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四史教育工作路径研究”(编号:2021SJB0799)阶段性成果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深入学习“四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对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新时代国家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还存在具体内容掌握程度不高、学习形式略显单一、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其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一)线上线下结合,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二)创新教学实践,坚守课堂主阵地;(三)融入社会实践,拓宽“四史”教育渠道;(四)满足学生需求,让“四史”教育更有“青年味”。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0-0108-05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只有努力把握好国内外的思想发展,做好以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工作任务安排,才可以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自觉学习和提高,进而担当起各项任务[1]。
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深入学习“四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对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新时期国家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重要意義。“四史”学习理应成为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四史”教育是有效途径,立德树人是中心环节,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之际,恰逢其时又势在必行,坚持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从而不断增强立德树人成效。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现状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为深入研究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的现状,“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四史认知现状的研究——以苏州市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组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四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与情况、教育形式等,共18个选择题。课题组采用问卷星的调查方式,回收有效问卷981份。
调查对象为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级为大一、大二、大三兼顾,男女生兼顾,专业涉及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医科类,同时考虑性别、政治面貌、民族、专业等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的影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现状分析
1.认识到“四史”学习的重要性,但具体内容掌握程度不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学习“四史”知识的重要性认知程度很高,但对具体的“四史”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例如,“您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四史是否重要”,61.0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要”,37%的学生选择了“重要”,只有1.94%的学生选择了“不重要”。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四史”的具体内容掌握不够,如“您知道‘四史学习具体是指哪四个方面的历史吗”,只有35.07%的学生选择了“知道”,55.25%的学生选择了“部分知道”,甚至有9.58%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知道”;“您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分别只有8.56%、11.42%、10.6%和10.5%的大学生选择了“掌握知识系统全面”,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掌握较多知识”和“了解少量知识”两个选项。
2.大部分学生参加过“四史”学习,但学习形式略显单一
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参加过“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但学习教育的形式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观看影视作品、听取“四史”专题讲座和报告为主,形式略显单一。例如,“您参加过‘四史学习教育及实践活动吗”,有56.78%的大学生选择“参与过三次以下”,15.8%的大学生选择“参与过三次以上”,27.42%的大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参与过”。
从“四史”的学习形式上看,在“目前,您所在的学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有哪些”一题中,84.91%的大学生选择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71.97%的大学生选择了“观看影视作品”,53.01%的大学生选择了“四史专题讲座和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现有的“四史”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比较局限,往往以课堂讲授、讲座报告为主,让学生不免感到乏味和空洞,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四史”的学习热情。
3.大部分学生“四史”学习有收获,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非学无以广才”。自从高校开始重视“四史”学习教育以来,大学生在学习“四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收获明显。“您在‘四史学习中有哪些收获”一题中,83.49%的大学生选择“丰富了知识”,82.26%的大学生选择“提高了政治素质”,81.96%的大学生选择“提高了明辨是非、分析评价历史和理解问题的能力”,79.1%的大学生选择“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们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还存在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例如,“如果不是必须,您会自主学习‘四史知识吗”,只有18.14%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32.31%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45.16%的大学生选择“时常”,甚至有4.38%的学生选择“不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改进的问题。
4.“四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苏州市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问题“您认为‘四史学习教育目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46.59%的大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讲座等专业性或说教性太强,接受度不高”,44.65%的学生选择了“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不够”,43.63%的大学生选择了“活动形式创新性不够,不太吸引人”。
在“您比较倾向于哪种方式学习‘四史知识”问题中,80.12%的学生选择了“放映电影”,70.13%的大学生选择了“参观革命根据地”,为所有选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两个。问题“对于学校加强‘四史学习教育,以下哪个建议比较贴合您的想法”,71.76%的大学生选择“学习过程轻松、有趣”,69.62%的学生选择“多开展影视观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体演出等活动”,52.6%的大学生选择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四史部分的内容”。
从大学生们提出的建议可以看出,时代在进步,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将“四史”学习融进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四史”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出一个“四史”教育学习型集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生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线上线下结合,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
从调研中不难发现,“00后”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更加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人的需求、知识背景、个人喜好、学习风格等都不一样。要想让“四史”学习更有效果,必须要对标对表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方案。
相比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具有可重复性、及时性、便捷性和成本低等优势,支持课后重温,当学生忘记某个知识点或者内容时,能够进行再学习,同时可以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节省了教师、教室、学习资料等大量的人力和教学资源。但线上教育的弊端同样显现。传统教育中,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时,会将育人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给学生熏陶感染正能量,而线上教育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维系较弱,更多的只是知识信息层面的交流,“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
因此,在“四史”教育中,线上线下应相互融合,让线上教育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高效整合,让线下教育突破“冰冷”的机器,让学生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成为身心健康,阳光开朗的人。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方案,多举措推动“四史”学习走深走实,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菜单”。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线上“四史”知识竞赛、“四史”学术讲座和报告视频,线下参观本地革命遗址遗迹、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自主“点菜”式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
(二)创新教学实践,坚守课堂主阵地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承载着传道授业、立德树人重任。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大学生践行“两个确立”①、增强“四个意识”②、坚定“四个自信”③、做到“两个维护”④的关键举措[3]。
创新思政课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准设计,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结合苏州地方特色红色资源,将地方的革命史、发展史、改革史以及英雄故事等融入教学内容。
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四史”教育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磨课,发现并解决专题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专题化教学的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持续打造“思政金课”,提倡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现实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思政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并通过视频播放加强示范引领[4]。
三是教学实施者的创新,解决“谁来讲”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要锻造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四史”教师队伍。另外,还可以充分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四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青年讲师团”,从朋辈视角,以“青言青语”,深入宿舍、课堂、班级、支部、社团,开展微宣讲、微党课,激发大学生“四史”学习热情,用青年学生听得懂、听得进、传得开的方式讲好“四史”。
(三)融入社会实践,拓宽“四史”教育渠道
“四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讲”的层面,更加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和思考,在“做”中践行初心使命[5]。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大学生“四史”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利用暑期开展志愿服务,紧扣社区需求,回应村民需要,向社区报到,服务乡村振兴。例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暑期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儿童用药安全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苏州市职业大学“逐梦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为随迁子女提供志愿服务,暑期里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教他们绘画、剪纸,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等,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实操实践能力,还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蘇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传统节日之际组织青年到敬老院为老人们科普健康养生知识,为老人按摩、修建指甲、测血压等,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关怀。苏州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通过“乡村夜话”“田间微宣讲”“短视频”等形式到群众中开展宣传宣讲,通过一个个脱贫奔小康、产业发展、乡村巨变的鲜活故事,引导群众将现在和过去的生活进行对比,用身边小故事讲透大道理,激发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和情怀。
(四)满足学生需求,让“四史”教育更有“青年范”
“四史”教育的内容是严肃客观的,但是教育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青年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四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模式”更富“青年范”、更具“时代味”,奏响“四史”学习教育的青春乐章。
苏州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代苏州的历史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人民苦难与有志之士不断探索的历史,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五卅路,有成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乐益女中(现体育场路4号),有见证人民解放军解放苏州壮烈场景的铁岭关,无论是历史照片还是革命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艰辛的峥嵘岁月。在调研中,70.13%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参观革命根据地来学好“四史”,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苏州的红色资源,通过走访、参观让学生能够深切感悟苏州人走过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从而更加珍惜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盛世繁华。在调研中,71.76%的大学生选择“学习过程轻松、有趣”的方式学习“四史”。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步开展“四史”学习。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00周年的校史舞台剧,将富有院校特色的“四史”教育内容改编成有品位的文艺作品。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精神的洗礼与情感的浸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可以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四史”教育,聚焦革命老区,开展公益创业,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一堂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定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结语
不管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我们都要把握一点,那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显性知识的获取上,满足于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知识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学习的结果上所获取的隐性知识,即回到本源起点,理清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脉络,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看得更清楚,對“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想得更明白,让大学生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注释:
①“两个确立”: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③“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两个维护”:指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02).
[2]戴海容.精准思政视角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路径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
[3]靳诺.围绕立德树人 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
[4]黄岭峻,许换换.习近平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思维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4).
[5]倪松根,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价值的逻辑意蕴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作者简介:孙泉(1986—),女,汉族,湖北洪湖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震)