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为办好思政课进一步把脉定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如何在中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主动地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要从内容、小组、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念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活、新“三字经”。
内容“实”
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符合学生实情。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每一名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尤为如此,不然就违背了育人目标和课程初衷。我班的于同学,智力发育迟缓,读书写字存在障碍,于是笔者降低学习要求,只要求他了解文本大意,领会主题内涵,思想上有所触动即可。渐渐地,他越来越自信,小组讨论能积极发表意见,上课敢于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对他鼓励的掌声也时常在课堂上响起……可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真实需求、价值观念、认知能力去设定目标,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生活、贴近实际,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讲到“让你感到作为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一课时,课本上列举了北京奥运会、“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中国女排的例子。笔者结合时事,补充了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返航、东京奥运会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二名等事例,并播放了新闻视频,学生们更感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小组“活”
小组组织形式“灵活”。小组教学是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笔者认真研究了“学本教学”模式,学习了“自学、互学、展学”各环节后认为,小组教学的环节不必呆板,有的内容需要自学、互学、展学;有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直接自学、展学;而有的内容,课前自学单完成后,可直接展学。无论哪种形式,目的都是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发挥积极性,让不同学生的心灵都能得到润泽,德智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
小组评价方式“鲜活”。正确的评价导向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捆绑式评价小组,可以让每个学生既是为自己而学,更是为小组而战,以集体荣誉感激励自己好学上进。例如,让得分相对多的小组优先选择就座区域,一周一调;让获胜小组决定文体游戏,全班一起狂欢;给优胜小组颁发奖杯,拍照发家长群;为获奖小组准备惊喜礼物等。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小组“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制力显著提升,道德素养得到了升华。
方法“新”
勤于实践,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如在讲到民主、管理、协商等内容时,孩子们普遍难以理解。笔者结合班级实际,把几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組织了“寻找秋天”活动,各小组起草方案,上台演说,同学投票,对票决的方案再进行修改完善,然后由班长和组长组织实施,包括路线、内容、项目、注意事项等。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借助外力,让身边的资源成为“外援”。滨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既有闻名中外的兵圣孙武,又有长于邹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还有为革命先烈修建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以及滨州市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学校附近坐落着毛岸英旧居、华阳文化产业园、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展馆……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成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外援”。每学期,笔者都会组织学生到这些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浸染,在社会这本“大书”中得到思想的滋润。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