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耘通 廖佳榆
【摘要】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其中矿产资源安全直接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 能够预防矿产资源安全风险、揭示矿产资源安全问题、抵御矿产资源安全漏洞。通过分析审计署及部分省份的矿产资源审计项目, 发现其存在评价内容不全面、指标忽视长期绩效、指标体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鉴于此, 以资源安全为导向, 分别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维度构建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等级评分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使用、管理和保护情况进行打分。
【关键词】矿产资源审计;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2-0103-7
一、 引言
矿产资源的有序开采和高效利用是社会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高消耗低效益的资源利用模式, 导致矿产资源约束趋紧,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14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资源安全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5年《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要“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 可靠和有效供给”。2020年3月,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指出, 为提高保障资源安全的能力, 需要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 当前与长远、 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2022年9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健全石油、 天然气、 煤炭等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矿产资源安全涵盖勘查开采、 安全生产和污染治理等诸多环节, 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安全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供应安全)、 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 是指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与方式实现可持续、 稳定、 高效和安全的供应(龙如银和杨家慧,2018), 资源禀赋、 供需、 技术、 资源对外依存度、 开发利用水平等因素均会影响到矿产资源安全的稳定性(王安建等,2019)。
2021年6月,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资源环境审计, 加快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目前关于矿产资源审计的研究相对较少, 大多涵盖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黄溶冰(2016)基于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框架结构的分析, 构建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杜曼和张丽达(2019)结合重大政策和战略方针执行等内容, 建立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申稳稳等(2017)选取矿业政策、 矿产开发利用水平等指标构建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李兆东和王心琬(2019)在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审计问题后, 建立了完整的矿产资源审计理论框架。国内关于矿产资源资产审计的研究主要围绕矿业权、 财政资金流转等方面展开, 专门探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并不多, 且大多是指导性建议。基于此, 本文拟从资源安全视角出发, 构建一套专门针对矿产资源安全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以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资源安全方面的治理作用。
二、 矿产资源审计与资源安全实现的关联
(一)矿产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安全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和种类丰富,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高, 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礦产资源安全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供应安全)、 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目前, 我国矿产资源主要面临以下安全问题:
1. 经济安全方面, 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尽管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储量较大, 但石油、 天然气等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条件较差, 贫矿多、 富矿少, 难选矿多、 易选矿少, 开发难度较大, 部分矿山采富弃贫、 采易弃难,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我国预计需要消费石油102亿吨、 原煤575亿吨, 关键性矿产资源需求巨大, 能源需求预计在2030年前后到达峰值(文博杰等,2019)。而目前的矿产资源储量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国内资源稀缺的局面可能会加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
2. 社会安全方面, 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受到开采技术、 机械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频繁发生滑坡、 火灾、 爆炸等安全事故。自资源安全战略被提出后, 矿业作为高危行业受到高度关注, 全国开始加大矿山安全监察执法力度, 全面推进安全矿山建设。2020年全国共发生434起矿山事故, 造成573人死亡, 同比下降19%和22%。尽管矿产资源安全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但较大以上事故仍时常发生, 高风险矿山数量多, 安全保障水平低, 安全生产责任悬空、 煤矿违规生产等问题突出, 煤矿安全存在长期性、 复杂性和反复性, 安全形势仍旧严峻。
3. 生态安全方面, 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矿业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显著降低, 矿区水平衡状态难以维持。高强度的矿山开发活动还会破坏植被,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矿业开采损毁了全国近5400多万亩的土地, 其中正在开采的矿山占用损毁土地的比例达到37%。此外,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也会导致水污染、 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为减少矿业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开始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创新机制, 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均衡发展。
(二)审计监督是维护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方式
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免疫系统”, 主要具有预防、 揭示和抵御三种功能(刘家义,2012)。审计监督可以评价矿产资源的安全情况, 成为促进矿产资源在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
1. 审计监督预防矿产资源安全风险。预防功能的发挥受到审计方法的影响, 跟踪审计、 持续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具有过程性、 时效性和预防性等特点(郑石桥等,2013), 可以及时发现矿产资源在开采、 使用与保护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对我国矿产资源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监测, 并将政策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浪费等苗头性问题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 通过提出审计建议督促其整改优化, 规范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活动, 从而防范与化解矿产资源安全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在资源安全体系中发挥预警作用。
2. 审计监督揭示矿产资源安全问题。审计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使用和保护情况进行量化, 从而有助于把握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情况。审计机关借助检查权、 调查取证权和结果公布权等权限, 可以揭示矿业开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为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安全政策提供信息基础(邢祥娟和 陈希晖,2014)。此外, 国家审计公开的审计处罚决定和审计整改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慑被审计对象, 形成审计、 社会和舆论的协同监督, 通过增加违规预期成本、 削弱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寻租动机, 以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合理行为。
3. 审计监督抵御矿产资源安全漏洞。审计结果公告中的审计建议是完善资源安全机制的关键。审计人员在审查矿产资源安全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诊断出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以修补矿产资源安全漏洞, 并利用审计回访制度督促其整改落实, 做到根除矿产资源安全问题, 促进矿产资源安全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此外, 审计结果公告的公开披露可以降低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推动社会和舆论对矿产资源政策及项目实行事后监督, 有效抵御资源安全风险。
三、 矿产资源审计实施情况分析
(一)矿产资源审计总体情况
为促進资源合理利用、 维护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审计署2013 ~ 2015年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审计, 共审计了山西等14省区的2448宗矿业权。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后, 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在多个试点地区陆续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并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截至2022年3月, 全国共计827个项目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浙江、 广西等地还进行了矿产资源专项审计调查。
矿产资源审计的内容涵盖矿产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矿业权管理情况、 矿产资源相关资金征收管理情况以及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方面(审计署,2016)。2019 ~ 2021年部分省份公布了矿产资源审计情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矿产资源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部分资源开发利用不合规, 存在无证开采、 越权开采等情况,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 ②在矿业权管理方面, 部分企业未办理采矿许可证, 地方矿产主管部门违规出让、 转让和收购矿业权, 矿业权管理不严; ③在矿产资源相关资金征管方面, 未按规定征收探矿采矿权使用费等资金, 相关资金征缴不力、 使用违规; ④在矿区环境保护方面, 矿山环境治理和保护不到位, 未按相关要求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二)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1. 审计指标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某些资源大省官员为凸显个人政绩, 会违规办理矿业权登记、 出让、 转让和收购,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以拉动经济增长。现有的矿产资源审计指标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 无疑会助长这种经济短视行为, 导致矿产资源超限超量开采、 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等问题。我国虽然总体矿产资源储量较大, 但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粗放式的矿山开采行为会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促进矿产资源开采科学化、 规模化、 集约化。因此, 为强化资源安全保障, 矿产资源审计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审计工作, 严格检查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准入条件, 加强对矿业权审批出让转让环节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监督, 通过审计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矿产资源管理责任,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2. 缺乏矿区安全生产的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双碳”目标, 高安全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将成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国家成立矿山安全监察局, 启动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而目前矿产资源审计大多注重审查矿业权审批出让转让交易和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情况, 审计内容较为单一, 对矿区安全生产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中规定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 非煤矿山事故起数等约束性目标未能在矿产资源审计内容中得到体现, 审计结果无法准确评价和考核矿山安全生产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因此, 为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矿产资源审计应当将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和相关政策部署纳入指标选取的考虑范围, 增加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的评价内容, 有效遏制矿山安全风险。
3. 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关注不够。我国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和非集约性的资源利用模式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坚持矿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 我国颁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然而, 矿产资源审计发现, 部分地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进度缓慢, 生态保护区内违规采矿、 历史遗留矿山未治理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矿山环境保护约束性目标未完成,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缓慢, “旧账”未还、 “新账”又欠。因此, 为了督促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未来的矿产资源审计需要进一步结合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以及绿色勘查开发等方面的规划或行动计划, 选取评价指标以监督相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治理率等约束性目标的完成情况, 强化相关人员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履责情况。
四、 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设置
在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和审计评价指标不足的基础上, 根据矿产资源安全的内涵, 从经济安全、 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个维度选择审计评价指标。
1. 矿产资源经济安全指标。
(1)矿产资源经济安全政策执行情况。矿产资源经济安全政策执行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业权管理情况。该指标旨在审查矿山企业在勘查开采过程中是否遵守矿业权管理规定。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矿业权审批登记是否违规; 是否存在矿业权许可证; 是否遵守矿业权出让、 转让和收购等审批程序; 矿业权交易是否执行“招拍挂”程序等。②矿产资源资金征收管理情况。该指标旨在核实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资金是否符合规定。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探矿和采矿权价款、 使用费、 补偿费等资金收支情况; 是否存在欠缴或挪用资金;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合法合规、 专款专用等。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产资源规模储量。该指标旨在评估某一地区矿产资源的禀赋情况, 衡量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规模储量=矿产资源区域储量/矿产资源全国储量。②储采比。该指标旨在评价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情况, 以抑制过量开采, 控制矿产资源总量。计算公式为: 储采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当年产量×100%。③矿产资源“三率”。该指标旨在评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监督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采出矿产资源资产储量/动用矿产资源资产储量×100%; 选矿回收率=精矿中有用组分质量/原矿中有用组分质量×100%;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采选利用的有用组分质量/动用资源储量有用组分质量和×100%。④大中型矿山比例。该指标旨在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 促进资源集约化、 规模化和节约化。计算公式为: 大中型矿山比例=大中型矿山数量/全部矿山数量×100%。
(3)礦区经济效益情况。矿区经济效益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业产值占地区GDP比重。该指标旨在反映采矿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贡献, 评价矿业发展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计算公式为: 矿业产值占地区GDP比重=矿业总产值/地区GDP×100%。②矿产资源投资报酬率。该指标旨在衡量某地区矿产资源资产的经济投资收益情况, 评价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投资报酬率=矿产资源资产利润总额/矿产资源资产投资总额×100%。③矿产资源利用产值率。该指标旨在衡量某地区矿产资源工业产值在总工业产值中的占比, 评价矿产资源工业产值的贡献力度。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利用产值率=矿产资源资产工业产值/地区工业产值×100%。④矿业产值增长率。该指标旨在衡量某一地区的矿业总产值的动态变化, 以评估一段时间内矿区的经济效益情况。计算公式为: 矿业产值增长率=(本年矿业产值-上年矿业产值)/上年矿业产值×100%。
2. 矿产资源社会安全指标。
(1)矿产资源社会安全政策执行情况。矿产资源社会安全政策执行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该指标旨在反映与矿山生产安全相关的法规政策的遵守情况。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是否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 是否落实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是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是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②安全生产事故应对情况。该指标旨在评价矿区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的风险处理能力。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否得到落实; 是否建立矿产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是否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职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情况等。
(2)矿区安全生产情况。矿区安全生产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山安全设施合格率。该指标旨在评估矿区安全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合规情况, 为矿区员工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计算公式为: 矿山安全设施合格率=(1-不合格安全设施数量/矿山安全设施总数量)×100%。②矿山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强度。该指标旨在反映矿山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力度, 保障安全生产资金的供给。计算公式为: 矿山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强度=矿山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总额/矿山开采累计占用面积×100%。③矿产开发工程事故发生率。该指标旨在反映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生产事故发生情况, 评估矿区安全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矿产开发工程事故发生率=矿产资源资产开发项目事故发生额/矿产资源资产开发项目工程总额×100%。④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该指标旨在反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员工死亡情况, 以督促矿山安全整改。计算公式为: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矿山安全生产员工总数×100%。
(3)矿区社会效益情况。矿区社会效益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该指标旨在通过计算矿区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评估采矿业的经济发展态势。计算公式为: 矿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矿业企业支付员工的工资总额/矿业企业员工总人数×100%。②矿业就业贡献率。该指标旨在评价采矿业给矿区居民提供的就业岗位的贡献情况。计算公式为: 矿业就业贡献率=矿业企业员工总数/当地劳动力总数×100%。③矿区城镇化水平。该指标可以反映存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区的城镇化规模和生活水平, 体现资源开发带来的正面效应。计算公式为: 矿区城镇化水平=矿区城镇常住人口/该地区城镇常住人口总数×100%。
3. 矿产资源生态安全指标。
(1)矿产资源生态安全政策执行情况。矿产资源生态安全政策执行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该指标旨在评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决策的执行情况。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是否按规定执行“三同时”制度、 矿产资源规划及地方政策; 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否违规; 是否控制矿山开采规模和矿山数量等。②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管理情况。该指标旨在揭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以及资金浪费等问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取消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落实情况等;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 专款专用等(李月娥等,2018)。
(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三废”治理率。该指标旨在通过评估矿区对“三废”的处理现状, 评价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计算公式为: “三废”治理率=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投资总额/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00%。②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率。该指标旨在审计矿山在开采利用后的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情况。计算公式为: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率=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数量/矿山地质灾害发生额×100%。③矿区土地复垦率。该指标旨在反映矿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计算公式为: 矿区土地复垦率=矿区已复垦土地面积/矿区土地破坏面积×100%。④植被恢复率。该指标旨在通过衡量植被覆盖面积来评价矿山植被破坏区域的恢复状况。计算公式为: 植被恢复率=矿区植被恢复面积/矿区植被破坏面积×100%。
(3)矿区生态效益情况。矿区生态效益情况涉及的审计评价指标如下: ①矿区环境保护率。该指标旨在评估采矿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评价当地政府及企业对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计算公式为: 矿区环境保护率=矿业环境保护资金支出/矿产资源资产销售总额×100%。②绿色矿山达标率。该指标旨在检验矿区绿色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 以降低矿业经济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计算公式为: 绿色矿山达标率=已达绿色矿山数量/全部矿山数量×100%。③矿区人均绿地面积。该指标旨在反映矿区的生活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 以评估矿区的环境质量。计算公式为: 矿区人均绿地面积=矿区绿地面积/矿区居民总人数。④生物多样性保护率。该指标旨在评估对矿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程度, 衡量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计算公式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率=生态保护红线内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总数/本地应保护的生物物种总数×100%。
将以上指标进行整合, 最终得到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2所示。
(二)权重分配
1. 建立矿产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模型, 如表3所示。
2. 构造判断矩阵。利用AHP相对重要性标度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 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间的关系。AHP相对重要性标度见表4。
3. 计算最大特征值。使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值(λmax)。矿产资源审计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分配见表5 ~ 表8。
经计算, 表5中λmax=3.0092, CI=0.0046, CR=CI/RI=0.0079<0.1, 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 表6中λmax=3, CI=0, CR=CI/RI=0<0.1, 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 表7中λmax= 3, CI = 0, CR= CI/RI = 0 < 0.1, 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 表8中λmax= 3, CI = 0, CR= CI/RI = 0 < 0.1, 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将各指标的权重分配结果整合后得到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 见表9。
4. 一致性检验。为证明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具有客观性, 对最大特征值(λmax)进行一致性检验。CR值判断一致性结果说明见表10。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標RI值见表11。
(三)评价等级确定
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 然后根据分值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评级。本文采用等级评价法, 标准如下: 优秀为85 ~ 100分, 良好为70 ~ 85分, 及格为60 ~ 70分, 较差为40 ~ 60分, 40分以下为极差。
五、 结论
本文旨在突出矿产资源审计与矿产资源安全之间的联系, 强调审计在维护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方面发挥的治理作用。从矿产资源安全角度出发, 在分析了矿产资源安全现状和矿产资源审计情况后, 选取了涵盖矿产资源经济安全、 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个方面的定量和定性指标,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根据等级评分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 使用、 管理和保护情况进行打分, 构建一套完善的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杜曼,张丽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5):67 ~ 74.
黄溶冰.基于PSR模型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J].会计研究,2016(7):89 ~ 95+97.
李月娥,张佗,李佩文.生态安全总目标下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以湖北省EZ市为例[ J].环境保护,2018(14):24 ~ 30.
李兆东,王心琬.矿产资源审计:委托代理结构与审计要素[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8):75 ~ 78.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 ~ 72+206.
龙如银,杨家慧.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研究现状及展望[ J].资源科学,2018(3):465 ~ 476.
申稳稳,张伟,王景波.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5):13 ~ 18.
审计署.2016年第2号公告:审计署关于1724宗矿业权的审计结果[EB/OL].https://www.audit.gov.cn/n4/n19/c81037/content.html,2016-01-28.
王安建,王高尚,邓祥征等.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 J].中国科学基金,2019(2):133 ~ 140.
文博杰,陈毓川,王高尚,代涛.2035年中国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展望[ J].中国工程科学,2019(1):68 ~ 73.
邢祥娟,陈希晖.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机理和路径[ J].生态经济,2014(9):151 ~ 157.
郑石桥,安杰,高文强.建设性审计论纲——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审计[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13 ~ 22.
(责任编辑·校对: 陈晶 喻晨)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NDYB18);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格局下审计硕士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jg2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