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2023-05-30 04:32李仁霞史一鸣刘超
关键词:华东地区生态环境

李仁霞 史一鸣 刘超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华东区域整体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础较好,两大系统进入高水平耦合状态;(2)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提高,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正在向好发展;(3)各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状,但各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区域内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协同效应明显。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生态环境;耦合与协调;华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F299.27;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3)01-0037-06

一、引言

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从17.92%增加至63.89%,促使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但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水污染、土地污染、雾霾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为此,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现有的研究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最早提出田园城市,到压力—状态—相应模型,再到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脱钩模型等,旨在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国内,空间上,学者选取特大城市群、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和省级城市等不同尺度區域开展实证研究。[1-3]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运行总量最大的板块,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借鉴PSR(压力—状态—相应) 分析框架,从华东地区整体、各省之间多个维度,探究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区域协调发展,寻找实现综合、高质量、生态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二、研究区域概况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对象区域整体概况

华东地区总面积有80.51万平方千米,主要地貌是丘陵、盆地和平原。2020年华东地区常住人口4.23亿人,其中,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和福建省各省市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分别为61.9%、71%、58.33%、89.1%、72.2%、60.44%、68.75%,GDP总量38.7万亿人,人均GDP9.1万元,全国排名第一。华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铁路、水路、海运和空运四通八达。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研究涉及华东地区六省一市2010—2020年近11年数据,台湾省不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

(二) 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指标数据的合理性原则,借鉴之前的研究文献,将城镇化系统分成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四个子系统[4],借鉴PSR(压力—状态—相应)分析框架,将生态环境系统分成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子系统[5],详见表1。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针对两大系统内各个指标差异性,在耦合协调分析之前将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方便指标之间的比较,如下式所示。

负向:

正向:

(二)熵值法赋权

熵值法是利用熵值反映指标的差异程度,通过对信息熵的计算来判断指标信息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信息熵越小,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具体计算的方法如下:

(1)计算第i年份j项指标的比重

(2)计算指标信息熵

k =1/ln m,其中 m 为评价年数,n 为指标数。

(3)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4)计算指标权重

(三)综合评价指数

完成各个指标权重处理后,需要构建华东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通过该值来衡量各个系统的发展情况。其中,华东地区城镇化系统综合值用f(x)表示,生态环境系统用g(x)表示。

(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算

接下来就是建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耦合度模型:

式中,C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表明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程度,取值范围为[0,1],即C越接近0,说明两者耦合程度越低。C越接近1,说明两者耦合程度越高。但是耦合程度不完全能反映两个系统的协调程度,因此需要将综合协调指数T引入模型中。[6]

式中,D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为[0,1]。D值越小,说明两者耦合协调度越低;反之,越高。

(五)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

综合目前的研究基础,本研究根据D的大小来将耦合协调度共划分10小类,确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对发展程度,具体见表2和表3。

(六)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各个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华东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和福建省历年统计年鉴,历年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间演化分析

2010—2020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大于0.8,参考前面确定的耦合等级划分类型,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表明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间的耦合状态良好,发展稳定且有序,整体区域向好发展。具体来看: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均达到0.8,进入高水平耦合状态。2014—2020年是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稳定向好。2020年,五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0.9以上,说明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基础较好,如表4所示。

2010—2020年期间,除了安徽省,其他六个省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2020年均达到0.7。其中,2010年上海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0.7,已经进入中级协调;2015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处在0.6以上省市达到五个,其中,江苏省和上海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达到0.7,进入中级协调阶段;2020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处在0.7,整体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如图1所示。

(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布局分析

选取2010—2020年11年间的关键发展年份:2010、2015、2020,制作了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图2。具体可以得出:(1)华东地区各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逐渐提高,空间上,以上海为中心,向内、向西逐渐递减,形成上海市、江浙鲁、皖赣闽三阶梯;(2)在上海市带动下,在东部江苏省和浙江省拉动下,互联、互通下,区域间联动效应明显。其中,在上海市引领带动下,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从初级协调步入中级协调状态。而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区位优势明显,在华东区域内交通辐射能力强,同时华东区域内传统产业不断被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替代,加上安徽、江西等省份自身资源配置优化,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使得华东区域内安徽省、江西省等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快速发展。

(三)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2010—2020年期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类型较多,包括两大系统同步发展型省市、城镇化水平滞后型城市,没有生态环境滞后型省市。为了便于比较,将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为高城镇化—同步协调型、中等城镇化—同步协调型、低城镇化—初级向中级转变型。

(1)高城镇化—中级协调型。该类型主要有上海市。作为华东地区经济指向标,上海市进入高水平城镇化状态,在整个区域内经济能力较强,目前上海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在追求经济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上海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好,属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城市。

(2)中等城镇化—同步协调型。该类型主要有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这三个省份城镇化程度均高于中等水平,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三个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从初级向中级转变,2020年三个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已经达到中级程度,说明该类型省份两大系统协调度良好,其中,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是三个省份最高的,与江苏省自身经济实力有关,同时江苏省也很注重自然环境保护。浙江省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三个省份中最高,说明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浙江省应该在关注生态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各项资源优势,发挥省域内地域和交通上优势,提高城镇化水平。而山东省则应继续在城市服务质量和产业结构调整上进行改进,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摒弃粗放式城镇化模式,提高省域内优势资源利用率,提高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3)低城镇化—初级向中级转变型。该类型主要有安徽省、江西省和福建省。三个省份城镇化水平在整个区域内相对较低,但是生态环境水平相对较好,说明三个省份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矛盾相对不够突出。从耦合协调度看,三个省份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但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三个省份要充分发挥华东地区区域优势,找准各自省份优势资源,出台各项政策,提高各自省份城镇化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高新技术的辐射范围,保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率的提升。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对2010—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基础较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2010—2020年都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2014年该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大于0.8,说明华东地区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少,且能促进生态环境效率的提高。

(2)华东地区六省一市201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高,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正在向好发展。2018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处在0.7,整体处于中级协调阶段。除了安徽省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六省市均已经进入中级协调阶段。

(3)华东地区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状,以上海为中心,向内、向西逐渐递减,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各省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4)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基本类型呈现多样性,区域内省份差异较大,其中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性省市有4个,城镇化落后省市有3个,且整体中进入良性耦合协调省市为0个,因此,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仍有较大空间,探索一条高质量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华东地区发展关键。

(二)对策建议

(1)提升华东地区城镇化滞后省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结合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现有发展现状,在深入考虑华东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省份区位和资源优势,尽快出台投资、财税、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联通、产业互补合作,加快推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城镇化进程。

(2)提升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进程。坚持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发展同等重要的发展理念,找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本质。在现有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科技的研发与运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突破当前生态环境利用率瓶颈,促进生态环境利用效率,同时,倡导全民建设生态,用法律法规来制约高耗能、高污染、不环保行为,打造出一批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提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程。[8]

(3)继续加强华东地区内各省的市区域联动效应。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但是区域内省市之间差距较大,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差异较大,且进入良好耦合协调阶段省份为0个。为了突破这一局面,政府需要统筹规划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两大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得区域内省市做到信息互享、政策互通,实现区域内发展合作的联动效应。同时,针对差异较大的省市,要尊重差异、正确认识差异,找准各自省份优势资源,出台各项政策,提高各自省份城镇化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秀平,张大成,刘利利,等.生态脆弱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0(15):128-132.

[2]马洪涛,楼嘉军.黄河流域经济-环境-旅游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J].社会科学家,2021(12):94-99.

[3]吴姣,刘润,黄敏.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多尺度研究[J].资源与产业,2022(1):73-85

[4]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05-112.

[5]熊曦,肖俊.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以六个中心城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15):5973-5987.

[6]刘超,汪贞叶,徐诗瑶.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农村经济与人居环境协调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22-25.

[7]刘超,冯春林,赵宝山.中小城市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2-36.

[8]刘鹏凌,张文娟,周云,等.华东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6):25-31.

Study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High Quality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ix Provinces and One City in East China

Li Renxia, Shi Yiming, Liu Chao

(School of E-commerce,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As our country enters the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king six provinces and one city in East China as the research area,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environmen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st China from 2010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pling found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East China is good, and the two systems enter a high-level coupling state; (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East China is improved,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s developing well; (3)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east to west in space, but the gap between provinces was gradually reduced, and the tre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Key word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East China

收稿日期:2022-09-26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20A0827)

作者简介:李仁霞(1989-  ),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讲师,硕士。

DOI:10.13685/j.cnki.abc. 000676

猜你喜欢
华东地区生态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2017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济南召开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2014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青岛召开
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发展研究
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2010年年会在福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