/content_5726559.htm.
Strengthening Un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A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s Diplomacy
Wei L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un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e consistent policy and position of the New China's diplomacy,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foothold of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At present,China is facing a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recent series of visits and important speeches by state leaders once again reflect that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ing un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n China develops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she has persistently urged the equality of nations,big or small. And China also focuses on mutual help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n practice,China's work focus and main path for strengthening South-South cooperation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mechanisms,committing to the cause of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providing more public good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deepening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countries,and practicing true multilateralism,etc. Strengthening un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not only demonstrating China's role as a great power,but also contributing to the maintenance of regional and world peace,and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Key words: developing countries;unity and cooperation;China's diplomacy
責任编辑:刘有祥 邱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