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英
办好特殊教育是党的十九大的明确要求,是对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庄严承诺。作为从学龄前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南昌市培智学校以融合教育为抓手,加快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也就是说,一切教育和教学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让学生的天性得以释放、能力得以发展。学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个性化建构,深度开展融合教育探索实践,创新特教样态,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课程价值、目标、框架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明亮心育”的思想意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天赋潜能和人格理想,促使其价值观、创造力、生命感的觉醒。“明亮心育”课程的核心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其不断地发掘内心力量,健全身心、明亮精神。由此,学校探索出了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澄澈明亮”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哲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内心有光、精神明亮的人。
从教育内涵来看,“明亮心育”有三重意蕴——心向光明的正气品格、昂扬达观的自信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其中,心向光明的正气品格是立身之本,只有内心阳光、信念坚定,才会从心底蔓延出一身正气,用优良的品格和精神成就精彩人生;昂扬达观的自信精神是成才之基,自信这一可贵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向阳而生,绽放生命的芬芳;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是动力之源,让每一个学生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奋力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升华。
“明亮心育”强调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倡导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悦纳生命、激扬生命、明亮生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面向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助推学生内在精神的生长、挖掘自身的潜能,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为此,学校以培养“明于心、察于微、专于智、亮于行”的“精神明亮的人”为使命,致力于培养有忠爱之心,爱家国、敢担当的人;有审美之趣,爱生活、广兴趣的人;有好学之乐,爱学习、乐探索的人;有行动之力,爱运动,勇创新的人。
从历史内涵来看,“明亮心育”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横贯中西。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内心的好奇和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实际的知识与技能。对这句话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呵护心灵,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生存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享受、提高精神追求。我国古圣先贤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是学习的三重境界,对知识感兴趣,便能让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持续将学习升华为精神享受和精神追求,使灵魂得以丰满。心学大师王阳明所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也揭示了“心育”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心灵品质决定了他的格局与境界,也指导和约束着他的行为。
从实践价值来看,“明亮心育”与“五育并举”的方针要求相一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立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学校将“明亮心育”课程辐射每一门学科,助推德智体美劳相互协同、共同生長、整体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感受学习的乐趣、运动的愉悦、艺术的魅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学校积极促进各学科与“明亮心育”课程的整合,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如语文组在执教《了不起的女孩》一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状况、遇到的困难与书中人物作比较,通过切身体验谈感受,通过反思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激励学生不惧失败、不断进取。此外,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师生与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师团体辅导、绘本故事分享会、针对家长的心理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等。
“明亮心育”的课程内涵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发展规律,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行为自控能力为重点,搭建了系统的“明亮心育”课程体系,包括心育教学、心理辅导与团体发展活动等。立足“在精神明亮中健全身心”的课程价值,学校不断引领学生的“身”与“心”共同接受社会与时代的塑造,并在此过程中明确课程内涵——
第一,“明亮心育”是唤醒学生明亮精神的心育。结合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理念: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澄澈明亮。通过立体化的融合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灵魂觉醒,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寻求自我突破、探索未知、健全身心,实现自主发展。
第二,“明亮心育”是激发学生积极品质的心育。长久以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学校为弥补这块“短板”,重点关注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塑造,通过与德育课程的融合,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关注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品质,养成健康心态,帮助学生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
第三,“明亮心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心育。面向新时代、新要求,心育课程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其身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开发注重学生活动体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高效课堂。“明亮心育”高效课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真正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二是注重运用现代化的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三是体现出“明亮心育”课堂的特点,即本真、丰富、灵动。通过对儿童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有效学习规律的研究,课堂教学以“挖掘—照亮”为宗旨,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使其通过自己主动建构的经验,完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发展,同时不断完善身心并重的健康预警和指导服务课程体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
第四,“明亮心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心育。课程充分关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落实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基于“成就身心健康者”的课程要求和“完善自我、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管理情绪、青春期成长、人际沟通、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交流与分享、多学科渗透融合中完善学生的人格。
“明亮心育”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变革学习方式,其着力点是改变教学结构,转变师生的角色;落脚点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只有深化课堂改革,才能真正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活化教学,生成创新。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坚持“四结合”教学原则,即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儿童和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以活动和体验为本,重视表达与分享,润心赋能,让学生在丰富立体的课程中涵养情操、丰富心灵,体验精神和生命的觉醒。
总而言之,学校只有紧紧围绕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核心,打造系统、规范、科学、广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质课堂,不断提炼与丰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哲学,才能让教育富有生长精神,真正成就每一个生命。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家校合作对自闭症儿童功能缺陷的心理干预研究”(批准号21PTZD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