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历时地看,文学批评的同人化与圈子化现象内在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特定时期,比如说“五四”前后或20世纪80年代以来,“圈子”的合力有助于文学批评的对话性与及物性的实现,一度深刻地形塑并影响着文学的生产机制与时代品格。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同人”批评与“圈子”批评面临着新的危机与挑战。随着文学地位的下降,文学批评也开始走向边缘,“圈子”不断缩小,视野也逐渐收窄。同时,随着专门化和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学批评的“圈子”也有固化的趋势,其强大的“排他性”日益导致“真话”的缺失,出现圈子内自说自话、与时代和社会脱节等等问题。在此情境下,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同人化”与“圈子化”批評的成就与缺陷并寻求破解之法,已然作为一个亟待讨论的议题被提出。基于此,我们组织了这一笔谈,从新媒体语境下“圈子化”批评的破解之道、文学批评的公共性与有效性、严守批评主体的底线等角度切入,就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徐勇(厦门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