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 儿科护理学" 与幼儿照护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研究

2023-05-30 18:24:33郭娟娟
科技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证书

关键词:“1+X”证书:儿科护理学:幼儿照护:课证融通

我国是一个拥有一亿多幼儿的国家,发展“幼有所育”的普惠金融系统是我国当前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项目,它既推动我国当前的人地关系,又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品质。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我国0~3周岁幼儿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生育二、三孩时,他们的父母退休时间比较长,年纪大、体质弱,加之很多人都是高龄的生育期,因此,“隔代养育”的传统方式已无法继续下去。有关的调查显示,无人照护会对生育的愿望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1幼儿照护国内外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婴幼儿护理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70—80年代,很多城市都开始建设托儿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且长期处于低位,导致幼兒护理需求急剧下降。在过去的20年中,全国的幼儿保育院数目都大幅下降。目前,我国3岁以下的幼儿保育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幼儿护理工作都是由家庭来承担,市场上的托育服务非常缺乏。有关调查显示,在城镇地区,80010的婴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进行日间照料。但是,“隔代养育”的存在,不但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且会对老人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隔代抚养”的模式,因其先辈支持力度的削弱而无法继续下去。此外,我国对城镇居民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需求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0~3岁幼儿的托儿率只有4.1%。这主要是因为在大、中城市雇佣月嫂、保姆的费用很高,很多工薪阶层的家庭很难负担。调查显示,60.5%的家庭不愿意要第二个孩子,原因是缺乏照顾。随着社会对0~3岁婴幼儿护理的重视,3岁以下幼儿的护理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国外,0~3岁的婴幼儿护理服务产业发展得比较早。欧洲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使得工人无法照顾0~3岁的幼儿,使其照顾的需求大幅增长。欧洲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在这一背景下,也逐渐出现了对托幼机构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幼儿保育体系因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完善。近几年,有一项调查显示,在OECD成员国,正式的托幼机构中,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由26%上升到34%,几乎10个国家中有一半的0~3岁幼儿父母都选择了正规的托育,丹麦0~3岁的幼儿入托率达到600%以上。在韩国和日本,0~3岁的幼儿护理服务总体上状况比较好。我国对0~3岁幼儿的早期护理和教育要从整体上进行,要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

2“1+X”证书制度下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幼儿照护内容的意义

2.1便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形势下,儿科护理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能力去适应将来的工作。而“1+X”证书制度的推行,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儿科护理专业能力和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提高我国儿科护理人才素质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儿科护理专业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对行业高水平发展有积极作用。

2.2打破了产教融合机制限制,促进校企合作深化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但目前学校对企业的热情较低。此外,近年来,我国幼儿照护行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有一定基础的幼儿护理人员,在取得婴幼儿保育资格证书时,会有较大的困难,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推动两者的融合,密切联系整个产业链,并根据供给的需要,对人才的培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2.3增强市场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

儿科护理专业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实行“1+X”证书制度,推动幼儿照护和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整合运用,有利于丰富幼儿知识的积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使他们对专业技能有明确的认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能够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幼儿护理技术,并在毕业后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1+X”证书制度下幼儿照护内容与“儿科护理学”课程融合的实施路径

3.1依据职教20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出台了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深化高职院校综合技术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通行做法,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为此,各试点学校应认真研究职业技术水平标准,修改专业技术培训计划,重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切实推动教学实践,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实习教学团队,做好试点工作,根据等级证书和规范要求,制订出一套科学的培训计划,从顶层设计,把“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第一,由专业领导组织专家队伍,认真研读《幼儿护理技术资格证书》的规范,深入市场和企业,通过问卷调查、邀请企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进行全面的人才需求调研,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关爱幼儿、良好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调整教育人才的方法时,要兼顾专业教育和护理专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建立新的儿科护理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套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并将“1+X”证书与儿科护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考核方法和“毕业条件”,以便对后续工作进行评估。

3.2优化创新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临床疾病,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强化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并根据就业方向,动态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将创新的内容适当地纳入儿科护理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例如增加安全防护、生活照顾、日常保健、早期发展四个模块。尽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已有所涉猎,但因研究内容所需的学时和技能学时不足,不能满足测验需求,也不能与企业对接。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掌握护理技巧,要有侧重点地进行,以丰富学生的附加理论知识。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护理专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将来发展意愿,制定相应的理论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并可根据选修课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权。同时,建立幼儿护理网上教学资源,运用混合式、立体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材料,为日后取得保育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强化实践课程占比,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1+X”证书制度下,推动幼儿照护课程融入儿科护理课程,不但要取得护士资格证,而且要取得护理技术等级证书,但仅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很难达到,必须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习课程的比重,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级阶段,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个仿真教学平台,在良好的软件、硬件支撑下,模拟儿科护理的临床应用场景,结合幼儿特点,在锻炼幼儿护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灵活运用幼儿照护技能,为幼儿的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3.4将幼儿照护证知识点融入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为了满足毕业生今后发展的需求,学校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理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并适时地对其今后的职业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在教学资源的构建上,采用新型的教学材料,将《儿科护理》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并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助教材。特别是在幼儿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将《幼儿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提炼出来,使之与工作需求相符合。课程包括职业认知、基础知识、安全防护、生活照护、日常保健、早期发展、环境设计等,以突出职业辅导特色,结合相应的职业教育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和课程建设要求,培养合格的幼儿照护专业人才。在教学中,护士应重视“儿科护理学”技巧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比如,将课程介绍加入临床照护方案中,让学生来安排模拟方案,老师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解,并列出了相关岗位的代表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看护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而小组成员则可以就情境中的护理状况进行探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临床实习的特征,并能在情境实习中对护理问题做出预测和判断。通过适当的实践,学生真正体会到照顾幼儿所带来的快乐。在解决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自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教学实践,培养和理解幼儿照护流程,从而实现对护士整体素质和职业适应性的全面提升。

3.5“1+X”证书制度下幼儿照护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1+X”证书制度和专业课程相结合,要求进行教育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课堂时间不变、老师无法“满堂灌”的前提下,必须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为“三教”改革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要把幼儿技能资格证与幼儿保育项目有机地联系起来,搞好学校内部实习和课外实习。在构建临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专业素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保证机制,构建教学系统的“虚拟模拟教学”。同时,要主动与校内外的合作伙伴建立新型的实践平台。最后,老师要让学生参加托儿所和早教机构的工作,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事业。在幼儿护理专业资格考试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性。校园实习平台以提供与临床医学有关的实践为主,而校外的实践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并根据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来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3.6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习能力的提高,院校应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一是在“1+X”证书制度下,实施课证统一的教学模式。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课程主要由高等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和临床医生组成。但是,这些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护士的训练需求。因此,应在“儿科护理”师资队伍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并定期对其开展工作进行监督,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和护理技能的实践。二是要把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一线人员纳入师资队伍。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教师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其内涵和要求,深入探讨护理教育与护理技术需求之间的差距,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从而达到“1+X”证书制度下幼儿护理人才的培养。

结语

在“1+X”证书制度下,将儿科护理与幼儿照护结合起来,可以强化学生的护理技能训练,增加工作的成功率和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深化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的深化,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教育方法的改革,将其丰富的知識融入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地完善原有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从而达到“儿科护理技能”与“幼儿照护”课程的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郭娟娟(1992— ),女,汉族,河南舞阳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儿科专栏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收录证书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