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2023-05-30 13:11夏宗华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年饭龙珠龙灯

夏宗华

一年又一年,过年是一年到头难得的团圆的好日子,也是人们生活中一件意义重大的事。身居异乡的人,不管相隔多远,不管风雨多大,都要回家过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年味正在淡化,或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家人之间的温情在新的过年方式中越来越浓。

一、置办年货

以前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就是体现在置办年货里。从年头忙到年尾,省吃俭用,到了过年是一定要慷慨一回的。小孩盼的是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玩。对于大人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年一过完 ,很多人就在盘算着第二年的年货,平时舍不得穿、舍不得用,遇到商品减价的时候,便把需要购置的东西买回来,藏到箱角,待过年时拿出来就是新的。当然,过年还是要置办年货的,家乡的人只有到了腊月才有空闲,做点副业弄点钱。有人讲农民是半年辛苦半年闲,但真正做了农民才知道,一年到头没有几天是闲的。天晴有天晴的事,下雨有下雨的事,生了病只要不倒床,照样有事,根本没有时间做副业。

在记忆中,年货里总少不了穿的。小孩子们一套从头到脚的新衣裳、新鞋袜,老人们一件新衣裳,大人们就算了吧,只要把旧的洗干净,把有窟窿的缝补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再就是拜年的鞭炮和随手礼。常常是将一封鞭炮剪成两截或三截用。按照父亲的说法,只要响了,就是该响的地方要响,响多久不必计较。随手礼要随大流,一般是买烟。每年都有二三十户亲戚要走访,有些是可以送来送去的,比方说张家送给我,我再把他送的东西送给李家,不能浪费。我父亲在家庭经营方面是有头脑的,舍不得乱花钱,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省下钱来供我兄弟俩上学。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20世纪90年代,山上通了路、通了电,出行购物方便了很多,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天天是过年。真正到了过年,年货的品种比往常多得多,以前没有看过的、没有听过的,都成了老百姓的日用品,就连一些老人也用起了智能手机。很多人家讲究一年一新,黑白电视换上了大彩电,有的换成了液晶电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无比享受。有的家庭还购置了小汽车,出行方便了很多。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备年饭

民以食为天,年饭是重头戏。屋场人户数多的从过小年起就开始吃年饭了。一天两顿,家家都轮着吃一顿。虽然只是一顿饭,但意义上却不同。叫年饭,意味着对一年的生活做一个总结。为了这顿饭,人们需要精心准备好长时间,要呈现一年的劳动成果。

解年猪。过年时,肉是主菜,没有过年猪,年就不像年。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没钱买猪苗,没钱买猪饲料,家里有点农产品,就要拿去卖了供我们上学。家里连续几年没有过年猪,做人都比别人矮了一截,连年饭都不能交换着吃,怕还不起这个人情。有猪过年,喝汤都甜。桌上肥肉、瘦肉、旺子汤、猪头、猪脚等是不可少的。没有年猪,靠邻居们送点肉,有这样没那样的,真让人难堪。

打豆腐。豆腐是一道主菜,并且是饭桌上的第一道菜。四四方方的豆腐,象征东西南北,四方大利。过去打豆腐要一整天的时间,是项体力活。碎豆、浸豆、磨豆腐,烧浆、滤浆、下石膏,上箱、下箱、汆豆腐,几个人要忙活一整天,最累的是“磨”那道工序,慢工出细活,磨快了豆腐渣粗,口感不好。那时,奶奶一边添豆子到磨眼里,一边教我们说顺口溜:“转溜田塍转溜丘,转溜公公甩转牛,转溜婆婆来送饭,转溜又转溜。”我家现在还保留着打豆腐用的老石磨,石磨那圆圆的磨体和磨齿的棱依然完好,犹如一枚厚重的奖章记录着昔日的荣光。尽管现在用粉碎机代替了石磨,人们依然愿意吃石磨豆腐,因为它质地细腻,最大限度保留了营养成分。

做大果。过年硬菜三大样:大果、豆腐、肉。大果就是薯哨子,类似包子,但比包子好吃。做法是:选择上等红薯,最好是南瓜薯,粉少味甜,焖熟,捣成糊状待完全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的薯粉进行搓揉、做皮,中间包上馅。这是我家乡的美食。

当在城里吃多了酒店的饭菜后,在农村吃一顿天然食材做的年饭,真是一种享受。走过了物资匮乏的日子,现在的农村是“浑酒土菜好待客,吃出健康吃出情”的光景。

三、拜新年

新年到了,年少的给年长的拜年。有种说法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意思是说,初一,儿辈们给父辈们拜年;初二,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外甥给阿公、阿婆拜年;初三、初四,侄辈们给姑姑、叔父们拜年。

拜年时少不了鞭炮,很多老人家都喜欢听拜年鞭炮的响声,谁家的鞭炮打得多、响得久,说明谁家热闹,人丁兴旺。

每个人去拜年,都能得到满满的祝福,祝福年老者加增福寿,祝福年少者易长成人……这些美好的祝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这些祝福语里,我发现关于“财”的祝福语特别多,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人们祈求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祈求生活质量一年胜一年。这是当时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不够富足在人们思想中的朴素体现。

到了现在,拜年不用到处跑了。大年初一起来,打开手机视频,大家互致一声祝福,祝福的内容也在悄悄地变成“祝你健康”。大家到某个地方吃一顿新年饭,就算完成了拜年,然后各忙各的了。这种习俗正隨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着改变。

四、耍龙灯

正月里来闹元宵,农村人闹元宵的方式就是耍龙灯。龙灯种类有很多,有布龙、草龙、抢珠龙、含珠龙等,在我们家乡是耍抢珠龙。人们先用竹篾做龙灯的身架,然后外面用红纸糊好,下方用一个“丁”字形的木柄支撑。木柄托板上挖两个孔,用于安放油烛照明。龙的身子有9节,加上龙珠一节共10节。扎龙珠和龙头是难度最大的,因为龙珠需要高频率滚动,要扎一个圆球状的龙珠安放在龙珠叉上。龙珠叉是一个特制的铁质件,龙头那一节是最大的,重量也最重,眼、鼻、口、舌、角,一应俱全,用纸一糊,用笔一画,栩栩如生,威风凛凛。

龙灯进门前,每个龙节要换好油烛,龙珠领着龙围绕着堂屋游走一周,待龙身排列好后,就可以耍起来了。龙灯耍得好不好,关键是看玩龙珠人的技艺高低。我年轻时耍过几年龙珠,进门前就要看这户人家的堂前大不大,有没有挂满堂红(一种三根灯芯挂在屋中央的油灯),四角有没有掉纱灯,有没有廊柱,是不是上下两重(有两个厅屋)。先想好怎么耍,有灯、有柱必盘,先盘柱,后盘灯。龙珠从满堂红下绕到第一盏纱灯,绕个“8”字形,绕回到满堂红下,再绕到第二盏灯下,又绕回满堂红。四盏灯都盘到,都要围绕满堂红,术语叫作“下下不离满堂红”。盘灯、盘柱时,龙灯高低摇摆,好似在大海里翻腾起伏,时而跃出水面,带来狂风暴雨;时而潜身海底,呼啸欲出;时而似在空中腾云驾雾,驭风而行。

山村的夜本是安静的,但听到锣鼓声在远处响起,瞬间热闹起来。“砰砰”的声音,从山脚下、从山埂上、从山腰处飘来,随即一队灯笼犹如一条星河缓缓流动,把祝福送进每家每户,送进每个人的心中。“星河”飘荡在山间,给山村的夜带来了快乐和期待。家家户户早早把门打开、把灯点亮、泡好热茶,甚至备上食物迎接龙灯的到来。

现在山村进行了易地搬迁,住户不多,很少能看到这种龙灯了,闹元宵也不怎么热闹了。过完年后,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谋划和奋斗。

一年又一年,新时代有了新的过年方式。那些传统的年味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慢慢变老的日子里,那些逝去的年味却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令人回味和遐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年饭龙珠龙灯
舞龙灯
春节“爱”字歌
《龙珠》故事 真正迷人的时代早已过去!
接年饭
红包王
传承化龙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舞龙灯
为什么要关着大门吃年夜饭
吃年饭
寻找七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