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吗

2023-05-30 03:57王钰王建新郭超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Tobit模型会计信息质量

王钰 王建新 郭超

【摘要】高质量创新驱动的发展需要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和高效率的研发投入, 财务报告是资本市场判断企业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会计学的计量观和心理学的凸显效应, 选取2015 ~ 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采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 研发费用单列使得研发费用(会计信息)与创新产出(经济信息)的正相关程度明显上升, 会计信息提供了更多有效的经济信息, 凸显效应下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研发费用单列能更好地预测下期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表明, 研发费用单列弱化了研发费用各期之间的正序列相关关系, 促进了研发费用向无形资产的转化。异质性检验表明, 处于成熟期低速增长、分析师关注度高和财务杠杆效应明显的企业凸显效应更显著。

【关键词】凸显效应;研发费用单列;Tobit模型;财务报表格式调整;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2-0076-8

一、 引言

“专精特新”是新时代对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想成为“专精特新”中的“小巨人”, 研发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意义重大。企业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主体, 要获得高质量的创新产出, 就必须进行高效率的研发投入。从会计视角来看, 研发投入是企业研发的总支出, 是一个整体。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的研发投入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的投入由于处在初始探索阶段, 是否能产生创新产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应在发生时将其费用化, 计入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的投入满足特定条件可以资本化, 否则依旧应当费用化。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下, 研发投入能确认为会计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的条件是极其严苛的。据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 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中, 研发投入当年资本化的比例非常低, 2015年平均为9.27%, 2016年平均为8.71%, 2017年平均为7.59%, 2018年平均为7.51%, 2019年平均为7.27%, 2020年受疫情影响平均数创历史新低, 平均为6.14%。由于转化率低及受时滞性影响, 本文暂不考虑当年资本化的部分, 重点关注费用化研发投入的部分。

费用化研发投入在2018年之前确认为管理费用, 为了与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事务性支出相区别, 准则同时要求将该部分费用化研发投入在附注中单独披露。2018年6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简称《修订通知》), 同年所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均按照《修订通知》的要求对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相应变更。其中, 对企业影响较大且受到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一项调整是对利润表的三大费用项目进行分拆, 从管理费用当中分拆出研发费用, 由之前的“三大费用”改为“四大费用”, 分别是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该财务报表列报格式的调整, 足以体现准则制定者为满足资本市场需求对研发费用的重视。那么由间接披露转化为直接确认, 会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吗?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 由于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披露会计信息与确认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都可以快速吸收, 并作出及时反应。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只是列报方式和列报位置发生变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 会计信息质量并无差别。然而,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 个体注意力是有限的, 只要信息的形式被“凸显”出来, 就会影响决策者的经济决策(Hirshleifer和Teoh,2003), 从而影响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的质量。那么, 我国研发费用呈现方式由间接披露改为直接确认之后, 是否会由于凸显效应而使得研发费用更能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呢? 这是亟待实证检验的问题。基于此, 本文以2018年《修订通知》要求研发费用单列为契机, 选取2015 ~ 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 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报表格式的调整是否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 关于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 早期主要集中于会计确认变更的经济后果分析, 近期关于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陈宁等,2021)。本文从研发费用单列的角度进行研究, 为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第二, 多数学者从业绩预测(Arya等,2004)和价值相关性(晏超等,2021)的角度探讨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对企业利润和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从凸显效应和有限关注等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角度, 探讨研发费用单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 丰富了会计信息呈报位置的变动对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影响研究。第三, 资本市场注册制背景下如何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成为监管者、 资本市场参与者和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和会计项目单独列报的角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准则变更与会计信息质量

1968年Ball和Brown(1968)第一次将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反应结合起来研究, 拉开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序幕, 也将关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推上了舞台, 证实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变更, 面对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不同消息, 人们不禁提出疑问: 会计信息还有用吗? 会计信息能准确可靠地反映经济信息吗? 于是,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开始致力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給, 每次会计准则的变更都希望从某种程度上提供更有质量的会计信息。Barth等(2008)发现, 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盈余管理更少、 损失确认更及时。Horton等(2013)研究发现, 在强制采纳IFRS之后, 相对于非强制采纳者和自愿采纳者, 强制采纳者的预测准确性和信息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当然, 会计准则的变更既包括整体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也包括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Cheng等(2018)研究发现, 在SFAS 142号准则要求企业取消商誉摊销改为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后, 管理层预测精度显著提升, 该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通过改善内部信息环境来帮助其做出更合理的公司决策。吴秋生和田峰(2018)研究了公允价值分层后发现, 第三层次计量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却显著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会计确认的变更对财务报表影响深远, 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度较高。然而, 关于会计确认的变更从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意见稿到最终落地实施需要漫长的时间, 准则制定机构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近年来针对会计披露政策的调整频繁且深远。众多学者研究发现, 会计披露政策的每次调整都能引起市场反应。徐经长和曾雪云(2013)研究发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披露后, 该项目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韩鹏和岳园园(2016)研究指出, 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升了企业价值。Luo等(2018)研究指出, 将投资收益从营业利润线以下移到营业利润线以上之后, 其与未来股票收益负相关, 表明股票市场对投资收益信息反应过度。

(二)计量观和凸显效应

William(2015)认为在完全有效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理性的前提下, 决策有用观使得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程度增加。该观点是在证券市场完全有效、 投资者绝对理性的前提下获得的, 认为证券价格能“全面反映”一切信息, 会计信息只有充分披露才能与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竞争。在这种理论背景下, 信息只要披露出来, 无论披露在哪里、 以哪种形式披露, 都不会对决策者产生影响。信息披露既可以实现管理层的绩效评价功能, 也可以实现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功能: 管理层绩效评价功能, 是基于有效契约理论, 强调可靠性和稳健性; 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功能, 是基于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强调相关性和及时性。加强信息披露等相关政策, 则可能同时实现上述两项功能。然而, 计量观认为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 这更符合现实的资本市场。理性决策理论并不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 于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各种理论开始解释有效证券市场的异象。对于投资者而言, 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下, 财务报告不同的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可比性, 带来不同的信息加工和解读成本, 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效果(徐经长和曾雪云,2013;韩鹏和岳园园,2016;Luo等,2018) 。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 决策者会更关注被凸显出来的信息, 而不会优先加工纷繁复杂的“隐藏”起来的有效信息, 这就是基于决策者有限关注的凸显效应。这个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Hirshleifer和Teoh(2003)纳入行为金融学中, 并将其与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结合在一起, 解释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产生决策偏误的原因。本文在计量观和凸显效应的视角下, 研究研发费用从之前的融合在管理费用当中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转化为直接以研发费用项目确认后, 投资者的有限关注是否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三)报表格式调整、 凸显效应与会计信息质量改善

研发投入决定了创新产出。但是, 研发投入在会计上被区分为费用化研发投入和资本化研发投入。其中, 研发费用是费用化的研发投入, 无形资产是资本化的研发投入。美国会计准则规定, 除极少满足特定条件研发支出可以资本化外, 所有的研发支出在发生时一律费用化。自2006年我国允许将研发投入资本化后, 到底是费用化研发投入更能反映企业价值还是资本化研发投入更能反映企业价值, 就成了广大学者争论不断的话题。

Shah等(2013)研究发现, 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比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因为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代表一项资产, 是未来可获得的收益, 而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是一种费用, 代表一种已经消耗的沉没成本。Chan等(2007)则以澳大利亚公司为样本(澳大利亚是同时允许资本化研发支出和费用化研发支出存在的), 研究发现费用化研发支出的公司市场表现优于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公司。多数学者认为资本化研发支出存在两种效应, 分别是积极的“信号传递”效应和消极的“盈余管理”效应, 资本化研发支出是否更能反映企业价值在于哪种机制起主导作用。若“信号传递”机制占主导, 则资本化研发支出更优; 否则当资本市场认为资本化研发支出不过是管理层操纵利润的一个突破口时, 则资本化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并不相关, 而费用化研发支出存在税前抵扣的效益, 此时费用化研发支出更能反映企业价值。张倩倩等(2017)研究发现, 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减损了企业当期的价值, 却增加了企业未来一期的价值。那么费用化研发支出是否会因为凸显效应产生新的经济后果呢? 晏超等(2021) 研究发现, 虽然研发费用单列方便了投资者获取财务信息, 但是2018年执行首年并没有带来价值相关性的提升, 可能是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所致。刘斌和李舟(2021)研究发现, 研发费用单列后企业会因为自身与竞争对手研发费用差距的增大而选择下一年增加研发费用, 且该行为是一项投资行为而非投机行为。而从凸显效应视角下关注报表格式调整是否提升了会计信息反映经济信息的能力, 至今未有学者进行探索。

以此为突破口, 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在研发投入总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何时资本化、 怎样资本化、 留在费用化的金额如何列报, 理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确认计量条件。但只要是涉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事项, 就存在操纵的可能性。由于对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基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就可能成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张倩倩等(2017)研究发现,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资本化, 而它们却形成了相应的专利创新产出。在资本化研发支出与创新产出的关系因为盈余管理不那么相关时, 费用化研发支出即研发费用项目是否更能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由于投资者的有限注意, 导致研发费用单列后具有凸显效应, 信息需求者比之前更关注研发费用项目, 那么作为信息供给者的管理层就有更强的动机去搜集计算研发费用的确认金額以及是否进行额外的信息披露, 以此来回应信息需求者的额外关注, 以减少公司股价的大幅度波动和潜在的法律诉讼成本。加之, 我国资本市场是半强式有效市场, 信息处理存在成本, 直接将研发费用单列出来比之前隐藏在报表附注中让投资者自己寻找成本更低, 市场对直接确认的信息和间接披露的信息可能有不同的可靠性预期。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预测:

H1: 研发费用单列使得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更能反映创新产出(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改善。

三、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由于2018年6月《修订通知》要求对研发费用单独列报, 2018年12月各上市公司按照通知要求对当期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调整。本文以2018年为分界点, 选取前3年和后3年的数据即2015 ~ 2020年6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剔除金融保险类行业样本, 剔除ST、 ?ST及PT样本和变量数据存在缺失值的样本之后, 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0660个。本文所有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 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考虑到观测值可能存在组内相关的情况, 本文对所有标准误进行了公司个体层面的聚类。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测度

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吗?前文的论述逻辑为: 若研发费用单独列报更能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说明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Innovation用专利申请数衡量, 大部分企业并不是创新性企业, 专利申请数等信息为0, 导致样本中被解释变量呈现出左归并于0的特征, 因此本文采用Tobit模型, 同时控制行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为了验证H1, 借鉴Gunny(2010)和张倩倩等(2017)的研究, 构造如下模型:

Innovationi,t=α0+β1RDExpensesratioi,t+β2Post+β3Interratioi,t+∑βjControl+Year+Industry+εi,t        (1)

其中, 被解释变量Innovation代表企业创新产出, 本文用专利申请数(LnApply)来衡量, 遵循相关文献的处理方法, 对当年公司申请专利的个数加1之后取对数处理。下文其他专利产出变量进行类似处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 专利申请数等于企业当年申请发明专利个数、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个数和申请外观设计型专利个数的总和。所以, 本文分别用发明申请数(LnIApply)、 实用新型申请数(LnUApply)和外观设计申请数(LnDApply)衡量企业创新产出。参考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的研究, 发明申请数(LnIApply)代表公司实质性技术创新, 也称为“大专利”, 而实用新型申请数(LnUApply)和外观设计申请数(LnDApply)代表公司的策略性创新, 也称为“小专利”。遵循已有研究的做法, 本文用企业当年的专利申请数而不是最终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主要原因在于: 最终授权数量受到国家相应政策和相关机构决策的影响, 同时从申请专利到最终授权专利需要时间, 短则1 ~ 2年, 长则4 ~ 5年, 没有办法及时地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另外, 本文的研发费用单列政策2018年开始实施, 受到政策影响的样本量目前只有3年, 导致有些企业申请的专利至今还处于走流程阶段, 是否能够授权尚未可知, 所以本文采取专利申请数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为了获得更加稳健的结论, 在文章的稳健性检验部分, 本文亦采用当年申请截至数据更新时间被授权的专利总数量(LnSum)、 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LnSumI)、 被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LnSumU)和被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数量(LnSumD)对被解释变量创新产出进行替换, 以得出更加稳健的结论。

解释变量RDExpensesratio为企业研发费用率, 以当年的研发费用除以营业收入衡量。其中研发费用取自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 2018年之前为研究开发成本支出, 2018年及之后根据《修订通知》变更为研发费用, 单独列报。Post变量为年度虚拟变量, 样本处在2018年之前取0, 2018年及之后取1。本文重点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Interratio为RDExpensesratio×Post的交乘项, 反映的是研发费用单列后企业研发费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解释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本期研发费用转换为创新产出需要时间, 本期研发费用是否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受到时滞的影响, 所以本文后续进行了本期研发费用与下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将自变量滞后一期, 旨在考察研发费用单列是否使得研发费用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更强的预测作用。考虑到研发费用的投入往往对应未来多个期间创新产出的增加, 后续本文亦选取未来两年作为研究窗口, 检验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费用是否对累积创新产出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即研发费用是否更好地反映了累积创新产出。之所以没有选择更长的研究窗口是受样本的限制, 因为2018年研发费用单列后, 迄今为止的数据只有3年。

关于控制变量的选取, 本文参考已有研究, 加入分析师关注(AnaAttention)、 公司规模(Lnsize)、 公司是否经四大审计(Big4)、 大股东持股比例(LargestHolderRate)、 财务杠杆(Leverage)、 发展能力(Salesgrowth)、 权益净利率(ROE)、 产权性质(EquityNature)、 机构持股比例(Proportion)、 两职合一(Cocurrent)和独立董事占比(Independentratio)等控制公司基本层面的指标。同时本文在模型中控制了行业和时间的固定效应。

四、 實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表中被解释变量未进行对数化处理,是为了展示更直观。从表1中可以看到专利申请数(Apply)最小值为0, 最大值为10543, 方差很大, 这说明企业与企业之间创新产出差异很大; 中位数为0, 均值也只有15.775, 反映出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差, 甚至为0。分析发明申请数(IApply)、 实用新型申请数(UApply)和外观设计型申请数(DApply)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研发费用率RDExpensesratio最小值为0, 最大值为0.253, 均值为0.014, 中位数为0, 依旧反映出A股市场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比重差距很大, 且大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为0。所以, 无论是专利申请数(Apply)还是研发费用率(RDExpensesratio), 都呈现出典型的右偏分布。

(二)回归分析

1. 本期研发费用与本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表2列示了本期研发费用与本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 单数列为不加交乘项的Tobit回归分析结果, 双数列为加了交乘项之后的Tobit回归分析结果。

列(1)和列(2)是被解釋变量为专利申请数衡量的创新产出, 列(1)显示研发费用(RDExpensesratio)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创新产出的增加随研发费用的增加而提高; 加入交乘项之后, 列(2)显示核心解释变量Interratio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即研发费用单列之后, 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当期创新产出(经济信息), 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

列(3)和列(4)为发明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Tobit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未加交乘项时, 研发费用(RDExpensesratio)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 加入交乘项之后, 交乘项(Interratio)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亦对H1进行了验证。同理, 列(5)和列(6)为实用新型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Tobit回归结果; 列(7)和列(8)为外观设计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回归结果, 均验证了本文的H1。

在《修订通知》要求研发费用单列后, 凸显效应使得信息使用者能更加直观地获取研发费用的信息, 因此企业作为信息提供方会更加积极、 严谨、 客观地搜集并分析研发费用的信息, 从而做出恰当的会计处理。这使得研发费用信息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 研发费用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 也即会计信息更能反映经济信息。

2. 本期研发费用与下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由于企业研发费用转化为创新产出需要时间, 为了获得更加稳健的结论, 表3列示了Tobit模型下本期研发费用与下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列(1)为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交乘项Interratio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研发费用单列后, 会计的列报项目研发费用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本期研发费用能更好地预测下期创新产出, 财务信息质量更高。列(2)和列(3)分别为发明申请数和实用新型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Tobit回归结果, 结果与列(1)一致。列(4)为外观设计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并不显著, 前文已述及, 外观设计申请数衡量的是企业的策略性创新, 相比于专利申请数的实质性技术创新, 外观设计申请数无法很好地衡量企业的创新质量。这进一步说明, 研发费用的单独列报能更好地预测下期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 而对单纯的策略性创新产出有积极的影响, 但不显著。

3. 本期研发费用与累积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企业研发活动往往对应未来多期创新产出的增加, 因此, 本文用Tobit模型进行了本期研发费用与累积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这里的累积创新产出本文采取未来2年的数据, 原因在文章模型构建部分进行了阐述, 此处不再赘述。表4回归结果显示, 交乘项Interratio在前三列均显著正相关, 但在第四列虽为正数但不显著。这再一次说明, 凸显效应下研发费用(会计信息)确实更能反映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经济信息),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得出更加稳健的结论, 除上述基于不同的研究窗口期(表3和表4)所做的回归分析外, 本文还进行了如下检验。

1. 更换被解释变量。为了使上述结论更加稳健, 本文同时用专利授权数替代专利申请数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回归结果均显示交乘项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2. 更换回归分析模型。由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本身受个体效应差异的影响, 且不能观察到的不随个体发生变化的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与解释变量或者控制变量相关, 同时还要控制个体效应中随时间而变化的量, 所以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以增强结论的稳健性。回归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因篇幅所限, 稳健性检验结果未予列示, 留存备索。

五、 进一步研究

(一)研发费用单列对研发费用持续性的影响

因为凸显效应的存在, 监管者、 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更加关注研发费用, 因此管理层也会更加谨慎、 及时、 准确地报告研发费用的数值和确认方式。企业一段时间的战略通常是一致的, 具体到发展战略甚至研发战略在时间上是具有持续性的, 所以各期研发费用之间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验证研发费用单列对研发费用持续性的影响, 参照陈宁等(2021)的研究, 构建如下模型进行探究:

RDExpensesratioi,t+1=α0+β1RDExpensesratioi,t+β2Post+β3Interratioi,t+∑βjControl+Year+Industry+εi,t         (2)

模型(2)中, 本文更关注Interratio(RDExpen-

sesratio×Post), 该变量衡量的是研发费用单列对研发费用持续性的影响。研发费用前后各期的持续性使得研发费用之间呈现出正的序列相关性, 在研发费用单列后由于凸显效应的存在, 本文预测该正序列相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是因为企业会更谨慎地确定研发投入, 更合理地将研发费用资本化, 更准确地留下费用化的部分, 而费用化转资本化部分的存在, 导致研发费用单列抑制了单纯的研发费用各期之间的正序列相关性。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列(1)没有加入交乘项, 此时研发费用各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列(2)结果显示, 加入交乘项后, 交乘项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研发费用单列弱化了研发费用各期之间的正序列相关关系, 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列(3)汇报了本期研发费用与下期无形资产(用IAratiot+1衡量, 等于财务报表中列出的无形资产数量除以本期销售收入, 这里分母采用销售收入主要是为了与被解释变量RDExpensesratio研发费用率可比)之间的相关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当期研发费用与下期无形资产显著正相关。这也证实了之所以研发费用单列弱化了研发费用各期之间的正序列相关关系, 是因为研发费用单列使得研发费用更准确及时地转化为无形资产, 促进了研发费用的转化, 也因此使得研发费用与创新产出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二)企业生命周期对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影响

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 研发投入不同, 对创新产出的依赖程度不同, 因此凸显效应对其影响也会不同。通常,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规模通常较大, 成立时间较久, 更注重财务管理这些“后端”的事务在整个公司运营中的作用, 也更注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以“活下来”作为其首要目标, 如何抢占市场份额、 如何增加市场占有率这些“前端”的事务更为重要。虽然成长期的企业更注重创新投入, 但是成熟期的企业通常会因为前期的创新投入产生更多稳定的创新产出, 所以研发费用单列产生的凸显效应会使得成熟期企业研发费用更能体现创新产出, 凸显效应更显著, 会计信息质量更高。本文根据企业成立年限将样本分为成熟期企业和成长期企业, 表6列(1)汇报了成熟期企业受研发费用单列政策的影响结果, Interratio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 成熟期企业由于《修订通知》所呈现出的凸显效应, 正向促进了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反映, 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列(2)汇报了成长期企业的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虽为正向, 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T检验结果显示, p值为0.018, 表明两组间交乘项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更稳健地得出不同生命周期对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程度不同的结论, 本文除通过企业成立时间区分不同生命周期外, 也根据不同增长速度区分不同的生命周期。根据总资产增长率区分高速增长企业和低速增长企业, 若增长速度超过增长率中位数, 则为高速增长, 否则为低速增长。回归结果如表6列(3)和列(4)所示, 高速增长的企业交乘项并不显著, 而低速增长的企业交乘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与成熟期和成长期划分标准得出的结论一致。通常成熟期的企业增长速度比较慢, 凸显效应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 而成长期的企业处在扩张之中, 增长速度比较快, 没有显示出凸显效应。

(三)外部监督对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影响

良好的外部监督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高的强大背书。通常认为, 分析师关注度高则其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就高, 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 这就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本部分将样本分为分析师关注度高的样本和分析师关注度低的样本, 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分析师关注度高的样本, Interratio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為正。这说明, 对于分析师关注度高的样本, 由研发费用单列导致的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因为具有凸显效应, 使得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更能反映创新产出(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 当企业财务杠杆较高时, 举借外债就多, 作为债务人不得不受到债权人的各种约束, 债权人针对债务人的各种限制性条款就构成一种外部监督机制。本文将样本按照财务杠杆的中位数划分为高杠杆样本和低杠杆样本, 回归结果如表7列(3)和列(4)所示。由表7可知, 高杠杆样本的Interratio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而在低杠杆样本中并不显著。同样说明外部监督强的样本, 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这与分析师外部监督的结果一致。

六、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财务会计计量观、 行为金融学的有限注意力和凸显效应, 研究了2018年《修订通知》要求费用化研发支出从之前的“隐藏”于管理费用之中到如今的“公告于天下”, 直接单独列示为研发费用之后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 研发费用单列使得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提供了更多有效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考虑到创新产出的时滞性后研究发现, 研发费用的单独列报能更好地预测下期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 研发费用单列弱化了研发费用各期之间的正序列相关关系, 通过促进研发费用向无形资产的转化使得研发费用更能反映创新产出。同时, 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 成熟期低速增长企业凸显效应更显著, 研发费用单列正向强化了研发费用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性。分析师关注度高、 杠杆效应明显等外部监督强的企业凸显效应更显著, 表明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显著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

以上研究说明, 研发费用“醒目”之后由于带给投资者和管理者双方额外的关注而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从而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计量观下会计学的研究视角, 也证实了财政部对利润表格式调整的必要性。异质性检验发现, 外部监督强的企业凸显效应更明显, 这充分说明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利用市场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册制改革要求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如何高质量地向广大信息需求者传递会计信息, 如何让广大信息需求者高质量地将会计信息转化为为自己所用的信息, 除会计准则通过调整和完善披露要求外, 大力培育专业的分析师形成资本市场的强有力监督也是必经之路。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宁,秦璇,方军雄.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凸显效应与会计信息质量改善 —— 基于2007年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变更的证据[ J].会计研究,2021(2):16 ~ 29.

韩鹏,岳园园.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 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16(1):49 ~ 55+95.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 —— 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16(4):60 ~ 73.

刘斌,李舟.研发费用单列与企业应对:真实增加抑或数字操纵[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0):112 ~ 126.

吴秋生,田峰.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运用与会计信息质量[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6):101 ~ 112.

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 —— 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 J].会计研究,2013(1):20 ~ 27+95.

晏超,方晨力,汤湘希.研发费用单独列报的价值相关性 —— 基于财务报表格式更改的实证分析[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5):115 ~ 126.

张倩倩,周铭山,董志勇.研发支出资本化向市场传递了公司价值吗[ J].金融研究,2017(6):176 ~ 190.

Arya A., Fellingham J. C., Schroeder D. A.. Aggregation and Measurement Errors in Perormance Evaluation[ 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93 ~ 105.

Ball R., Brown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2):159 ~ 178.

Barth M. E., Landsman W. R., Lang M. 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3):467 ~ 498.

Chan H. W. H., Faff R. W., Gharghori P., Ho Y. K.. The Relation Between R&D Intensity and Future Market Returns:Does Expensing Versus Capitalization Matter?[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7(29):25 ~ 51.

Cheng Q., ChoY. J., Yang H.. Financial Reporting Changes and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SFAS142[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8(23):347 ~ 383.

Gunny K. A..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0(3):855 ~ 888.

Hirshleifer D., Teoh S. H.. Limited Attent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and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1-3):337 ~ 386.

Horton J., Serafeim G., Serafeim I.. Does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1):388 ~ 423.

Luo M., Shao S., Zhang F..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Above or Below Operating Income Matter to Firms and Investors? The Case of Investment Income in China[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8(23):1754 ~ 1790.

Shah S. Z. A., Liang S., Akbar 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the Value Relevance of R&D Expenditures:Pre and Post IFRS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3(30):158 ~ 169.

William R. S..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Seventh Edition)[M]. Canada: Pearson Canada Inc.,2015.

(責任编辑·校对: 李小艳  黄艳晶)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2BJJ00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项目(项目编号:2019CX030)

【作者单位】1.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42;2.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猜你喜欢
Tobit模型会计信息质量
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综合评价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演进视觉下的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研究进展
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基于适度规模视角的天津农业规模效益、影响因素与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