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关于海南传统音乐研究的学术成果并不算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学者有杨沐1、杨民康2、曹量3等,他们主要结合田野工作针对海南黎族音乐、苗族传统音乐展开较为深入的考察研究。海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资源,这里的黎族、苗族、疍民等传统乐舞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贸港等多重社会语境的综合作用下,海南省内的传统乐舞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海南移民人口的持续增加,给其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原生性保护与传承带来严重冲击。基于此,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其传统乐舞文化资源是摆在国内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海南省内高等艺术院校更应该有这一必要的学术担当。为此,笔者组织海南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民族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有徐瑞、李天龙、邢晓雯、陈小青等),于2022年2月针对海南三亚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县市的黎族民歌、黎族婚俗音乐、黎族传统乐器、疍民民歌、苗族民歌、汉族民歌等进行语言音乐学、乐器文化志、田野舞蹈民族志、音乐形态学、历史民族音乐学等角度的初步考察研究。
首先,关于黎族乐器文化志的初步考察。当下,民族音乐学关注乐器的研究,主要是从乐器形制、乐器表演形态、乐器文化隐喻的角度考察民间乐器与民间仪式信仰,乐器与歌舞文化,乐器与戏曲、说唱音乐文化的关系。与音乐声学关注乐器研究的角度不同,民族音乐学更多聚焦于乐器表演形态与其表演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勾连关系思考,或者将乐器的形制构成、表演形态生成置于其民俗仪式表演的动态语境中进行审视与观照,或者称之为“乐器隐喻学”问题的考察。为此,团队成员徐瑞、邹如愿的文章《海南杞方言地区竹木乐器研究》,聚焦于海南黎族五个支系(美孚黎、润黎、杞黎、侾黎、加茂黎),以海南岛杞方言地区竹木乐器及器乐表演为研究对象,以五指山市黎族传统村落与乐器传习馆作为田野考察选点,结合历史学、乐器文化志、音乐形态学等学科探索杞方言地区黎族竹木乐器的传承与嬗变。
其次,疍民民歌音乐形态与文化意义初步考察。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是疍民的主要聚集地,这里保留着比较丰富的疍民婚俗仪式音乐、疍民民歌等传统文化资源。目前国内疍民文化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等领域,民族音乐学关于疍民音乐主要聚焦于广西境内的研究1,对于海南疍民音乐的研究成果还较少。为此,团队成员陈小青、王娟的文章《海南陵水新村港疍民音乐考察报告》,选取海南陵水新村港的疍民音乐作为第一手材料,结合官方史料中的记载及田野资料展开互证研究,并围绕疍民音乐形态与歌词文本结构进行初步分析。
最后,关于黎族民歌的身份重建研究。笔者认为,后现代民族音乐学主要结合非本质主义思维开展音乐传统的发明与其文化身份、表演语境、文化功能、文化认同变迁与重建问题的思考。2当前,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传统乐舞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功能重建问题的思考成果不多,为此,团队成员邢晓雯、肖志丹的文章《传统延续与文化重建——基于海南琼中黎族民歌的考察研究》,从自媒体与海南文化旅游大背景下审视黎族民歌的音乐表演形态与传播模式的重建,并针对传承与传播主体的局内人拥有的多重文化身份,以及作为局外人的研究者的知识生产展开初步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民族音乐学关注音乐文化身份重建与音乐认同变迁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学术热点,尤其应该结合后现代人类学思维去关注资源竞争与利益分配背景下的民歌传承人身份重建与文化认同变迁。
总之,“海南传统音乐研究”专栏文章的总体特点是:第一,都聚焦于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针对海南黎族、苗族、疍民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传承人现状进行了初步的采集与分析;第二,都充分结合音乐文化志的书写方式,针对传统音乐的生存样态与民俗仪式的关系展开勾连思考;第三,都立足于民族音乐学学科本位,针对其音乐与表演形态进行了分析,尤其结合国际音标知识对于海南民歌唱腔语言的原真性记录是其一大亮点,这体现出作者们鲜明的语言音乐学研究思维;第四,可以说是“后集成”时代对于海南传统音乐研究的一次较为集中的、以族群为单位的初步田野考察,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田野考察开了一个好头。本专题在写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思考不够、音乐形态分析手段过于单一、跨学科理论分析还较为薄弱,等等。但是,笔者认为,上述文章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田野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我们团队下一个阶段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当下与未来的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研究应从民族音乐学、历史学、语言学、旅游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维度组建跨学科交叉研究学术团队,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海南传统(仪式)乐舞的田野文化志系统书写;海南少数民族语言音乐学搜集、整理与研究;自贸港与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传统乐舞的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海南传统乐舞学术史研究;“线性音乐文化空间”1(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海南传统乐舞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与认同问题的研究;海南城市民族音乐学(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海南传统乐舞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的研究;移民文化背景下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变迁研究;海南旅游音乐文化产业研究;“非遗”传承人乐舞生活史研究;等等。
作者简介:赵书峰,海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杨沐:《寻访与见证:海南黎族民俗音乐六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2杨民康、符美霞:《海南传统仪式音乐文化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
3曹量:《黎族音乐志》,南方出版社,2020。
1黄妙秋:《广西北海疍民咸水歌研究》,《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4期。
2趙书峰:《传统的发明与本土音乐文化的重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身份认同变迁问题的思考》,《音乐研究》2019年第1期。
1赵书峰:《线性音乐文化空间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